21世紀的天使-第十九章 天使與太空工業(yè)(下)
?
經過一星期的建設,我們的HXX-102號戰(zhàn)斗支援艦外殼總段已經基本完成了?,F(xiàn)在若干個大分段已經拼裝完畢,擺在船塢里面,等候安裝內部設備后對接連接。9月18日,我和父親再度進入施工現(xiàn)場,檢查內部設備的安裝過程。
首先,我們參觀了飛船的模塊化生活艙和作戰(zhàn)艙室。這是一種直徑4米,長15米的圓柱形艙室,結構為鋼梁鈦合金結構。打眼一望,這種鈦合金的外殼在廠房中熠熠生輝。我不由得想起了鋁制的外船殼,便問道:
“父親,為什么內殼要使用鋼梁配合鈦合金外殼呢?”
“因為這種艙室,在需要的時候是充當救生艙的?!备赣H說道:“這種艙室是給操作飛船的人使用的?!?/p>
“但是,”我繼續(xù)追問道:“外面的鋁殼在平時機動時承受的形變也比較厲害吧?比起只有爆炸才會用上的內部逃生艙,這種外殼不都是天天承受力量的嗎?鋁的疲勞極限可是不高啊?!?/p>
“哈哈哈,你真的是越來越懂了。”父親指著正在拼接的艙段,“其實這種鋁殼內部也不完全是沒有支撐結構的。你注意到這幾個艙段了吧?它們會在飛船的中軸線連接起來,它們的結構都是高強度鋼材和鈦合金組成的,建完之后還會伸出‘傘骨’連接外殼,這樣一來,這個外殼就像一把傘的傘面一樣,力量會通過傘骨轉到內龍骨之上。”
“原來是我想多了?!蔽也挥傻脟@了口氣,“不過,作戰(zhàn)飛船只有一條龍骨也不安全吧?”
“嗯。我們的中衛(wèi)-I,中衛(wèi)-II型驅逐艦用的是更進一步的‘鳥籠型’骨架結構,它內部戶會在這層鋁殼內放置一個鈦合金和高強度鋼材編制的‘鳥籠’作為骨架,在這種結構時,外側的鋁殼就只是作為屏蔽宇宙射線和微小物體碰撞的屏障了?!?/p>
“果然設計師比我們普通人想得多啊?!?/p>
“來,讓我們進去看看吧?!?/p>
父親帶著我走到了一個通用人員模塊上,只見它的兩端就向地面的油罐一樣留出了一個圓形的人孔,約1.5米直徑,還有密密麻麻的電線和通訊線接口。我們打開這個人孔之后,里面正有幾個模擬人在安裝設備。只不過這種模擬人比起地面上的“機器人美女”要簡化很多,只是一個金屬的人形而已,而且機械臂都擁有多個功能。
“父親,我看它們正在安裝的電子設備怎么看起來外觀都是一樣的???”
“因為現(xiàn)代飛船和地面上的現(xiàn)代戰(zhàn)艦一樣,基本上都是采用了通用計算機平臺的分散式控制結構?!备赣H帶我走向一個安裝好的機柜,上面寫著“推進動力控制柜”,旁邊就是一個和地面上完全一樣的商用液晶觸摸屏,只不過框架得到了強化?!鞍莠F(xiàn)代的計算機進步所致,我們大部分電腦甚至可以采用地球上民用的CPU運行,那些民用計算機除了安全系數(shù)和可靠性略低于專用計算機外,計算能力和多用途方面甚至好一些。如今,在地球上的美軍福特級航母,CIC(戰(zhàn)斗情報中心)就是采用IBM的商用解決方案。而且,在設備突發(fā)故障時,我們還可以將控制權緊急切換到其他計算機,甚至用備用的筆記本電腦接管這個控制臺的工作。”
“確實是很方便……可是,用這民用CPU不怕被黑客攻擊嗎?地球那么大的人口,萬一外星人弄幾個和人類一模一樣的機器人去里面刺探情報……”
“你想多了?!备赣H呵呵一笑,“在太空中,飛船作戰(zhàn)距離往往是兩三千萬公里以上,這個距離無線電波得傳輸100多秒,而且飛船基本上都是采用了綜合射頻技術,只有一兩個通訊天線,數(shù)據(jù)會被接收機嚴格過濾的。不過,老大也說,地面上難保沒有外星人的間諜,所以我們也要考慮設計一種獨立的芯片,杜絕可能的后門代碼?!?/p>
“嗯。那樣……是不是得采用光刻機呢?”
“那當然?!备赣H笑著說:“不過軍用計算機并不追求那些酷炫的7nm,5nm的光刻技術,一般是130nm和65nm就足夠大部分計算機用了,而且這飛船內部的作戰(zhàn)服務器還是采用光量子計算機的,合在一起能夠在兩三分鐘內算出一個新探測到的星系的所有星球軌道參數(shù),或者在半分鐘內對1億公里內的所有探測到的敵對目標進行標記。如果計算能力不夠,”他拍了拍我的頭,“那么就得麻煩天使們利用你們體內的計算能力了。”
我吃了一驚,“什么?!要使用天使來輔助計算嗎?”
“畢竟這么聰明的機器人的剩余計算能力很高呢……你自己也知道,你平時就算是和我們高頻率互動時,自己的CPU占用率也沒用40%吧……”
“……真是把我們天使當工具人呢……”我不爽地掐了掐他,他把我摟在懷里,笑著說:
“其實這飛船也是有腦電波控制器的啊。到那時候,我們的控制員也會把我們的思維接入電腦的。這樣一來,人的大腦,機器人的CPU加上飛船自己的光量子服務器和這些分散計算的控制臺,這個飛船的計算機計算能力就足夠應對大部分情況了?!?/p>
“真是強大呢……”
我們從這個艙室另一端的端口爬出,此時,我的眼角看到了旁邊一個正在搭設的六邊形框架,上面每個頂點都有一個人孔和對接點,估計是這個飛船要用6個這樣的艙室了。
“這是我們船員的居住艙。父親指著另一個艙室說,“這里面會住下14個人,一共用3個這樣的住艙?!?/p>
“哦,那就是3個控制艙3個住艙咯?”
“不,一共是3個住艙2個控制室,還有一個生活區(qū)。他們都是一樣的,讓我們進去吧?!?/p>
這個艙室已經裝修完畢了。里面有些像臥鋪車的結構,只不過人躺的方向并不是橫向的,而是縱向的。臥鋪一共有28個,分成兩排靠在一側,另一側是供人行走的過道。
“話說,這個臥鋪怎么有蓋子啊?”
“這也是考慮到逃生時艙室漏氣的?!备赣H拍了拍那個蓋子,“這都是氣密性的,設計可以在外面破損的情況下,保證7天的供氣和供水?!?/p>
“真的是非常考慮人命安全啊?!?/p>
“在天界,人就是最重要的資源?!?/p>
我打開了一個臥鋪艙,里面出乎意料很寬大?!半m然有些矮了……但居然是2米長1.8米寬的雙人床……難道是!”我吃了一驚,但隨即想明白了?!皩Π。覀兲焓共荒軟]地方……”
“是啊,以前大家都說‘太奢華了’,但是在幾乎人人都有天使的今天,這么寬的床足夠主人和天使一起休息?!?/p>
“……那還好?!蔽疑陨运闪丝跉?,因為上次在核潛艇可是我和父親擠不足60cm寬的床的,很多天使忍受不了就站在過道休息了,雖然我們是機器人,但是這種“睡姿”也確實是很不爽的(主要是心理層面)。但是我隨即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
“話說……這里怎么沒有浴室和衛(wèi)生間呢?”
“一個人員分段里是共用1個衛(wèi)浴分段的?!备赣H苦笑著說:“一般的飛船是4個人員艙為一個分段,但這艘船是6個人員艙,因此得所有的人用一個分段。不過,幸虧他是人員保障艦,一會你就會看到它前面的充氣艙段了,那里也有衛(wèi)生間。”
“那就好?!?/p>
我們檢查完艦員模塊后,就來到了它的大型充氣艙段的地方。此時充氣艙段已經充好了氣,已經撐大了,直徑高達20米,長度有40米,兩個連接在一起。由于它不是需要作為逃生和承受力量的艙段,它的外殼只有薄薄的2cm厚,由若干道高分子聚合物制造的薄膜構成。這些薄膜就像人穿的艙外航天服,分有防護層、屏蔽層、溫度調控層和氣密層,從而為內部提供一個有氣密性和恒溫的環(huán)境。由于廠區(qū)沒有人工重力,我們只是攀上了一根繩子,便抵達了距離地面10米高的入口,從里面鉆了進去。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們入口這個通道居然只有2米高。
“這里好窄啊……”
“是的?!备赣H敲了敲頂上的殼體,“我剛才說,這個充氣艙段的內部這一部分同時要承擔飛船中央龍骨的職能。它的頭部要連接到艦艏隔艙艙壁,尾部接在你看到的那個六邊形框架的中心,然后連在尾部的艙壁上。咱們走這個人孔上去。”
我們通過了一個人孔,頓時感到豁然開朗。但是這個艙里也是空蕩蕩的,只能看到墨綠色的復合材料內壁和上面的線型照明燈。我向前看去,只見到幾十個個模擬人正在搭建腳手架一類的東西。
“他們是……”
“他們就是‘裝修隊’?!备赣H笑著說:“這個充氣隔艙不覺得太寒酸了嗎?所以他們會把這個艙室鋪上地板,分隔成3層,每層3米高,再接上人工重力,而這里就是連接重力區(qū)和無重力區(qū)的過度位置?!?/p>
“哦,那么腳下的那一半也是一樣的?”
“對,一共6層?!?/p>
“那還是很大呢……”
“走,我們去搭好的區(qū)域看看?!?/p>
我們走過密密麻麻的腳手架,進入了一個已經搭好板材的地方。這里已經分成了3層樓,但是末端仍然連在一起。我注意到背后的位置就像是一個三級看臺,便對父親說:
“這里好像電影院啊?!?/p>
“沒錯,這里就是一個電影院?!备赣H笑道:“這個電影院足有25米長,10米高,3層階梯型看臺,足夠容納120人同時觀影。還可以召開集體會議,舉行歌舞劇表演等。”
“……太空中的電影院啊……確實是那樣大家就好受多了。”
父親指著我們來的區(qū)域說,“電影院的背后就是人員的更衣室和休息室,這一層基本上都是給他配套的?!?/p>
“那么,這里還有什么其他的娛樂設施和生活設施嗎?”
“有的,咱們腳下的甲板是一個休息客房區(qū)。那里的客房都是3米寬,3米高,4米長的結構,1樓有3排,2樓收縮為2排,3樓1排。一共有60個客房,里面設置上下鋪的雙人床,最多可以容納240人。在咱們前面的那個充氣住艙里,它的客房和這里一樣都是60間,但上面就不是電影院了,是一個熱水浴場,有一個10米長寬15米的大浴池,還有淋浴和桑拿浴。分天界男性和女性兩個,天使們用女性的。在外側還有一個健身房和臺球室。”
“真像個移動的度假村啊?!?/p>
“這船不就是干這行的嗎?”
我們相視一笑,離開了這個充氣隔艙。
?
9月20日,人員艙和充氣隔艙的裝修工作都告完成,大型的艙段被整個吊起,從后面向前推入鋁制的船殼。
我注意到,在最前端的圓弧形船頭位置,居然安裝了一個足有16米直徑的大球設備,這令我很好奇。“父親,這個設備是做什么用的呀?”
“中微子探測器?!备赣H答道,“它原理和地球上的超級神岡探測器差不多,都是用光電倍增管放大中微子入射液體產生的切連科夫輻射,只不過我們不是用來科學研究的,是專門探測恒星背景中微子輻射和敵方飛船熱核反應堆釋放的中微子信號的?!?/p>
“哦,確實無論是核裂變還是核聚變都會形成中微子輻射。但是,這東西也屬于被動探測器吧……這么聽起來倒有點像地球上核潛艇的聲納啊……長得也像一個球體聲納。”
父親呵呵一笑,“你不覺得整個飛船都長得像核潛艇嗎?”
我渾身一顫?!肮植坏媚銈冇煤藵撏в柧毢教靻T……”
機械臂把組裝好的人員艙推進外殼后,外面又吊過來兩個巨大的三連裝炮塔。我不禁很奇怪,“這不是支援艦嗎?怎么還有這么大的炮塔呢?”
“我們老大要求所有的軍艦都有一定的自衛(wèi)能力。而且,”父親對我說道:“你要注意看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所有的中衛(wèi)型平臺——包括驅逐艦、兩棲攻擊艦、戰(zhàn)斗支援艦的炮塔都是一樣的SJMK-I-S型三連裝能量炮,這樣就有一個好處:如果前線作戰(zhàn)艦艇的炮塔損壞,又來不及撤回大修時,他們就可以立即和這艘船靠攏,把這上面的炮塔整個拆下挪過去?!?/p>
“……不僅是人員的‘儲備庫’,還是軍艦的‘備用器官捐獻者’嗎?”
“是的?!?/p>
我不由得苦笑:“這種思想還真是務實呢。”

前部艦體分段以武器平臺的安裝告一段落。接下來就是后部艦體的施工了。由于中衛(wèi)V型戰(zhàn)斗支援艦以人員休息和物資補給為主業(yè),因此他后部要預留足夠多的擴展倉安裝接口。

根據(jù)設計要求,中衛(wèi)V型應當具備16個φ16*10米中型擴展艙和4個φ20*80米大型擴展艙的連接能力。其中,中型擴展艙可以為載人的氣密艙或者不載人的貨艙,尾部的擴展艙則作為飛船的燃料艙提供飛船遠距離巡航的數(shù)萬噸液氫聚變燃料。在特殊的情況下,前面的16個中型擴展艙也能改成4個額外的大型燃料艙,以提供整個艦隊的額外燃料。除此之外,擴展接口也應當具備連接外掛武器模塊和氫捕捉系統(tǒng)的能力。這樣就對飛船尾部結構提出了很大要求——既得保證主龍骨剛性,又得保證氣密性和擴展能力。為此,我們的工程師采用了高強度鋼梁配合碳納米管強化復合材料的技術制造了后部結構,以應對有大量開口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保證整體剛性。
擴展艙的結構也是分為兩類。人員艙因為考慮到應急時裝載人員,故必須保證氣密性,因此采用的是和我們內部充氣隔艙一樣的技術,平時可以像手風琴一樣收起來,需要時充氣撐開,即可容納40人臨時居??;貨艙因為不考慮氣密性,一般不打開內部艙門,因此在外部有對接口直接搬運物資,結構也采用簡單便宜的鋁材;燃料箱稍微復雜一些,因為需要容納大量的液氫,所以它擁有連接到核聚變反應堆的管道和對外供燃料的管道,而液氫自身存在一些風險,因此這些艙段具備危險時自動彈射的功能,避免爆炸傷及自己。
因此,我們飛船完工交付時,只攜帶設計較為復雜的燃料艙,而其他的擴展艙則是各個軍事基地單獨儲備,出航前掛上。
最后的結構自然是最為關鍵的主發(fā)動機了。整個飛船一共有3臺核聚變反應堆,其中1臺專用于炮塔的供能和人員艙的供電,剩余2臺在船尾的動力艙中。這種核聚變反應堆和我們之前見到的反應堆一樣都是磁鏡式反應堆,比托卡馬克節(jié)約空間。但推進反應堆和發(fā)電堆不同,它的反應產物排出管比較大,而且直通噴口,還帶有二次加熱能力。這是因為我們飛船不攜帶推進工質,直接用核聚變噴出的高溫高壓氦離子流作為推進工質。同時核聚變反應堆還連接著飛船超空間機動系統(tǒng),這都需要它爆發(fā)性的輸出極高的能量,結構比起“細水長流”的陸地發(fā)電堆就差異大了。
在所有的參建人員和機器人的努力下,9月24日,歷經兩星期的建設,這艘長達500米的大型太空飛船即將迎來它最重要的日程——總段拼接。而這一次,也讓我體驗到天界人的太空工業(yè)效率是多么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