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輪書 概要
地之卷
偏于劍術(shù)之利,豈能窺劍術(shù)之秘乎? 喜兵法者鮮矣。治而不忘亂,國之本也。 武士務(wù)必文武皆精,始稱合乎「武士之道」。 武士應(yīng)視死如歸,而后始稱武士也。 兼具萬事之用,始有劍法實際之用。 賣弄似懂非懂的劍技,無異自掘墳?zāi)埂?人之維生有四路:士、農(nóng)、工、商。 劍法有如木匠之技藝,兩者至為相似。 觀其人而善于使用,則手腕盡展矣! 木匠之用具,務(wù)必恒保其利,時時磨快、擦亮之要。 既有雙刀何不用雙刀?武器盡出,勝算大矣。 以「二天一流」劍法而言,敵一人與萬人其理雷同。 所知至多,以此磨練、辟新境。 隨身之武器,理應(yīng)長處盡展。 諸般武藝皆有特定之拍節(jié),不可違也。
習(xí)我劍法者, 一:邪惡之心不可有。二:務(wù)必鍛 其身,盡展能力。三:務(wù)必戒除修練之障礙。四:務(wù)必體認千行百業(yè)之要諦。五:務(wù)必認清物事之得失。六:務(wù)必具有眼力、鑒別力。七:務(wù)必敏察防范視界外之?dāng)橙?。八:莫做無謂、無用之事。
水之卷
握劍而起,心必如常,勿有起伏。 「我執(zhí)」與「慢心」乃劍士之大忌。 能不受世人之騙,方為拔尖劍士。 劍法之姿勢,應(yīng)與日?;藙莺弦?。 目之所視,亦大亦廣,始為得宜。 視遠為近,視近為遠,乃劍道之技也。 勿動眼珠而觀雙〔月 〕,至為重要。 慎于握劍站立之時。 固定不靈,是為僵手;反之,稱之靈手。 腳法或有大小快速之別,唯以如同行路。 只腳而動,乃腳法中之大忌,勿犯為妙。 勿拘于比斗之架勢,只許一意砍倒強敵。 揮劈之時,務(wù)必手肘盡展,強勁一擊。 刀法有五,熟于此道,即能盡悉敵人之刀法。 架勢因?qū)ο?、場合而變,切勿拘于一型貽失勝利時機。 趁敵人尚在猶豫不決時,迅捷劈砍,一擊取勝。 故裝欲砍,趁敵人松懈時,速攻致勝。 萬念俱空,是攻敵之一大秘訣。 舉刀連打,痛擊敵人任何部位,使其慘敗。 出刀接架,必以刺敵雙眼之勢,反客為主。 以一敵百而求勝,謂之「多敵劍法」。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火之卷
手巧,雕蟲小技也,豈能賴以搏命耶? 運用場所之利,以求最后之勝機。 搶人先機有三要。交鋒之時務(wù)必活用于先。 欲使敵人受挫,應(yīng)予當(dāng)頭棒喝,使其無法回頭。 預(yù)知敵人之盛衰,至關(guān)重要。 不予敵人可乘之機,搶先踩踏而勝。 敵人清象已現(xiàn)時,務(wù)必乘機而入。 故作強攻狀,親其反應(yīng),察其意圖。 使其恐懼而生畏念,乘機取利而獲勝。 以糾纏之法取利,能從容致勝。 逼敵人于惑亂、驚惶之境,即可輕易獲勝。 敵人之弱點務(wù)必洞悉,而后趁勢徹底壓垮。 敵人以為是山,實則是海;敵人以為是海,實則是山;此謂出人意表。 糾結(jié)難分時,務(wù)必改弦易轍,尋出新徑取勝。 我為將領(lǐng),敵為兵卒;如手使臂,囊中探物。 無刀不能勝敵,無須為手無劍而憂。 無可憾動如巨 ,則所向披靡。
風(fēng)之卷.空之卷
使用長劍并無不可,但是莫有喜用長劍的偏頗之心。 欲以短劍取利致勝,實非劍道之正理。 以心觀敵,則勝券在握;以眼觀敵,則迷疑而敗。 求快之心,劍法所忌。悠悠然可也。 迷疑、惑擾一掃而空,乃為真實之空靈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