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不出800字? 八個湊字數(shù)絕招,學霸直呼內(nèi)行
最近,有個網(wǎng)絡(luò)熱梗叫“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你熟悉嗎?
hhh,是不是很像你在作文里,湊字數(shù)的樣子:用“啊”“了”“嗯”各種花式感慨,標點符號能加就加,東拼西湊地堆砌詞句……
這種沒營養(yǎng)的湊字法,不掉分才怪!其實,湊字數(shù)的最高奧義是“潤物細無聲”。
今天就帶來8個作文湊字數(shù)的妙招,教你在不知不覺中,輕松湊齊800字。老師看完,還會夸你寫得針不戳!
(PS:開學考“殺”過來了!,暑假墮落的你一定要認真學)
招式一:引用詩詞作定語
? ?使用技巧
很簡單,把任何一個你想寫句子的定語換成一個詩句,就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普通的形容詞用多了,不妨試試詩句,給作文增添文采。
比如?
【原句】:
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明珠。
【引用詩詞】后變成:
盡管歷盡滄桑,唐詩依然是中國文學史上璀璨賽長虹,日照倍光華的滄海明珠。
▲需要注重:平時多積累詩詞,并對詩詞含義理解透徹。
招式二:借古人句子展開議論
? ?使用技巧
寫議論文時,不用擔心說不好理、想不出好例子,可以直接引用古人的詩詞格言,為文章增添古韻,好用又湊字數(shù),比在考場中臨場想的理論更有說服力。
比如?
【原句】:
以苦難為基,往往能筑成更為堅牢的高樓。
【引用名句】后變成: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以苦難為基,往往能筑成更為堅牢的高樓。
▲需要注重:多多積累,平時可以分主題摘抄古人的舉例、說理文段。
招式三:采用有遞進關(guān)系的反問
? ?使用技巧
僅用一個反問句,氣勢稍顯不足??梢韵壤砬迥闼鍪录倪f進關(guān)系,再進行層層推進的多次反問,這樣不僅能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為文章奠定一種激昂的感情基調(diào),還能體現(xiàn)你的思辨能力。
比如?
【原句】:
難道你要退縮嗎?
【增加反問句】后變成:
難道你害怕嗎?難道你要退縮嗎?難道你忘了你堅持下來的動力嗎?
招式四:疊詞的使用
? ?使用技巧
寫景時,記得多用疊詞湊字。這樣,既能讓文章更具有韻律感,也可使所描繪的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生動。如《青青河畔草》中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請看?
【原句】:
溪流匯入大江。
【加入疊詞】后變成:
涓涓細流,匯入滔滔滾滾的大江里。
▲需要注重:不適合在一篇文章里過多地使用,這樣會顯得啰嗦。
招式五:相似意象的使用
? ?使用技巧
列舉多個有共同點的意象,用上相似的句式,又美又整齊,字數(shù)蹭蹭往上漲。多用幾個相似句式,還能形成有氣勢的排比。比如:你打算寫大樹之強壯,可以接著再描寫一個象征強大的景物。
請看?
【原句】:
若你認為自己只是隨風飄搖的小草,就不可能長成遮風擋雨的大樹。
【加入同類意象】后變成:
若你認為自己只是隨風飄搖的小草,就不可能長成遮風擋雨的大樹;若你認為自己只是平靜無波的小池,就不可能成為波瀾壯闊的大海。
招式六:細致的側(cè)面描寫
? ?使用技巧
寫記敘文時,干巴巴地描寫事件、人物,字數(shù)還是太少。不妨用上側(cè)面描寫: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huán)境的描繪,來突出所要描寫的對象,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描寫對象的妙點、美點,大大增強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
比如?
【原句】:
夏天,房間悶熱得很。
【進行側(cè)面描寫】后變成:
悶熱的房間里,帶著輕微電流聲的風扇吹出熱浪,水管中流出的水也變得溫暖。
招式七:正反對比
? ?使用技巧
說理時,光寫某件事的正確做法,字數(shù)還不夠多。這時可以將錯誤做法、反面事例寫出來,形成鮮明的正反對比,既湊了字數(shù),又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章的論證更加充分。
比如?
【原句】:
我們要在順境中超越自我,在逆境中挑戰(zhàn)困難。
【加入對比】后變成:
人生如同一條曲折起伏的波浪線。我們在人生的雄關(guān)漫道上前行,有時榮登山峰,有時跌落谷底。處在順境之時,總有人會洋洋得意,妄自尊大;身在逆境之中,有人會一蹶不振,消極怠惰。在起起落落的生命歷程里,真正可取的態(tài)度是:在順境中依舊奮進,力求登頂,力求超越自我;在逆境中不懈堅守,挑戰(zhàn)困難,爭取戰(zhàn)勝磨難,正如挪威戲劇家易卜生所說:“不因幸運而故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
招式八:駁論
? ?使用技巧
總結(jié)事件時,可以將你不認同的評論加進去,然后緊跟一句“恕我不敢茍同”或者其他的過渡語,再結(jié)合事例,具體寫你反駁的理由。這樣,能讓你的正確觀點更為鮮明。
比如?
【原句】:
來自安徽農(nóng)家的高考狀元江雪霞,畢業(yè)后卻放棄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選擇回鄉(xiāng)種茶。她認為,不是只有在大城市扎根生長才叫成才,建設(shè)家鄉(xiāng)同樣有前途。
【使用套路】后變成:
來自安徽農(nóng)家的高考狀元江雪霞,畢業(yè)后卻放棄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選擇回鄉(xiāng)種茶。有人嘲諷“讀書好有什么前途,最后還不是回來當茶農(nóng)”,恕我不敢茍同。她回鄉(xiāng)后,憑借所學的知識自創(chuàng)粽子茶、加強產(chǎn)業(yè)鏈管理,成功幫助村里的貧困戶增收,這難道不是將知識變作財富嗎?不是只有在大城市扎根生長才叫成才,建設(shè)家鄉(xiāng)同樣有前途。
這些【人類高質(zhì)量湊字法】,你覺得哪個最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