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漢朝皇帝開個會,劉邦會給這位一巴掌,這皇帝還創(chuàng)了個吉尼斯紀錄

如果漢朝皇帝們開一個大會,劉邦并不會給瑟瑟發(fā)抖的漢獻帝任何責備,也不會給在一旁旁聽的劉備什么教訓。這位來路不明的皇叔,連劉勝都不知道是不是與自己有關系。而劉邦此時走了過來,上去就是給漢桓帝劉志一巴掌。

大會的屏幕開始回放劉志的一些故事。這位劉志,就是《出師表》中著名的皇帝: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這個桓就是漢桓帝劉志。
漢本初元年(146),大將軍梁冀將指責他囂張跋扈的漢質帝殺害,另立了年僅十五歲的劉志為帝,以便于他的控制。漢桓帝繼位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梁冀都把持著朝政,為了實現(xiàn)親政,桓帝選擇了培養(yǎng)自己的黨羽。外戚與宦官的爭斗幾乎是古代權力斗爭的主旋律,于是桓帝便選擇了支持宦官來抗衡作為外戚的梁冀。

延熹二年(159),漢桓帝成功憑借宦官的勢力誅滅了梁冀,但日益強大的宦官成為了新的隱患。鑒于這一情況,朝中的許多大臣、朝外的豪族和太學生紛紛表示反對,但漢桓帝鑒于宦官為自己奪回權力,便大力打壓反對宦官者。
梁冀專權的時候,除了李固等少數(shù)幾人對梁冀進行了失敗的抵抗之外,絕大多數(shù)朝臣,都充當了梁冀的走狗。以至于在清除梁冀的余黨后朝廷竟然為之一空。因此桓帝認為,士大夫是最靠不住的一群人,他們要么當叛徒,要么當烈士,總之他們干不成任何有實際意義的事情。這樣一來危及到外戚和士大夫們的權益。而以權謀私、賣官鬻爵等各種弊政使桓帝時期的朝政糟糕至極。為了維護東漢王朝,也為了自己的政治出路,一部分正直的官吏、太學生及郡國士人就聯(lián)合起來發(fā)起“清議”。他們議論政治,品評人物,在輿論上對宦官集團進行猛烈抨擊。
延熹九年(166年),宦官派人誣告李膺等交結太學生、都國生徒“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傅鄞笈?,于是詔令全國,逮捕李膺、陳寔等200多個“黨人”。有的黨人逃走,桓帝就懸金購賞。一時間,使者四出,相望于道,反宦官的斗爭遭到嚴重挫折。第二年,尚書霍谞、城門校尉竇武共同上表為黨人求情,桓帝的怒氣才稍稍緩解,下詔釋放黨人們回家,但仍對其實施終生禁錮。并且將黨人的名字6記錄在案。這就是著名的“黨錮”。

東漢桓、靈二帝之前,宦官、外戚雖然專權,但有名臣陳蕃等人主持朝政大局,士大夫、豪強等心向朝廷,局勢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即《后漢書》中所說的“漢世亂而不亡,百余年間,數(shù)公之力也”。但兩次黨錮之禍后,清正的官員不是被害就是被禁錮,宦官更加為所欲為,殘害百姓,因而激起民變,釀成黃巾之亂。士大夫、豪強離心,于是黃巾之亂以后群雄并起,東漢最終走向了滅亡。

此外,漢桓帝還熱衷于享樂,他不但召入五六千女子在宮中,創(chuàng)造了當時的吉尼斯紀錄!沒事還開泳裝patty,夜夜笙歌。大型海天盛筵,將國庫消耗殆盡。過度縱欲的漢桓帝沒有任何子嗣。
后來,漢桓帝因為沒有錢財可供揮霍,更是直接公開對朝中的重要官職進行售賣。如曹操的父親曹嵩,便是靠花費巨額資產(chǎn)買到了位列“三公”之首的太尉一職。因為官職可以售賣,許多人花錢買官,又依靠職權大肆搜刮民財收回成本,于是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極度腐敗,這就給繼任者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爛攤子。
華夏第一帝國的漢朝就這樣毀在他手里,再次強盛就要等到五百年后的隋唐。
王夫之如是評價:桓帝淫于色,而繼嗣不立,漢之大事,孰有切于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