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華山一條路:從玉泉院到莎蘿坪,漫步于美麗的華山峪之中
2022年6月11日下午,我和朋友來到華陰市,住在南郊的華山客棧。這里坐落于華山腳下玉泉院旁邊,環(huán)境優(yōu)美,風(fēng)景秀麗。下午5點多,我們步行來到玉泉院,進入華山景區(qū)轉(zhuǎn)了一圈兒。到達莎蘿坪,繼續(xù)向前走了一段路,天黑以后,原路返回——

人們經(jīng)常用“自古華山一條路”來形容華山的險要。這條路從玉泉院出發(fā),沿著華山峪逐漸向上,經(jīng)過莎蘿坪、青柯坪、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到達北峰。然后,再經(jīng)過擦耳崖、上天梯、蒼龍嶺等險道到達金鎖關(guān),便進入華山主峰,自古一條路結(jié)束。
玉泉院始建于北宋時期,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最初,這里是道士賈得升為他的師父陳摶所建的祠堂,只有簡陋的一孔石室,后來逐漸擴建成祠院。清代,從張超谷遷至華山峪口,進行大規(guī)模擴建和修葺,形成今天玉泉院的格局。從玉泉院東南角的通道,穿過隴海鐵路下方涵洞,便進入“自古華山一條路”。


穿過寫著“華山”二字的石牌坊,道路東側(cè)有一座石亭,亭內(nèi)豎立著一塊石碑,內(nèi)容為《拓修華山登山路碑石記》。1984年至1985年,在陜西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華山拓建上山的道路12公里,修建1萬多級登山的石臺階,新開辟5條復(fù)道,新搭建5座橋梁,新開鑿21孔涵洞,新加裝石欄桿和鐵鎖鏈3850米。從此以后,游覽華山,有驚無險。
迎面是五龍橋,下方是五龍?zhí)?,潭水深約2米,面積約20平方米。相傳,潭中住著五條巨龍,經(jīng)?;魑逦焕先耍轿洚?dāng)山聽陳摶講解易學(xué),并指點他來華山修成正果。后來,在旁邊巖壁下修建了一座五龍宮,供奉五位龍君。


下午5點40分,我們來到華山景區(qū)的入口處。當(dāng)時,華山景區(qū)免費開放,但是需要提前預(yù)約。我們有渭南旅游年票,只要購買10元的保險,便可以免費進入景區(qū)。這里的售票處24小時營業(yè),成人門票160元,學(xué)生半價80元。
平時,旅游高峰的時候,這里都是人山人海,需要排隊購票進入。此時,天色已晚,游人稀少,輕松進入景區(qū),開始愉快地游覽。炎炎夏季,走進山谷,氣溫驟降,涼爽舒適。沿著寬闊的道路,漫步華山峪之中,欣賞周圍的美景,感受“自古華山一條路”中最輕松的一段行程。

1.魚石
走進景區(qū)大門,步行約5分鐘,路邊的河道里出現(xiàn)一塊巨石,表面寫著“魚石”兩個大字。這塊石頭形狀像魚,首尾完整,栩栩如生。清朝光緒年間,這里山洪爆發(fā),一條修煉多年的大魚順流而下,被困在此地便化成了這塊魚石。

2.關(guān)圣垂訓(xùn)
離開魚石,繼續(xù)向前,步行約5分鐘,對面的崖壁上,刻著一段“關(guān)圣垂訓(xùn)”的文字:“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讀好書。”在旁邊的崖壁上,還有陳摶書寫的“壽山”二字,以及清朝康熙年間滿人達禮善書寫的“王猛臺”三字。

3.靈官殿
沿著大道,繼續(xù)向前約3分鐘,路邊出現(xiàn)一座靈官殿。這里距華山峪口約三里,曾經(jīng)被稱為“三里龕”。后來,此龕毀于水患,道教協(xié)會籌資建造這座大殿,建筑精巧,雕梁畫棟。平時,大門緊鎖,無法參觀。據(jù)說,殿內(nèi)供奉著一尊靈官的站像,高約七尺,威武兇猛。

4.五里關(guān)
離開靈官殿,坡度變陡峭,一邊行走,一邊休息。大約20分鐘,到達五里關(guān),為華山天險第一關(guān),也被稱為“第一關(guān)”。這里距華山峪口約五里,乃地質(zhì)崩塌形成的遺跡,東為河道深澗,西為絕壁高山,大有“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的氣勢。穿過狹小的門道,迎來另一段美景。

5.桃林道院
經(jīng)過五里關(guān),前行百余步,有一處平地名為“桃林坪”。相傳,這里是古代帝王游覽華山中途休息的地方。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道士鄖禮慧在此地創(chuàng)建道院,坐東朝西,依山而立,供奉九天玄女娘娘。據(jù)說,院內(nèi)有唐槐和元代開鑿的梅花洞。

6.希夷峽
大約傍晚6點45分,我們來到希夷峽。這里原名為“張超谷”,峽開一線,神秘莫測。向東望去,峽口上方,有一座長方形洞穴,好像人為鑿開似的,被稱為“老君試鑿處”。后來,陳摶在此脫骨安葬,陳摶被稱為“希夷先生”,所以張超谷更名為“希夷峽”。

7.石門
希夷峽對面,有幾塊巨石,矗立在道路中央,下面的空隙構(gòu)成天然石洞,旁邊巖壁上刻有“石門”二字。過去,這里被稱為“華山天險第二關(guān)”。楊嗣昌在《太華記》中寫道:“兩石如千斛鐘,色黑如鐵,中通行徑,為華山鐵門?!贝┻^石門,豁然開朗,可以看見華山主峰。

8.莎蘿坪
大約傍晚7點整,我們來到莎蘿坪,在這里的莎蘿園內(nèi)豎立著兩塊古代石碑。這里是華山第一塊山間盆地,曾經(jīng)有陳摶親手種植的莎蘿樹,原本還有一座香火旺盛的莎蘿庵。莎蘿樹也稱“菩提樹”,乃印度引進的樹種,枝葉茂盛,樹干粗大。清朝光緒十年(1884),華山爆發(fā)洪水,莎蘿坪被毀壞。

離開莎蘿坪以后,繼續(xù)向前行走約20分鐘,便是混元石白蛇著劍處。從這里開始,平坦的道路結(jié)束,接下來全部都是石臺階,只能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道路旁邊的巨石被稱為“混元石”,混沌初分,一元復(fù)始,便有此石。據(jù)說,在北側(cè)縫隙之間,有一道白色條紋,好像長蛇痛苦地爬行,被稱為“白蛇遇難”。相傳,在蒲松齡編著的《聊齋志異》中,香獐子精花姑子與窮書生安幼輿之間的愛情故事便發(fā)生于此。蛇精變成花姑子的模樣殺害安幼輿,花姑子的父親救了安幼輿,并且用亂箭射死這條蛇精。


穿過混元石,沿著石臺階,繼續(xù)向上走。轉(zhuǎn)過一個彎兒,路邊許多店鋪,感覺非常熱鬧。這里的商家大聲地宣傳道:“同志們,開始登山,進入險道了!”
在旁邊臺階的入口處,還豎立著一塊愛心提示的牌子:“四公里大坡路已完,要進入險道了!從這里開始8公里臺階路,6800多級臺階,往上所有東西都是挑山工挑上去的。進入臺階路,商品會漲價,到了主峰區(qū),礦泉水11元1瓶、泡面24元1盒、紅牛25元1罐。請大家在即將漲價之前及時補充,這里礦泉水10元3瓶、泡面10元1盒、紅牛10元1罐,還有蛋炒飯、臊子面、涼皮、肉夾饃……”


離開這片喧鬧的地方,我們拾階而上,又走了一段路。大約晚上7點40分,天色逐漸暗下來,我們便開始返回。大約晚上9點40分,回到山下玉泉院,吃完飯以后,回酒店睡覺。第二天清晨,乘坐索道,登上北峰,繼續(xù)游覽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