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似水
事情是這樣發(fā)生的,上周的某一天我忙里偷閑的刷B站的動態(tài)看到了這么一條

然后我看了看活動地址,尋思著北京離天津也不算遠,來回一共動車兩小時搞定的事,還是可以去發(fā)封郵件抽抽獎。并且根據(jù)我對中國人對郵件的使用頻率的了解來看,抽中這個概率還是蠻大的。
再然后我果不其然的,就在出獎的那天收到了回復中獎的郵件。

但是中獎的同時我又想起,我那天下午得考抽象代數(shù)的期中考試啊,結(jié)果就變成了,我考個抽象代數(shù),極限做題,還提前交卷的故事。
當然后面的故事也挺有意思,包括但不僅限于,我一朋友失而復得的票,以及最后還抽中了這個活動最后的獎品的奇妙經(jīng)歷等等等。不過“文字log”的部分就此打住為好,我們還是多來聊聊這個動畫電影本身吧。

(前話:涉及劇透)
先來說說這個標題,取自拉美魔幻主義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同名短篇小說《流光似水》,重點并非是電影的劇情和這篇小說有什么關系,但是,始終相似的觀感,卻始終無法擺脫。
先說說內(nèi)容吧,怎么說呢,很迷惑。我把內(nèi)容上拆分成兩個部分,劇情和人物。
劇情上講,一個直觀的感受就是,意象的指向性不明確,且在我去知乎上看了篇大佬的論文式解析之后,最終指向的對象的概念過于冷僻,換句話說,除非是本來就是這個領域的愛好者,真的很難在觀影的過程中找到魔幻主義式的演出的指代對象,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觀眾跟不上劇情,不得不時刻處于混沌的狀態(tài)。
人物上講,則是徹頭徹尾的失敗,整個影片看下來,看不出來任何的人物弧光,或者講人話一點,女主在這一次的奇妙冒險之后,看不出有任何的改變,但是與之相反的是,女主所處的環(huán)境,似乎一下子就對女主寬容起來了,更不要說,那離譜至極的復婚情節(jié)。人物塑造也是非常的奇怪,pose與謎語一直套娃,但是總是不去展現(xiàn)角色對涉及角色內(nèi)在欲望的選擇。
再來說說手法。
先說缺點,“出品的一致性”極差?!俺銎返囊恢滦浴币话闶侨バ稳莶蛷d呀,手沖咖啡呀之類的,這里我更多的是指,動畫在制作完成度上,在畫風上,在作畫上質(zhì)量的連續(xù)性,而《海獸之子》在這方面震蕩的幅度,太大了。好的卡,鏡頭調(diào)度堪稱教科書級的演出,意識流的表現(xiàn)相當驚艷,尤其是對胚胎的刻畫那一段。壞的卡,壞得離譜,這里舉一個我最不能理解的例子,對海的刻畫過多的使用三渲二技術,并且是完成度相當?shù)偷哪P停瑢е铝硕S的人物與三維的場景之間出現(xiàn)了相當大的割裂感,并且在更加夸張的卡里面,甚至連場景中海洋與天空割裂感的都相當明顯。
而正是這種,在“出品一致性”上的拉胯,破壞整個影片的沉浸感,觀眾總是被本不應該吸引地方吸引了過多的注意力,這也變相的增加了觀眾對影片理解的難度。
然后再說說有的優(yōu)點,在沒有三渲二的好幾卡的場景美術的相當?shù)膮柡?,然后攝影相當?shù)慕o力,很好的支撐了意識流的演出,然后包括聲優(yōu)的表出也相當不錯。而最值得吹的,毫無疑問,是配樂。久石讓,我的超人;八爺,我的第二個超人。配樂在完美的配合劇情的同時,也使得整個影片的氛圍感一直在線,是那種真的,會讓人感覺到夏天的感覺的配樂風格。

還可以補張圖。


寫到最后才突然把《海獸之子》與《流光似水》的相似點找尋到。
是流光似水,水似流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