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人生智慧】 曾仕強主講 8集(全)

第一節(jié)
鬼谷子的名稱來由:
需要應(yīng)變而非創(chuàng)新,因為一切都在變;以不變應(yīng)萬變,因為原則不能變。
正名:應(yīng)變大師
天下有人姓鬼嗎?有地方取名鬼谷的嗎?
史料來源:姓王名王詡(xǔ),春秋時人,隱居河南云夢山,清溪的鬼谷,自稱鬼谷先生。
不正確的,歷史是為政治服務(wù)的。
原來,鬼谷子有陰陽雙父母。陰母龍王女兒,陰父為其情郎。陽母為陰母靈魂附入的王家女鬼。陽父是陽父靈魂附入的巨谷粒,陽父是那一顆巨大的谷粒。
偉大圣人的來源往往沒有父親。
易經(jīng):一切選擇都是兩難,有時只能依靠直覺。

西方人重視看得見的行為,中國人重視看得見的動機。
西方人的理從法來,中國人的理從情來;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變動的。
第二節(jié)
朝聞道,夕死可矣
如果能聽說到道義之事(在我身邊發(fā)生),那要我當(dāng)晚死也行
論語:孔門論道的結(jié)語,每句都是結(jié)論。

神差鬼使,求神需要給小分身。
公廟vs鬼廟(沒有大門)
人造神的過程:第一:不是活人,拜七代; (了生死)
鬼谷先生是古代真仙,從軒轅黃帝始,歷經(jīng)夏商周,隨老君西化流沙,至周末復(fù)返中原,居鬼谷山。授道弟子百余人,其中張儀、蘇秦不慕神仙,好縱橫術(shù)。先生誡 : 不可以道化,只能以智詐。術(shù)則縱橫,師則鬼谷。
只要言論自由,就沒有道(公義)可言。
第三節(jié)
國人喜歡杜撰古事,好附會古跡,盡人皆知。
鬼谷先生原本為縱橫家,后演變?yōu)樯裣杉遥?,命相家與占算家。
學(xué)者研究得越少,民間流傳越廣。
道在火灶,中華大道由平民傳承?
許多書并非鬼谷先生著作,卻情愿附托于他,足證明其盛名在外。
這種情況和現(xiàn)代人重視智慧財產(chǎn)權(quán),有何異同?孔子成就在于其學(xué)術(shù)推崇與支持。
《鬼谷子》一書是縱橫家代表作。
戰(zhàn)國時代群雄并起,互相攻伐,仁義不足化干戈為玉帛,所以需要外交謀略來運籌帷幄。一部戰(zhàn)國策,幾乎就是縱橫及的游說紀(jì)實。
動之以形勢,誘之以利害。歷來學(xué)者大多不愿置評,以免被視同巧詐詭辯。
但現(xiàn)代立國不可無外交,經(jīng)商不能不談判, 只要用得合理妥當(dāng),有何不好 ?
成功的游說高手,必須上通天文,下辨地理,明山川險要,知民情虛實,通曉國際現(xiàn)勢,而且還要善用游說技巧。最好能人、事、時、地的變數(shù),隨機應(yīng)變,以求深獲對方的心而有成。
游說前三分鐘最重要,講話無所謂真假,而是對方愿意聽的話。
開關(guān)原理是主要關(guān)鍵
一陰一陽之偉謂道
陰陽代表人、事物的正反兩面;終始
陰代表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終。
陽代表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始。
游說盡量以陰的事物,誘導(dǎo)對方不敢付諸行動,為終。以陽的失誤,誘勸對方不敢付諸行動,為始。先止后動。(ps:先明白對方的意圖,先截止對方。)
事物有陰陽,人也分陰陽。依其性格、地位與愛好,配何事物的陰陽加以游說。
與陽類人交談,依崇高;與陰類人依卑小。兩者交互使用,便能產(chǎn)生無窮變化。力求陰陽平衡,進退有度。
對不同的人采取不一樣的策略
仁德的人看輕財貨,不宜以利益引誘,可曉以大義,使其貢獻財貨。
勇士輕視患難,不應(yīng)以患難恐嚇,可使其據(jù)守危城,抵御外侮。
智慧的人通曉各種技巧,明白事物道理,不宜欺騙,可多加請教,使其立功。
第四節(jié)
對不同的人采取不一樣的策略
不才的人容易受恐嚇。
愚笨的人容易受蒙蔽。
貪婪的人貪心易受誘。
聽話聽音,鑼鼓聽聲。認(rèn)真聽別人的話,欲誤話中之音,正確判斷對方屬于哪一類型,而采取合適的策略。(ps:聲沒有語,有聲無音;音是指音調(diào)起伏。)
會說話和會聽話,其實同等重要。(ps:先學(xué)會聽話才能學(xué)會講話,往往說了一堆廢話 )
說話需要變通,存在兩難。一切反者道之動,都是變通。應(yīng)變是固有原則不變,其他應(yīng)變則變。
有顯微處著手處理事情
天地所以能化育萬物,端在于天地的高深。圣人所以能制定事物的法則,完全在隱與匿。
圣人以幽隱方式處事,愚人以暴露方式進行。聰明人從容易處著手,不聰明的人從困難做起。
行事貴無為,重智慧
智慧要用在別人還無法察知的地方 (由陰入手),才能要用在別人還無法看見慮,才見真實。
如果先看是否可行,再選擇可行的去做,是為自己謀全身之道。
如果明知不可卻不計成敗去做,這是用智慧才能為百姓謀福利。
由于事情蘊育于隱蔽,所以先王由隱匿處著手 。
ps:潛龍勿用。任何老話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不能強調(diào),陰陽是一體的。
《鬼谷子》的根源都是來自《易經(jīng)》
第五節(jié) 講話謹(jǐn)慎是最要緊的。
說話要提防的五種弊病
1.病:氣勢不足,言辭恍惚,說話時精神不旺盛
2.恐:內(nèi)心震懼,語無倫次,說話時擔(dān)心害怕、憂。
3.憂:言辭閉塞,無法暢通,說話時顧慮太多
4.怒:情緒激昂,無法暢通,說話時顧慮太多
5.喜:情緒歡暢,心意流散,無法把握言談的重點。
常人要避免這五弊。只有精于游說的人才能善加運用,一定要有利時才能用。嘴巴可以吃飯,不能夠隨便說話。
ps:溝通vs請示;與領(lǐng)導(dǎo)同行低半步;商量vs請示/報告。
沒有人能被改變,只能引導(dǎo)他自己接受與改變。
九種說服人的技巧-順著對方講
1.對有智慧的人,要旁征博引,使其樂于聽聞。
2.對有見解廣博的人,以分析事理為主,使其心生佩服
3.對善于分析事理的人,要簡明扼要,把握事物的要點,以吸引其注意。
4.對達官貴人,要順著他的權(quán)勢,因勢利導(dǎo),使其樂于接受。
5.對于富有的人,要使其覺得華貴高雅。
6.對于貧賤的人,要以利益相誘惑。
7.對于卑賤的人,身段要柔軟,以謙卑言辭感動,不可傲氣凌人。
8.對于勇猛的人,要果敢明快。
9.對于愚魯?shù)?/span>人,言辭要敏銳。
掌握原則,隨機應(yīng)變,不致出亂子。
ps:對國人單刀直入難以獲得信息,應(yīng)該旁敲側(cè)擊。
請稍候vs馬上來;請配合vs請多多幫忙/協(xié)助;
第六節(jié)
記單子vs記盤子
假借成本來苛刻員工而非真降成本;
與人交換態(tài)度要友善
揣摩對方的智慧和才能,度量其實力,估計其氣勢,以此為突破口與對方周旋,進而議和,以友善的態(tài)度建立邦交,此為飛箝。
飛是造作飛譽;箝是指鉗制。
飛箝即運用言辭技巧,替對方造作聲譽,為其宣傳(飛),用于贏取對方的感激,然后透過各種技巧加以鉗制,使其為我們所用(箝)。
ps:吃飽了沒有-隱藏深意:明白你現(xiàn)在的情緒。游說第一步需要選擇對話心情好。先緩后急。
太陽與風(fēng)的威力,孰大?對穿大衣的行人來說,孰大?
人對人是一面鏡子,人與鏡中人人采取相同的態(tài)度:友善或粗暴
ps:給壓力就抗拒,讓其自發(fā)。先舍后得。
舍得給予才能收獲更多
先使自己內(nèi)心平靜,保持沉默,才能聽取別人的言論。即使對方所說的并非我們所急于要知,也可以由細(xì)微處推知。
自己暫且收斂,對方才會打開心扉。要使對方高傲,自己先表現(xiàn)謙虛。要從對方獲得,自己要先給予。
讓對方先開口,是上策(先說先死)
對方的道理與我們不合時,用反問的方式,促使對方用更深的道理來回應(yīng),我們據(jù)此可知其真正的心意。
對方不語,就要變化談?wù)摰姆绞?,以各種事象來探測、誘動。
ps:以靜制動;本身處于劣勢,只能先說。
第七節(jié)
不打沒有把握的仗
揣情是策略的前提條件,也是談判的基本法則。
揣情便是利用對方的內(nèi)心情緒變化,來窺知深藏的好感。
趁其極度高興的時,以各種方法探知其嗜好。趁其極度恐懼時,以各種方法探知其憎惡可怕的事情。
勝兵先勝而后求戰(zhàn),敗兵先戰(zhàn)而后求勝。
不出手便罷,一出手就命中。
未雨綢繆預(yù)防災(zāi)禍患
天地萬物,都沿著離合、終始而循環(huán),因此都有間隙可尋,由小而大。
1.由內(nèi)部引起的,塞住;
2.由外來的,擋??;
3.有下層引起的,平息;
4.剛開始萌芽的,使其銷聲匿跡;
5.已經(jīng)擴大的,不能治理的,便要設(shè)法加以取代;
這五種抵塞縫隙的方法,用于靈活使用,事先預(yù)防才不致事后悔恨。
圣人能用開關(guān)的原理來詳察縫隙,并遵奉天時行事。
當(dāng)世上沒有縫隙可抵塞時,深隱以待時機;已有縫隙可抵塞,就該出來為社會設(shè)計,預(yù)防災(zāi)禍。
(公司)只有小功勞,沒有大功勞,才吉祥。
ps:小孩有小錯,需要改,但是不要當(dāng)時也不要拿總賬,主要是記住教訓(xùn)而非發(fā)泄情緒,家里需要家規(guī)。
站得愈高才能望得愈遠(yuǎn)
凡事都有相合、相反兩者情形,我們都要設(shè)法適應(yīng),配合。
事情變化多端,像輪環(huán)一樣旋轉(zhuǎn)不息,各有各的形勢,必須反復(fù)推求,制定合用的規(guī)則。
鬼谷先生:
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興之;
用之于國,必量國而興之;
用之于家,必量家而興之;
用之于身,必量身才能氣勢而興之。
因為天下并沒有固定的標(biāo)準(zhǔn),往往合于彼此而離于此,所以要合于此,必須離于彼,這時候反忤就很重要。
ps:有答案但是沒有固定答案;有標(biāo)準(zhǔn)但是沒有固定標(biāo)準(zhǔn),隨機應(yīng)變。
故伊尹五就湯,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兩人都知道天命所在,而毫不猶豫。
反忤時,先詳細(xì)謀慮,再配合飛箝來使用。
用人之長避人之短
人無完人,各有長短。諒解他,才能用他。
處理事情,貴能制服別人,而不是為別人所制服。能制服,便能掌實權(quán)。
量才而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人原則。
第八節(jié)
用人之長避人之短
西鄰有五子,一子樸,一子敏,一子蒙,一子僂,一子跛;乃使樸者農(nóng),敏者賈,蒙者卜,僂者績,跛者紡;五子皆不愁于衣食焉。
ps:中國與國外銷售策略的不同,中國銷售花樣會更多,但是兩者沒有好壞。
用人之長避人之短
人各有 長短,長處可能變?yōu)槎烫?,短處可能變?yōu)殚L處。只有適才適用,天下無人不可用。
不但要用其所長,而且要短中見長,不能求全,也不能因小節(jié)而埋沒優(yōu)秀人才。
把長處放在眼中,短處放在肚里。
ps:決定性的因素往往無法量化。
內(nèi)在的涵養(yǎng)是根本
談判、游說固然需要各種技巧,但內(nèi)在涵養(yǎng)仍為根本要件;
1.樹立道德,以減少敵人,并使人才能為我所用。
2.廣博知識與豐富詞藻,借用靈魂而適時合用的語言,文字,表達自己意見,使語言有味,為人接受。
3.能審己度人,自治而后知人,知己知彼而后游說能入,計謀能成。進退自如,縱橫皆通。
ps:內(nèi)在是道,外在的是術(shù)。
公司人有流動算正常,沒有流動或者人才流動大均有問題。
宗教可以信,但是不能迷??梢圆恍派瘢且?,保持適當(dāng)?shù)木嚯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