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可惜的名將:一生戰(zhàn)無不勝,卻被明英宗、王振坑死
1449年9月,一場血腥的殺戮發(fā)生在河北懷來境內的土木堡,幾十萬明軍將士被數(shù)萬瓦剌騎兵追殺,數(shù)十位明朝高級官員慘死在瓦剌人的馬刀之下,就連明英宗朱祁鎮(zhèn)也成為俘虜。在這些殉難的大臣之中,有一個人最可惜,因為他是四朝元老,征戰(zhàn)沙場數(shù)十年,幾乎沒有打過敗仗,可是最終卻被皇帝、宦官坑死了,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將門虎子
此人名叫張輔,出身武將之家,他的父親是名將張玉。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靖難,而張玉是朱棣的左右手,張輔也跟隨父親參加了這場戰(zhàn)爭。1401年,張玉戰(zhàn)死在東昌,朱棣非常傷心,讓張輔繼承了張玉的官職。在此后的戰(zhàn)斗中,張輔“從戰(zhàn)夾河、藁城、彰德、靈璧,皆有功”,成為朱棣“靖難之役”的重要功臣之一。
1402年9月,朱棣在稱帝后加封靖難功臣,張輔因戰(zhàn)功被封為特進榮祿大夫、柱國、信安伯,并且食祿一千石,享有世襲、免死的特權。由于張輔的妹妹是朱棣嬪妃,所以朱棣在封賞上有所保留,兩年后有些功臣提出了這個問題,認為張輔的賞賜太低,于是朱棣再次下詔加封張輔為新城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二、威鎮(zhèn)西南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期,在對外政策上采取積極、主動的策略,在這種情況下,明朝開始干涉安南王位的傳承問題,并且發(fā)動對安南的戰(zhàn)爭。朱棣任命朱能為主將,張輔為副將,全權指揮這場戰(zhàn)爭。可是朱能走到半路上就病死了,于是朱棣讓張輔指揮全軍。安南地形復雜、氣候惡劣,當年連蒙古人都吃過大虧,可是這難不倒張輔。
進入安南境內后,張輔指揮的明軍屢戰(zhàn)屢勝,如入無人之境,于1407年五月將其平定。從五代十國時期,交趾“淪于蠻服者四百余年”,至此終于“復入版圖”,張輔可以說是居功至偉,班師回朝后,朱棣下旨進封張輔為英國公,“歲祿三千石,予世券”。之后,交趾多次發(fā)生叛亂,別人都搞不定,只要派張輔出馬,他都能將其擺平,“交人所畏惟輔”。

三、遺憾而死
張輔非常長壽,他經(jīng)歷了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四位皇帝,可是說是見證了明朝由盛轉衰的過程。當年,張輔曾經(jīng)跟隨朱棣北征,縱橫漠北。明仁宗、明宣宗在位時期,也對張輔非常敬重。明英宗即位后,寵信太監(jiān)王振,導致王振專權。當時,朝中的文武官員見到王振后都非常恭敬,“望塵頓首”,只有張輔可以與之抗禮。
可是張輔畢竟已經(jīng)老了,知道自己來日無多,自然也不愿意惹麻煩。1449年,瓦剌起兵襲擾明朝邊疆,在王振的慫恿下,明英宗決定御駕親征。此時的張輔已經(jīng)七十五歲,他被迫跟隨皇帝親征。張輔征戰(zhàn)一生,軍事經(jīng)驗十分豐富,可是他也畏懼王振的權勢,不敢提出任何軍事建議,“默默不敢言”。最終,一代名將埋骨土木堡,被明英宗、王振坑死。
參考資料:1.《明史》;2.《明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