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還是帶走了這位世界級廚藝大師


2017年3月的一個下雨天晚上,一位饑腸轆轆的年輕人,在紐約市中心徘徊。
正值深夜,紐約大多數(shù)餐廳早已關閉,年輕人注意到了一家餐廳依然亮著微弱的燈光。
于是他鼓起勇氣,往這家名叫Paowalla的印度餐廳走去。

餐廳主廚弗洛伊德.卡多茲,在看到年輕人帶著濕漉漉的頭發(fā),滿臉愁容地偷偷溜進Paowalla后,他頓時眼前一亮。
深夜時分,餐館里幾乎空蕩蕩的,面對眼前的顧客,弗洛伊德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怠慢:
他不只把已點的菜做給年輕人,他還請求年輕人試遍整個菜單。

然而,當時的年輕人很禮貌地拒絕了弗洛伊德的請求。
沒想到弗洛伊德笑得更開心了,他對年輕人說:
我為這份菜單感到自豪,我希望人們都能夠體驗到這份菜單。

3年后,當年輕人再一次聽到弗洛伊德的名字時,卻是在一段訃告之中:
2020年3月25日,美籍印度裔廚師弗洛伊德.卡多茲因感染新冠肺炎,在美國新澤西州的蒙克萊爾去世,享年59歲。

以上的故事,出自一位名叫Jeff Gordinier的作者筆下。

3年前,他曾陰差陽錯般走進弗洛伊德的餐廳,進而受到了弗洛伊德的盛情款待。

后來他才知道,在印度有一句諺語:
If you say no, you have to eat more.
后知后覺的Jeff在文章的最后表示:
我希望我現(xiàn)在能回到Paowalla,在2017年那個下雨天的晚上,再次見到弗洛伊德,并對他的慷慨說一句:“是。我會吃菜單上的所有東西。”


弗洛伊德.卡多茲的死,震驚了整個美國飲食界。
早年在瑞士攻讀烹飪學的他,學成后前往美國紐約發(fā)展。
他頗具創(chuàng)造性的,將【印度料理精髓】融入到【美國飲食文化中】。
不僅讓美國人開始接受印度菜,更提升了印度料理在全球的地位。
2011年,他在美國著名美食綜藝《頂級大廚:名師薈萃》(Top Chef Masters)第3季中,拿下冠軍,徹底打開知名度。

紐約時報評論家皮特·威爾斯(Pete Wells),在推特上寫道:
“弗洛伊德·卡多茲(Floyd Cardoz),是一名非凡的天才,他將法國、印度和美國三個國家的美食融會貫通,這是他的個人獨創(chuàng)。

《頂級廚師》的Twitter賬戶表達了哀悼之情,并稱Cardoz是“世界各地廚師的靈感源泉”。

你可想而知,弗洛伊德的死,對美食界的損失有多大。

靠廚藝征服歐美的印度第一人
弗洛伊德,1961年出生在印度孟買。
少年時,他在印度酒店管理學院(IHM)學習,并在泰姬陵洲際酒店當學徒。
他為了擴大對世界烹飪技術(shù)的熟悉程度,他搬到了瑞士。
在當?shù)氐?strong>法國、意大利和印度餐館,他從打雜開始,慢慢磨練自己的技能。

旅外經(jīng)歷讓他熟悉了各國的菜系,為他未來名揚天下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在留洋的過程中,弗洛伊德也在不斷地思考:
我該如何做,才能將印度美食推廣到全世界?

他曾公開表示:
“印度菜總是很重、太辣、太油膩,或者它會讓人們心煩意亂……餐館只是不像印度人在家做飯一樣。”
他為了改良印度菜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不得而知。
但當1997年,弗洛伊德出現(xiàn)在紐約時,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改良印度菜的想法,實現(xiàn)了。

在紐約,弗洛伊德的廚藝生涯開始起飛。
1997年,弗洛伊德與聯(lián)合廣場酒店行政主廚丹尼·邁耶(Danny Meyer)合作,一起開了一家名為【塔布拉】的餐廳(Tabla)。
塔布拉,也是一款印度的傳統(tǒng)樂器,弗洛伊德要做什么類型的菜,一目了然:

而且他要做的并不是傳統(tǒng)印度料理,而是他首創(chuàng)的“新印度料理”:
用西方的烹飪技術(shù),把印度的感官和香料結(jié)合起來。
原本美國佬并沒有把塔布拉這家印度餐廳放在眼里。
直到《紐約時報》美食主編露絲·賴克爾進店品嘗后,塔布拉才開始聲名在外。

她在《紐約時報》中寫道:
當我用梨、黑胡椒和茴香甜品品嘗烤鵝肝時,我暈倒了。
當我試著吃左上角的甜面包、被石榴種子的清涼汁液所震撼,寒意從我的背上滑了下來。
每一口加香料的緬因州蟹餅,都用木瓜包著,上面放著鱷梨,上面涂著羅望子,真是個驚喜。

鵝肝還是那個西方人熟悉的鵝肝,但香料、調(diào)味、烹飪方法都沿襲了印度的傳統(tǒng)技法。
顯然,這種印度化的做法讓美國人耳目一新。
在弗洛伊德大廚的領導下,塔布拉獲得了眾多的榮譽,其中包括一份來自《紐約時報》的三星級評論。
在火了12年之后,Tabla于2010年12月光榮結(jié)業(yè)。


在美國功成名就的弗洛伊德.卡多茲并沒有忘本,錢和地位都有的他,開始想要為祖國印度做點什么了。
以己之身,為印度廚師的發(fā)展鋪好了路
2011年,弗洛伊德.卡多茲參加了美國綜藝《頂級大廚:群英薈萃》。
他一路過關斬將闖入決賽,在決賽上,刁鉆的評委提出的主題為“減肥達人”:
在總決賽中,廚師們被要求把早餐、午餐、晚餐和甜點的熱量,控制在1500卡路里以下。

而弗洛伊德在決賽中提供的食物,代表了他作為廚師的一生,反映了他的傳統(tǒng):
蘑菇玉米粥和椰子奶;

番茄汁焗鯛魚;

胡蘿卜茴香肉湯以及2個小菜:牛尾和短排骨,木薯加薯片和花生。
更令人嘖嘖稱嘆的是:以上菜式,90%均為印度菜。
最終評委被弗洛伊德的真誠所打動,讓弗洛伊德如愿捧杯:

然而弗洛伊德并沒有將贏回來的11萬美元據(jù)為己有,而是全數(shù)將其捐給紐約郊區(qū)的西奈山醫(yī)學院Tisch癌癥研究所(YSCRF)。
弗洛伊德給出的理由很簡單:他的爸爸正是死于癌癥,他不想見到更多的人因癌癥喪命。
弗洛伊德的這一舉動,也為他贏得了2011年的美國年度最佳人道主義獎。

由于奪冠,弗洛伊德?lián)碛辛藰O高的人氣,他也為在美國扎根的印度廚師,打開了許多大門。
印度柴帕尼餐廳集團的創(chuàng)始人米赫萬·伊朗尼曾回憶道:
讀到弗洛伊德時,我突然想要他擁有的東西:合法性和認同感。
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弗洛伊德把一塊芯片放在了我的肩膀上,我在接下來的10年里一直隨身攜帶著它。
那個芯片把我逼得不可開交。它改變了我的廚房運行方式。

功成名就的弗洛伊德,也回到印度,建立了兩家大型餐廳:
OPedro孟買
Bombay Canteen餐廳

出書,以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鼓勵印度廚師們:

他還頻頻出現(xiàn)在印度本地的美食綜藝上,以自己的影響力推動著印度美食的發(fā)展。
他被新冠病毒感染,也是因為他在印度孟買錄制綜藝時中招的。


2020年3月16日,弗洛伊德在社交媒體宣布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正接受治療。
卻沒想到僅僅過了9天,他就與世長辭。
衡量一個人的一生,也許不能只用金錢、地位作估。
是否為后世留下一點恩澤,比金錢地位更重要。

在這一點上,弗洛伊德.卡多茲無愧于他59年的人生。
大廚,一路走好。


廚房人類
專注于 研究「人類行為學和美食之間關系」
致力于 把和食物有關的趣事兒煮給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