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上天給的試錯機會?我如何2年“居家備考”上岸清華科普視傳

喬靖桐
錄取院校|清華大學
錄取專業(yè)|科普視覺傳達設計
本科院校|北京工業(yè)大學
本科專業(yè)|視覺傳達
初試 ??|407分
日語 ??|79分
政治 ??|73分
專業(yè)一|120分
專業(yè)二|135分
我相信每個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面對自己未來的路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迷茫,而選擇考研可以說是“逃避”找工作的一條出路。當時即將畢業(yè)的我,也是這樣想的。起初選擇考研,我并沒有多想,只是不想成為社會人、只是想要繼續(xù)當一個學生。但當時的我完全沒有想到,考研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實在不是一件易事。

那年我大三,當周圍的同學朋友無不是考公考研、準備教資時,我慌了。好像每個人都找好了自己的出路,只有我還停在原地。那既然大家都選擇考研,我不如也加入這百萬的考研大軍吧,像大部分的同學一樣,我決定考研后也開始天天泡在圖書館,漫不經(jīng)心的刷著時長數(shù)小時的網(wǎng)課,仿佛只要坐在那里,知識就會自動進入我的腦子一樣。表面上我認真學習,其實真正記住了多少呢,我相信像我這樣“學習”的人一定不在少數(shù),而且那時我即將畢業(yè),后期所有的精力都用來完成畢設和論文,并沒有踏下心來繼續(xù)復習,而且,報名時才知道藝術史加了兩本書,從只有現(xiàn)代設計史,變成了620中外工藝美術史及現(xiàn)代設計史,當時我并沒有看完這三本書,更別提背誦了。手繪也在2019年10月的時候陷入瓶頸后,就再也沒有起色。所以我的成績也只有303分,也讓人難以直視。
2019年12月,那時正趕上新冠疫情的爆發(fā),并不是一個找工作的好時機。我認為這是老天給我的一次試錯機會,所以我下定決心,在家踏踏實實復習,再次向考研發(fā)起挑戰(zhàn)。我總結考試失誤,把重點放在了專業(yè)課復習上,有了第一年的基礎,我好像一點都不擔心政治和日語過不了線這件事,所以日語幾乎沒有復習,政治也只是背了大題,但這樣盲目自信導致政治和日語成績的下滑,結果就是雖然各科都過了分數(shù)線,但總分差了10分,再次與清華失之交臂,不過好就好在我這次史論和手繪都合格了,這無疑給了我很大信心。我開始思考如果此時放棄,我得到的知識非常有限,如果再次挑戰(zhàn),或許真的能成功。
2021年,我意識到自己通過努力已經(jīng)能摸到清華的門檻了,那我為什么不能躍上這個臺階呢。如果我能跨過這個檻,等待我的豈不是更廣闊的的天地。所以我端正了心態(tài),堅定了自己的需求。這是我給自己的最后一次機會,要說花費三年全職在家考研對心態(tài)毫無影響,那是不可能的,這種“與世隔絕”的寂寞生活會讓人覺得好像別人都往前走了,而我還停在原地。所以,我要求自己最后拼搏一年,考不上也算是撞的頭破血流,可以安心放棄了。非常感謝家里對我無條件的支持,讓我的心態(tài)一直保持平穩(wěn)。在這一年中,我把精力分攤給四科,腳踏實地不再自負,重新學習打牢基礎。
通過我不斷努力,最終終于以初試第三407分的成績進入復試,并以總分第二的成績擬錄取。

用兩年的時間提高了100分,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不小的鼓舞,回顧這三年的學習生活,我得到的只是這100分的知識嗎,并非如此。我認為心靈的成長遠比習得的知識多得多,2019年我選擇考研是因為大家都在考,2020年我再次考研是因為疫情影響,2021年我堅定考研是因為我要求自己突破極限。通過這三年,我從“隨大流”的普通人,逐漸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對我來說這三年是值得的就足夠了。
借此機會我將把我從擇校、備考到復試的全部經(jīng)驗傾囊相授給學弟學妹們。
?首先是擇校,正確的選擇能讓人少走彎路,而高目標的好處就是可以不斷鞭策我努力,給予我學習的動力。但是虛高的目標反而會讓人自信心受挫,所以還是要選擇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最高的目標。我在擇校這方面可能不太能給大家借鑒。我并沒有考過四六級,對自己的英語水平也沒什么自信,但是我本科期間考過了日語N1等級考試,所以擇校時盡可能想選可以考小語種的學校。但是,能報小語種的學校屈指可數(shù),也許是年輕氣盛,覺得人生中總該有點挑戰(zhàn),所以我毫不猶豫就報了清華大學。
確定了目標學校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備考了。下面我將根據(jù)不同科目在不同階段的學習來介紹我的全年學習計劃。我將備考初試分為4個階段:6月前了解階段;6-8月打基礎階段;8-10月鞏固階段;10-12月沖刺階段。在復習時我會把每個月的日歷截圖下來,在上面寫上每日任務,并設為壁紙時刻提醒自己。
·政治
6月之前:聽各科網(wǎng)課,掌握基礎知識
我認為各個老師講的網(wǎng)課都大差不差,可以結合紅果研的政治思維導圖來記憶。
6-8月:善用刷題本
肖1000鞏固知識點(可以二刷三刷,推薦b站大牙考研,會有詳細講解)
腿姐30天70分刷題計劃,題目不多但都很有用
8-10月:做真題+背選擇題
背選擇題推薦腿姐背誦手冊,前半本可以鞏固選擇題知識點,后半本有大題的重要得分句和答題模板,可以等后期腿姐帶背,背誦大題的時候再看。
(tips:在背誦選擇題的時候,我將史綱和中特里出現(xiàn)的所有重要會議、戰(zhàn)役等知識點,自己編了順口溜,當然網(wǎng)上也有很多現(xiàn)成的,但是不如自己編的記憶深刻)

10-12月:背大題
肖八肖四腿四很重要,重合知識點一定要熟練背誦,如果有時間的話米三也可以刷刷。b站會有很多帶背視頻(比如空卡)。學有余力的話,也可以背一背腿姐的反押題,能讓你在考場上見到不會的題也能輕松應對。
(tips:適合我的背書訣竅:諧音梗,在考場上不一定能想起來整段的內(nèi)容,但一定能想起來什么洗腦歌詞之類的東西,我運用這一特點,將知識點編成奇怪的句子。舉個例子,比如“偉大民族精神”是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提取關鍵字“創(chuàng)奮團夢??”=“創(chuàng)粉團夢:創(chuàng)造營粉絲有成團夢”)
·日語203(有一定日語基礎)
這幾年日語203的難度也逐年提高,我的日語是有一定基礎的,所以在復習上也并沒有太花費精力。如果是0基礎還想選日語的話,建議報名相關網(wǎng)課系統(tǒng)學習。
6月之前:背單詞
不管是什么語言,背單詞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的。背書方法也跟英語沒什么區(qū)別。只有詞匯量夠了才能輕松讀懂完型閱讀和翻譯。單詞書的選擇除了各個機構出的單詞書以外,也可以從N2紅寶書開始背。
(tips:單詞的記憶方法——應用,單詞能應用到環(huán)境中才能更好的記憶。在閱讀、完型中有意識的尋找自己背過的單詞,能更容易記住它)
6-8月:精讀閱讀
精讀每一篇閱讀和完型,所謂精讀就是弄明白每一個單詞和句子的意思,并能夠把他們翻譯出來,這對后面的翻譯題也很有幫助。閱讀題的要領就是一定要從原文中找到相似度80%的句子,幾乎所有的閱讀題正選答案都能在原文中找到。


8-10月:真題
日語考試的題型相似度是非常高的,所以一定要重視真題。完型部分要自己總結每個助詞、動詞等語法的常見用法和例句。繼續(xù)精讀閱讀和翻譯。
10-12月:作文
如果前期準備充足的話,這個時候日語只需要平時稍微看看就可以了,把大部分時間留給薄弱科目。在這個階段,我針對作文部分進行練習,重點背誦范文和模版。
·史論
近三年的史論試題也不斷變化,從最早的名詞解釋變成選擇題,再到去年所有題都是論述。我認為這樣變得更容易得分了。雖說沒有了名詞解釋,但不代表不用背書。名詞解釋考察的重要詞條,正是史論最為基礎的內(nèi)容,只有打好根基才能為后面的論述添彩。
去年9月,我報名了夢清的史論精批班,每周寫一篇論述,并有老師一對一批改,正巧趕上史論考試全是論述題,真的受益匪淺。
6月前:閱讀

前期以廣泛閱讀為主,了解整體脈絡。我認為圖像更有利于記憶,所以會采用邊讀邊畫的方法幫助記憶。
6-8月:背誦
雖說沒有了名詞解釋,但還是應該熟記這些基礎知識。我把歷年所有考過的名詞解釋、簡答題中提到的詞條整理出來,15天一個循環(huán)反復背誦。

8-10月:命題寫作
我跟著史論精批班,每周都會由老師出題寫一篇簡答或是論述,在老師一對一的批改下,我的寫作有很大提高。我認為多多動筆寫,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唯一捷徑。好的論述要做到論點清晰,正反兩方面敘述,有理有據(jù)。

10-12月:鞏固
在練習論述題寫作的同時,收集更多更新鮮的論述素材,并再次熟記名詞解釋等基礎知識。
推薦一些有時間可以閱讀的書籍:
《世界現(xiàn)代設計史》王受之
《外國現(xiàn)代設計史》張夫也
《設計學概論》尹定邦
《為真實世界的設計》維克多·帕帕奈克
《設計中的設計》原研哉
《設計的故事》夏洛特·菲爾
《走向新建筑》勒·柯布西耶
《設計史(20世紀)日常物品的設計思想與理論》
《B代表包豪斯》迪耶·薩科奇
《美的歷程》李澤厚
《華夏美學》李澤厚
《公民設計師:論設計的責任》史蒂芬·海勒
《在設計中行走》田中一光
《當代設計的前世今生》伊麗莎白·庫蒂里耶
·手繪
經(jīng)過這三年的考試,我認為手繪最重要的就是“完成度”。要想在短短3小時內(nèi)畫完所有內(nèi)容,手速一定要快。以我自己為例,想要完成一幅完整的畫面,需要通過構思、構圖、草稿、勾線、上色、細化、字體等環(huán)節(jié)。勾線、上色、細化、字體等這種考驗手頭功夫的細活,其實不太容易提速。我認為能壓縮時間的部分只有構思和構圖。在拿到題目的瞬間,“套用”合適的構圖和素材,以最短的時間想出大致效果并動手繪制,雖然可能不夠出彩,但不失為一個穩(wěn)妥的方法。
所以平時我會按照不同類型來積累個體元素,并總結出萬用的構圖,以及順手的顏色搭配。個體元素我會積累人物、動物、植物、機械、科技、文化、歷史、建筑等方面,構圖我經(jīng)常用正負形、紋樣填充、大小對比等方式。
6月前:臨摹素材
素材臨摹練習,比如動物、植物、人物、手部等


6-8月:整幅繪畫
在整幅的命題繪畫中訓練思維發(fā)散,積累元素,嘗試多樣的構圖和色調(diào)

8-10月:提高手速
基本有了自己手繪的套路,總結構圖、元素、色彩搭配,并嘗試將它們排列組合構成完整的畫面,提高手速


10-12月:不要手生
后期可能并沒有太多時間分給手繪,有余力的話可以練練小稿和單體元素,只要保證思路清晰不手生即可


·作品集
得知初試成績后,我首先找到了夢清的教務老師,因為聽說可以免費得到學長學姐的指導。由于前兩年我并沒有進入復試的經(jīng)驗,所以作品集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作品。教務老師很快就給我安排了學姐,對我進行單獨指導。學姐十分耐心的指出我作品集里不完善的地方,并給予了我很多詳細的修改方案。例如,哪個項目完整,適合放在前面;哪個項目與前面的相似,就放在后面;項目還有什么可以再進行完善的方面;哪個項目容易一眼就被復試考官看中等等……這對于對復試毫無了解的我來說,無疑是救命稻草。
讓我記憶最深的是學姐引導我如何確定作品集的主視覺。我本科主攻攝影,報考的是科普視覺傳達專業(yè),兩個專業(yè)相結合,我給自己的作品集命名為“攝視度”。學姐說“攝視度本來是溫度,你想想如何將溫度進行可視化處理吧”,這一句話立刻讓我確定了作品集的主視覺為“熱敏紙小票”。
十分感謝學姐的幫助,我一次次修改排版,最終完成了令自己比較滿意的作品。
·面試
我是日語考生,面試也是日語交流,考官老師就是視傳的導師。其實考題與英語區(qū)別不大,所以也不用太擔心。除了常規(guī)的問題,考官可能會問“為什么選擇日語”,只要回答的不太離譜,準備的比較充分,就沒什么大問題。
除了外語的問題,老師會根據(jù)作品集進行提問,比如,“你的作品及哪里有不太完善的地方,你覺得問題出在哪里”或者是“你的這個作品有沒有更深層次內(nèi)涵”等,以及提問一些你對專業(yè)相關問題的理解。不過我認為考官是不會故意為難考生的,考試氛圍也相對輕松。
我在正式考試前還參加了夢清的模擬面試,當時模擬面試的老師指出我回答得不夠深入這個問題,讓我在后續(xù)的面試準備中更加注重對問題的思考,才能在考試中更加從容。
·筆試
現(xiàn)在都是線上考試,筆試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覷,今年更是要80分以上才能合格。復試的考試題目看起來和初試大同小異,其實側重點略有不同。如果說初試看重的是完成度的話,復試則是思維的爆發(fā)力和創(chuàng)意性。在平時99%的堅實積累基礎上,加上1%的才思敏捷,才是研究生導師需要的“天才”。
也許有人會問,考研花了三年的時間,難道不是在浪費青春嗎。其實我認為,通過這三年的閉關學習,我得到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學習的方法和克己慎獨的習慣。三年前我只是一個隨大流的普通學生,三年后我找到自我,保持清醒??佳械雷枨议L,行則將至。不管是隨大流還是聽取別人的建議,既然有想法就先去做吧,管他結果如何呢。即使現(xiàn)在還看不到終點,在翻山越嶺的過程中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目標。只要堅定意志,耐得住寂寞,一心一意學習,最終必定到達成功的彼岸。不管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每個人的步伐都不相同,只要自己不后悔就夠了。
最后我有一首喜歡的詩想分享給大家。


須教自我胸中出
切忌隨人腳后行
考研不僅是一場
與他人的戰(zhàn)斗
更是一場
自己與自己的博弈
拼的是內(nèi)心堅定的信念
與對目標的明晰與執(zhí)著
當這份執(zhí)念
勝過迷茫與猶豫的時候
我們便能踏上勝利之路
朱熹說過
立志不堅,終不濟事
隨波逐流的人
注定無法在這樣一場
殘酷的廝殺中“躺贏”
唯有像靖桐同學一樣
秉持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倔強
才能在考研的戰(zhàn)場上殺出重圍
走向巔峰
驕傲并不是壞事
相反的,它能為我們帶來
勇氣、決心與力量
祝愿你今后
也不會泯滅這份
赤子般寶貴的驕矜
昂首挺胸地走向那個
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