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art教授:從一般認識論看拉康的三個世界

? ??最近讀了一些雅克·拉康的理論,對其中精神分析的部分,不敢說有多么深刻的理解,但對他所提出的三個世界理論,即象征界、實在界與想象界,還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下面Strongart教授就從一般認識論角度談一下它們之間動力學關(guān)系。
????拉康三個世界可以視為三個相互嵌套的圓圈,這里我們不必執(zhí)拗于扭結(jié)的比喻,不妨從最自然的象征界開始。人們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生活象征界的,這樣的生活如同呼吸一般的自然,以致于大部分人很少意識到象征界的存在。所謂象征界,用第三人稱話語轉(zhuǎn)述的話,那就是語言符號的世界。人們以為自己是在與對象打交道,實際上都是以象征的方式處理中間的符號,乃至于在純粹符號能指的層面上打轉(zhuǎn)。從個體的生長而言,人先生活在想象界中,然后意識到實在界的存在,最后才通過童年教育特別是母語的學習逐步建立起象征界,等到教育基本完成之后,象征界就變成認識的舒適區(qū),多數(shù)人一輩子都生活在這樣象征界之中。
????實在界是符號無法達到的世界,可以認為是一種類似于自在之物的抽象。如果說康德的自在之物同時包含著理性與感性的抽象,那么實在界就只是理性方面的抽象,我們對實在有所感覺,但卻無法從理性上進行認識,能看見卻不知道看見的是什么,因為我們沒有適當符號作為認識媒介。實際上,人類的嬰兒時期就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只是那時還沒有學習語言,甚至連記憶力不完全,只能留下一些朦朧的感覺殘片。對成年人而言,比較接近實在界的情況,就是忽然置身于陌生的文明之中,特別是原始地區(qū)的人一下子進入現(xiàn)代文明社會,大部分事物對他們而言都是陌生的,他們沒有掌握文明社會的符號語言,其象征的鏈條是殘缺的,此時就是需要依靠想象來重建象征了。
????至于想象界,可以視為人類自我想象的世界。精神病也許可以停留在想象界之中,但對于正常人而言,這樣的想象會逐漸被象征界所同化,而對于科學家而言,又需要有一種走出象征界的勇氣,因此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偏執(zhí)。人類通過想象力,給未知世界建立秩序,哪怕只是隨意起個名字,似乎也就使得對象變得熟悉而引入了象征界。試想,某位古人穿越到文明社會,看到電腦里面類似戲劇的東西,便可能隨意給它起名叫"戲盒”,這樣的象征建立與現(xiàn)代人顯然是不同的,它無法區(qū)分電腦、電視以及其他的視頻播放器,但對那位古人而言,基本上足夠建立新的象征聯(lián)系。象征的建立,總是借助了自己所熟悉的對象,而人最熟悉的還是自我的形象,只不過與笛卡爾“我思故我在”不同,拉康認為特別強調(diào)嬰兒的鏡像階段,認為人是在他人的鏡像中認識自我的,那種作為純粹邏輯基點的自我只是一種幻覺。
????最后,讓我們用一個電腦上網(wǎng)的比喻來小結(jié):象征界意味著網(wǎng)絡(luò)通暢,實在界意味著訪問受限,而想象界則意味著本地操作。網(wǎng)絡(luò)上的云操作可以節(jié)約不少本地資源,可當訪問受限的時候,我們又不得不重新退出到本地模式,運行本地程序嘗試著建立新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