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時節(jié):為什么說寧恕三觀不正?簡敏敏有錯,崔浩則是罪魁禍首
正在追《相逢時節(jié)》的觀眾,想必都會有這樣一個疑惑,寧恕到底在復什么仇?

至于為什么這么問,簡單分析一下1991年的事情就明白了。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起因是簡志國要辭退崔浩,于是崔浩便刺傷了簡志國,隨后崔浩便跳樓自殺了。事情在這個階段,可以說100%都是崔浩的錯,簡志國毫無責任可言。退一步來說,即便簡志國有錯了,崔浩也不應該捅人。

至于崔浩的死,顯然是畏罪自殺,并不能將責任歸咎于簡志國。同時作為丈夫和父親而言,崔浩的選擇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寧惠、寧宥和寧恕的不幸皆源于此。如果硬要用一句話來形容崔浩,那只能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了。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很多人都經(jīng)歷過下崗潮,這是客觀存在的時代現(xiàn)象??梢哉f當時的 下崗人數(shù)不計其數(shù),要是每一個人都像崔浩這樣去捅人,豈不是天下大亂了嗎?
過分,也在情理之中
接下來再說說簡敏敏,先是到崔浩家中去打砸,之后又跑到寧惠工作的地方大鬧了一場。不僅打了寧惠,而且還致使寧恕受傷,據(jù)說留下了后遺癥。在這個過程中,毫無疑問簡敏敏是過分了,畢竟捅傷姜志國的人不是寧惠、寧宥以及寧恕。

可簡敏敏的反應又在情理之中,當?shù)弥约旱母赣H被人捅傷了,很多人都會做出過激的行為。所以簡敏敏到崔家尋仇并不奇怪,不能以此認定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頂多就是得理不饒人。當然了,在寧恕受傷這件事情上,簡敏敏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充其量只能算作是誤傷,并非簡敏敏的主觀意愿,完全可以在經(jīng)濟上予以補償。

或許有人會說了,簡敏敏也沒有給崔家補償???
這么說可能對崔家過于殘酷了,要是簡敏敏給崔家賠錢了,那么崔家也得承擔簡志國的所有醫(yī)療費用。對比之下,明顯是簡志國的醫(yī)療費用要更多一些,還是簡家吃虧了。由此可想而知,要是兩家當年對簿公堂了,崔家的處境也許會更加舉步維艱。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梳理完1991年的事情之后,不難發(fā)現(xiàn)寧恕根本沒有理由向簡家復仇的理由,要怪只能怪自己的父親崔浩。年幼時期的寧恕理不清其中的是非曲直,的確是可以理解的,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可如今的寧宥已經(jīng)長大成人了,不僅書沒少念,并且成為了一名職場精英。要是此時還執(zhí)著于所謂的復仇,只能說明其三觀不正,性格過于偏激。

不可否認,崔家人有理由厭惡簡家人,但又實在是有愧于簡家。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崔家人應該會如同寧惠、寧宥一般躲著簡家人,希望能夠老死而不相遇。寧恕反其道而行之,還對號入座將自己定義為受害者,大有“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意思。
弱勢不等于有理
縱觀前因后果,歸根結(jié)底是崔浩把自己以及家人的路給走絕了,整件事真正的罪魁禍首。同樣是下崗,在《人世間》中,孫趕超、肖國慶等人還不是在努力活著。不能遇到困難就走極端,自己過不好也不讓別人好過,這樣的人本就是三觀不正。真的是有其父有其父必有其子,父親崔浩如此,兒子寧恕也是一脈相承。

雖說《相逢時節(jié)》一直極力將崔家塑造成弱者,但弱者的身份并不能代表一定有理,還是要就事論事?!断喾陼r節(jié)》飽受詬病的原因也在于此,沒能從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去闡述1991年發(fā)生的事情,從而導致整部劇的三觀都在跑偏。劇中的人物在提及1991年的事情,表述都是事情過去那么久了,希望兩家人可以和平相處。貌似沒有人在乎究竟誰對誰錯,可唯有讓寧恕明白了孰是孰非,才能夠避免其繼續(xù)復仇。
結(jié)語
本來就是一件說清楚講明白的事情,可《相逢時節(jié)》偏偏要顧左右而言他,觀眾自然是不買賬了。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