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人生觀及其社會審美
? ? ?人生觀是一個常被人們掛在嘴邊且爭論不休的話題,其實并沒有一些人說的那么玄乎和復雜。古往今來,不外乎兩種,即“死人”的人生觀與“活人”的人生觀。但它對社會的影響卻不簡單,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弄明白了這個問題,就抓住了改造人與社會的“牛鼻子”。

? ? “死人”的人生觀主張今朝有酒今朝醉,即時行樂享受,即使要做些什么,也是為了自己的享樂。這種人的內(nèi)心是自私的,也是冰冷的,因為“冷”也無就無法領略生命的大幸福,無論表面多風光,活著也不過是天天等死而已。一旦這些人的行樂條件破產(chǎn),生命的一切也會隨之支離破碎,瞬間便會成為一具“僵尸”。張揚自殺,徐才厚暴斃等都是屬于此類。
“活人”的人生觀則是始終想著人這輩子要做些什么,只要活著就要努力活出個人樣來。因此,這種人的內(nèi)心始終是“熱”的,行為是“勤”的。他們的人生之路總是能夠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也因此而不斷得到驚喜和快樂。這跟衣著華麗、住處豪庭和山珍海味給予的快樂根本不是一個檔次,是高級的精神體驗。為了這種快樂,印度的佛佗可以不要皇位和美食行乞四方布道;中國的新塘王子可以出家九華山,立下“眾生不能普渡,終生誓不成佛”和“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宏誓,終其一生,開示眾生,并寫化性起偽的不朽著作《地藏經(jīng)》……
毫無疑問,“活人”才能開拓海闊天空的生命境界,縱是落拓潦倒,也會擁有無限豐富的精神世界,活出生命的快樂和意義。這本不是什么問題。然而,在當下社會里,很多人卻常常對此陷入迷茫和困頓?;驹蛟谟谌伺c社會的審美。
? ? ? 吳冠中先生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他還說:“現(xiàn)在很多窮人,窮的不是物質(zhì),也不是文化,而是審美”。但要知道,心若死了,哪還有審美?這是一種可怕的社會病,而比這一社會病更可怕的是,當下“死人”的人生觀傳染起來就像新冠病毒一樣厲害。
? ? 人和社會都不能缺少審美,一旦缺少審美,人與社會都會變得齷齪和無聊;越來越實用化的結果,將是人生的無趣和創(chuàng)造力的枯萎。我們不能把人置于物欲的洪流之中不管,這樣的話,人的靈魂就會失去家園,哪還有審美?我們應該讓人懂得還有比物質(zhì)價值更高的價值——讓全社會崇尚崇高和創(chuàng)造。
? ? ? 人的審美源于人的人生觀,社會的審美源于社會的價值體系;人與社會的審美又影響和促成人生觀和社會價值體系。如果這些我們既不能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也沒法構建健康的社會價值體系。那么,我們起碼也要倡導“活人”的人生觀,不給“死人”的人生觀喝彩。因為,只有“活人”才會使社會不斷前行。這也是我們應有的基本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