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花家務·化學】4-6-02醇、醛、羧酸(實驗)——『數理化自學叢書6677版』
【閱前提示】本篇出自『數理化自學叢書6677版』,此版叢書是“數理化自學叢書編委會”于1963-1966年陸續(xù)出版,并于1977年正式再版的基礎自學教材,本系列叢書共包含17本,層次大致相當于如今的初高中水平,其最大特點就是可用于“自學”。當然由于本書是大半個世紀前的教材,很多概念已經與如今迥異,因此不建議零基礎學生直接拿來自學。不過這套叢書卻很適合像我這樣已接受過基礎教育但卻很不扎實的學酥重新自修以查漏補缺。另外,黑字是教材原文,彩字是我寫的備注。
【山話嵓語】『數理化自學叢書』其實還有新版,即80年代的改開版,改開版內容較新而且還又增添了25本大學基礎自學內容,直接搞出了一套從初中到大學的一條龍數理化自學教材大系列。不過我依然選擇6677版,首先是因為6677版保留了很多古早知識,讓我終于搞明白了和老工程師交流時遇到的奇特專業(yè)術語和計算模式的來由。另外就是6677版的版權風險極小,即使出版社再版也只會再版80年代改開版。我認為6677版不失為一套不錯的自學教材,不該被埋沒在故紙堆中,是故才打算利用業(yè)余時間,將『數理化自學叢書6677版』上傳成文字版。

附錄:幾個簡單易做的化學實驗?
實驗二、醇\醛\羧酸
【實驗目的】
【01】熟悉醇、醛和羧酸的某些化學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實驗前的準備】
1、明確下列問題:
【02】(1)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發(fā)生醇的氧化反應?乙醇氧化時得到什么物質?
【03】(2)在什么條件下能發(fā)生醛的氧化反應?乙醛氧化時得到什么物質?
【04】(3)多元醇有什么化學特性?
【05】(4)乙酸是一種怎樣的酸?在實驗室里怎樣制取?
【06】(5)怎樣鑒別乙酸鹽?
2、預備實驗用品(見下頁表)

【實驗內容】
1、醇的氧化反應:
【07】(1)取一根銅絲,把它的一端在鉛筆桿上纏繞成螺旋狀后取下。
【08】(2)在試管里盛乙醇1毫升,把螺旋狀銅絲放在火焰里灼燒,至銅絲表面有一層黑色的氧化銅出現后,立即把它插入乙醇里,反復多次,聞嗅試管里液體的氣味,注意它是不是跟乙醇的酒味不同,這時乙醇已變成了乙醛。同時觀察銅絲表面的黑色氧化銅有什么變化,怎樣說明銅絲在這里起的是“輸送”氧的作用。
2、醛的氧化反應:
【09】在一支試管里盛2%硫酸銅溶液和10%氫氧化鈉溶液各1毫升,振蕩,混和,·加福馬林(甲醛溶液)幾滴,然后加熱煮沸。有紅色沉淀產生,試作出解釋。
3、多元醇跟氫氧化銅的反應:
【10】(1)在試管里裝10%氫氧化鈉溶液1毫升,滴入2%硫酸銅溶液10滴。觀察生成的氫氧化銅沉淀的顏色。
【11】(2)在上面的試管里再滴入甘油2~3滴,振蕩,見沉淀消失成為絳藍顏色的溶液。這時甘油跟氫氧化銅生成了什么?
4、乙酸的制取和性質:
【12】(1)取乙酸鈉2~3克,放在試管中,加濃硫酸2毫升,用帶有彎導管的單孔墨塞住試管口,導管另一端插入空試管,裝置如圖附8。

【13】(2)加熱盛有乙酸鈉和濃硫酸的試管,到空試管里收集到少量的乙酸為止。聞乙酸的氣味。
【14】(3)在制得的乙酸里加等量的水稀釋,用玻棒蘸取乙酸的稀溶液1滴,沾上藍色石蕊試紙,觀察試紙顏色的變化。
【15】(4)在一個試管中放入碳酸鈉粉末少許,加入乙酸溶液至不再有氣體發(fā)生為止。觀察氣體的放出和碳酸鈉的溶解.這種氣體是什么?溶液中生成的是什么?(乙酸鈉)
【16】你將怎樣從(1)~(4)四個實驗來體會乙酸是一種弱酸,又是一種揮發(fā)性的酸?
5、乙酸鹽的鑒別:
【17】在上一實驗[即實驗4.(4)]所得的溶液里,加1%氯化鐵溶液1毫升,振蕩。觀察有什么現象發(fā)生?再加熱煮沸1~2分鐘,又有什么現象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