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哈娜|Rated R|家暴后的暗黑女性宣言和享樂主義本能釋放

《Rated R》是美妝博主蕾哈娜已經拋棄的歌唱生涯中至關重要的一張專輯。作為《Hero》的原唱(x)一鳴驚人被Jay-Z發(fā)掘后,她的前兩張專輯已經小有聲勢,于是一首與Jay-Z合作的雨傘成為她火遍全球的代表作,乘勝追擊,《Good Girl Gone Bad》打出了多首前十單曲(包括我很喜歡的《Don't Stop the Music》),改版還出了《Take a Bow》和《Disturbia》兩首冠單。可以說,蕾哈娜當時的事業(yè)正值意氣風發(fā)之際。
但09年被Chris Brown家暴成為分水嶺。她被家暴的照片傳遍全網,她對此非常憤怒,因為這樣很丑,而且她不想當受害者。但是在公司也是在身心狀態(tài)的裹挾下,她不得不用家暴作為話題去完成她的下一張專輯。此時的她,作為一個藝人,需要從“逼格”上完成提升,而不只是一個熱單機器?!禦ated R》是蕾哈娜開始有icon氣質的專輯,黑化就是一種很好的提升逼格的方式,專輯更是請來Slash等大牌合作,打造出一種暗黑女王的氣勢,徹底擺脫了前兩張專輯糟糕的素人太妹形象(如果你看過她前兩張專輯的寫真的話,那真的是純粹的黑歷史)。明星氣質可以是與生俱來的,也可以是公司在看到一個人的市場潛力后竭力打造出來的,大多數暢銷的藝人既有天生的氣質,也需要后天的包裝。我更傾向于認為,在前兩張專輯公司還沒怎么砸資源就已經有美國冠單和全球熱單的情況下,公司開始在她身上加了更多的碼,Jay-Z在《Umbrella》中助陣便是他親自下馬,表明蕾哈娜需要重點培養(yǎng)。
回到這張專輯。公司的考量是,用家暴作為某種音樂的原料讓她進一步鞏固明星形象,這樣既可以提升逼格,也可以有話題度。但是蕾哈娜有不同的考量。我在過去的寫作里多次提到女性表達憤怒的作品能夠得到主流商業(yè)的重視和認可經歷了相當長的路,但表達憤怒也可能是一種噤聲,尤其是你只想快點把這件事先扔到腦后去、不要再讓人關注這件讓你很不舒服的事,你也許透透氣的心聲就這么被壓制了。你既可能是真的有很多憤怒要表達,也可能你被期待了要表達憤怒,這便是你被裹挾了。在自己不想表達傷痛、需要喘口氣的時候還要去演繹憤怒和傷痛,這件事本身可以是二次傷害。這種憤怒的表達背后體現了被“受害者”的身份所綁架。
事實是,公眾對一個女性的痛苦也沒那么感興趣(這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成立的,這也是為什么我會對能夠表達自己痛苦和憤怒并且獲得主流成功的作品致以敬意、充滿熱愛)。前兩首單曲《Russian Roulette》和《Hard》真的質量很高,但是成績欠佳。如果沒有《Rude Boy》這首歌,估計蕾哈娜的事業(yè)大有熄火跡象。這首歌是純粹的享樂歌曲,我只是想透透氣,我需要have fun,請不要再抓著我做什么女權宣言,那不是我需要的。這種享樂主義的路線在紅發(fā)奔放、全球大爆的下一張專輯《Loud》中大放異彩,成為蕾哈娜音樂人格中重要的一環(huán)。
蕾哈娜通過《Rude Boy》展現出自主。歌曲的標題是她自己想的,這首歌能夠進入專輯也是她所爭取的。我想獨立不在于滿足某種特定的模板,而在于遵從內心去做一些自愿的事。而蕾哈娜早早地用自己的意志扭轉了可能出現的事業(yè)頹勢。這種魄力在她后來也能展現出來,比如重新回爐制作了《Anti》,以及離開音樂去發(fā)展自己的美妝品牌,一切都有跡可循。我個人是很喜歡這張專輯的氣質和制作的,任何被辜負和傷害的人都能在這張專輯里找到依托,無論這種暗黑背后有多少是被裹挾的產物。這張專輯見歷了她最內省、最脆弱也最自強的人格表達之一,是人憤怒和痛苦很好的發(fā)泄出口。但也幸虧蕾哈娜沒有被這條路限死,不然我們會錯過太多流行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