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 | 畢業(yè)7年依舊堅持夢想!20在職考生跨考鄭州大學,終獲371分!
作者簡介:20考研,本科藥學專業(yè),已畢業(yè)7年,在職考研,跨考鄭州大學公共衛(wèi)生(流行病與衛(wèi)生統(tǒng)計學專業(yè))。初試成績:英語73分,政治66分,專業(yè)課232分,總分371分。
有考研的想法是在2018年。
我的工作地點在復旦醫(yī)學院附近,孩子上學以后就多了些屬于自己的小時光,偶爾會到復旦的校園逛逛消磨一下,回憶自己曾經的校園生活和感慨畢業(yè)后柴米油鹽的日子。
久而久之,便有了要考復旦研究生的想法。于是,找到了我們大公衛(wèi)的組織“公衛(wèi)考研研習社”。
但是,想法終究是很理想的東西,2019年2月份的一場小手術,給我的想法拖了一把長長的后腿,大概是在7月底,決定轉戰(zhàn)鄭州大學。9月離職,全面?zhèn)淇迹?/p>
英 語
單詞是每一個考研的人都要過的一關。一開始買《新東方綠皮書》,下定決心要把所有的考研詞匯全部背下來。事實證明,背這種方法對我不適合。僅有的閑暇時間都給了單詞,但是邊背邊忘。對于離開英語好多年的我來說,很磨信心!
后來選擇《研詞》,有1788個高頻詞匯。第一遍看了小董老師的視頻,是一個長得很帥且很正能量的老師;第二遍開始死記硬背;第三遍驚喜的發(fā)現(xiàn),居然有些單詞被我死磕記住了......后面結合樂詞app背《研詞》,考前背了大概13遍。(每一遍背誦的時候,我都會把認識的/不認識的/模糊的單詞標記出來,下一遍可重點背誦不認識/模糊的單詞,這樣比較節(jié)約時間)
閱讀理解從2005年開始刷真題,每篇閱讀理解僅正確0~1個。我把閱讀理解中的生詞挑出來反復背,隔天早晨通篇讀一遍,正確率慢慢有所提高。但很快又到了一個瓶頸期,班班建議我聽唐遲講解視頻,確實有所獲益。繼續(xù)刷題刷到2016年,真題快刷完了,發(fā)現(xiàn)刷題并沒有帶來正確率的提升,就開始往回刷第二遍真題閱讀。第二遍刷題的時候回到了最開始的精讀,挑生詞背,隔天讀做過的閱讀。讓我深深體會到了唐遲老師的口頭禪“慢慢來,比較快”。
另外,再分享一下其他我用過的閱讀資料:
十月份何凱文老師的五夜十篇、張劍老師的預測題、李旭舅舅的預測題。預測題因為時間有限,只看了中文??歼^的考生都知道,他們每年的預測題不會預測出完全相同的文章,但是會預測到主題。
新題型/翻譯/完型填空,閱讀理解做到一定程度,大概10月份開始刷題。每年的題目放在一起,對比出錯點,實在看不出錯誤在哪里,可以看看講解視頻,隔天或者隔幾天再讀一遍。
作文,背了王江濤的20篇,想拿基礎分,跟著道長走完全夠用。
政 治
政治沒有特別多的經驗可以分享。前期投入很多時間看精講精練,后面在專業(yè)課背誦投入時間多,分給政治的時間只放在1000題,肖八,肖四!這60多分全靠肖老大撐著。
專業(yè)課
鄭大專業(yè)課考五門:衛(wèi)生統(tǒng)計,流行病,營養(yǎng),職衛(wèi),環(huán)衛(wèi)。流行病和三大衛(wèi)生,不存在看不懂的問題,可以通過看書和背書來解決問題。
衛(wèi)生統(tǒng)計:趙耐青版本的衛(wèi)生統(tǒng)計書對我而言就是一本神書,完全看不懂。硬著頭皮看一遍,然后開始刷趙老師的講課視頻。然后重復看書,刷視頻。兩遍下來,才開始慢慢有感覺。9月份開始整理手抄筆記,每一章整理下來,學習效果會很好,但是整理會進行的很慢,10月中旬把衛(wèi)生統(tǒng)計整理好。
流行病學:流行病整理快一半的時候,我很迷茫,覺得時間來不及,班班及時制止了我。我開始反思的自己的進度,考慮再三,覺得自己總結的過程還是必須要進行。于是我開始改用結構框架圖代替手抄整理,把資料剪下來貼在整理本上,這個方法讓我在10月底時快速整理好了自己的背誦本。
還有幾個小技巧送給大家
??????
11月聽從班班的建議,把所有需要背誦的題目寫在紙上。不看答案開始背誦,會背的畫對號,不會的畫錯號。開始進行全面背誦第一遍,1個月背完了所有的科目。并且使用研習社發(fā)的《紅寶書》進行查漏補缺。因為自己有整理過一遍,背誦下來效果不錯。
12月用同樣的方法背誦第二遍,第三遍,重點背誦不熟悉的內容和研習社圈定的考點內容。
心得體會
對于一個跨考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取得這樣的成績,在我的意料之外。很感謝在黑暗時光中陪我一同走過的研習社的班班和其他老師,紅寶書真的很贊,所有的考點都包含了。另外希望考研的小伙伴們鍛煉好身體,少熬夜!背書的效率很重要!??佳许樌?!
(本文為公衛(wèi)研習社征文大賽參賽作品,未經同意,不接受轉載)
END
公衛(wèi)考研研習社友情提醒:他人的成功經驗可以借鑒,但是一定要根據(jù)自身情況合理調整,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哦~
如果你想與更多和你一樣在路上的同學一起分享你的考研故事,我們在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