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倪文尖老師帶讀《希望》的一些思考
評論區(qū)里大致是粘貼不下這么多字的。又不想碼的文字白白浪費,就在這里分享與偶然看到的朋友們吧。倪文尖老師帶讀的《希望》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多思考,人懶了就碼這么些個文字吧,本想著結合一些個人經(jīng)歷讓這篇文字看起來更有意思些同時也排疏下一直以來對迷惘的苦惱。但估計還是再一次敗給了懶哈哈,不過對倪老師的感激之情依然是難以言表的,一面通過帶讀,讓我對《希望》一文有了更深的思考;一面令我再度確信,經(jīng)典真的需要一讀再讀!先前的浮光掠影,屬實是低估了經(jīng)典所能夠帶給我們的力量。
廢話不敢多說了,以下便是是聽課的一些思考,愿與大家分享討論。
第一層:因為絕望是虛妄的(壞的),所以我們要選擇希望(好的)
問題1:為什么希望就是好的呢?
第二層:希望是虛妄的
問題2:既然希望也是虛妄的,那我們?yōu)槭裁床贿x擇絕望?
第三層:即使希望是虛妄的,但絕望也終歸為虛妄(絕望是為虛妄)
問題3:既然絕望與希望同歸虛妄,我們又當作何選擇?
第四層:絕望是虛妄的,即使希望同歸為虛妄,但可以此對抗暗夜茫茫,因此選擇希望!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問題4:“暗夜”何處是?
魯迅認為自己比“桀驁英勇如裴多菲”更進一步(他指出了裴多菲止步于暗夜之前回顧東方)之處在于裴多菲停留在了對第二層的確定以及不經(jīng)意間用第三層回答了問題2,而魯迅則通過對這一不經(jīng)意的作答(作為對問題2回答的第三層),發(fā)出了問題3并以第四層作為自己的回答。
也可以說,裴多菲停留在了這樣的作答:“希望是虛妄的,而即使希望歸于虛妄,也依然因為在對希望的回顧中所發(fā)現(xiàn)的美好而以希望直面暗夜茫茫”。而魯迅,他更進一步明確發(fā)問(問題2):“既然希望也是虛妄的,那么憑什么我非要選擇希望不可?選擇絕望仿佛也是非常不錯的!”他看到了裴多菲偶然間的文字,因此想到了第三層——因為絕望也是虛妄的!同時他又思考到了問題3:“絕望與希望終歸都是虛妄的,那么我又應該作何選擇?”對于這一問題,魯迅用第四層作為回答:“我依然會選擇希望,而非絕望!”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我想,如果沒有很好的意識到魯迅所思考到的絕望是什么,是不能很好理解他所做出的仍然堅持希望的作為第四層的回答的。(我也沒能理解了,因此我選擇發(fā)問——問題4)
但我想或許還可以更進一步,借用魯迅文中的話來提出問題4:暗夜為何?(魯迅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但很可惜他仿佛并沒能給出答案。魯迅仿佛也止步于此)這一問題之所以更深層次,在于它發(fā)問到:“我們?yōu)槭裁匆谡J清了希望與絕望皆為虛妄時,依然還要選擇希望?(對第四層作為答案的質疑)”魯迅給出的試圖回答的路徑在于(以此提醒我們):認識到我們所面對的“暗夜”究竟是什么,只有當我們認清楚了我們所要面對的“暗夜”(使“青春”“平安”的原因/根源/問題本質)是什么時,我們才會在當我們清楚了希望和絕望皆為虛妄時對我們所(可能)選擇的答案——希望,實現(xiàn)確信!
個人觀點:我們這個時代可能所面臨的問題正是這種(問題4)更深層,更復雜多樣的問題。我們或許再也不能像魯迅那個時代的魯迅一樣作出魯迅這樣“風格”的回答,直到我們有能力對諸如像問題4這樣更本源更深層更復雜的問題作出回答。
一方面,魯迅是有限的,他也沒能回答出所面對的“暗夜”是什么這一問題。
另一方面,魯迅是偉大的,他意識到了在作出回答4后存在著的“問題4”,并給予今天將要面對這些問題的我們以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