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弄、被崇拜,人偶如何成為各色欲望的出口?

作者/田川洋
編輯/思考姬
“人偶是創(chuàng)造者自我的一部分。”
2004年至2013年播出的TV動畫《薔薇少女》1-3季(Rozen Maiden),是眾多觀眾的童年回憶之一。

故事描述了,人偶制造的技術由于賢者之石碎片的發(fā)現(xiàn)而突飛猛進,于是7個有自己的意識和思維的人偶誕生了??墒?,制造者羅真并不滿足于此,他希望能夠制作出最完美的人偶——為此,一場為了爭奪彼此的“薔薇圣母”,從而成為最完美人偶——“愛麗絲”的激烈戰(zhàn)爭在7個人偶之間展開了。


在當年,7位人偶少女的前史/性格/衣裝等設定都很新穎,然而其中最令我最感興趣的,莫過于“她們是人偶”這一設定。

作為無生命體的類人物——人偶,卻被賦予宛如詛咒般的生命。她們是永不凋零的薔薇,向死而生。
動畫中薔薇少女靈活的能動性、球狀的關節(jié),身體內(nèi)部的拉筋處理都讓人聯(lián)想到現(xiàn)今風靡的BJD娃娃。

它們的身體構造與薔薇少女別無二致。有不少讀者也受此啟蒙開始“養(yǎng)娃”,踏入娃圈。
那么薔薇少女的創(chuàng)作原型是BJD嗎?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BJD,通常指代在1998年2月28日,日本Volks社發(fā)行第一只商業(yè)BJD及之后的所有現(xiàn)代亞洲球形關節(jié)娃娃(?Asian ball-jointed dolls,也簡稱ABJD)。
《薔薇少女》的故事將人偶的制造時間設定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其制造者羅真也是歐洲人——一說是德國人,而此時BJD尚未出現(xiàn)。因此,從時間與制作工藝,身份國籍上看,薔薇少女與歐洲球形關節(jié)人偶的聯(lián)系或許更加密切。
看到這里讀者們也許會疑惑:球形關節(jié)人偶和BJD難道不是同一種東西嗎?
需要厘清的是,盡管球形關節(jié)人偶“ball-jointed doll”一詞,與BJD的英文擴寫一致,但在實際通用上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術語。
BJD娃娃擁有有以下特征,它更嚴謹?shù)拿Q,應該是“現(xiàn)代球形關節(jié)人偶”——modern ball jointed doll。
1.每個關節(jié)都是球窩鉸接結構,關節(jié)之間通過帶鉤的彈性纖維繩牽引(也稱作“拉筋”)。人偶的四肢比起其他人偶更為靈活。
2.面容風格既逼真又卡通,富有亞洲特色。
3.它們是高度可定制化的產(chǎn)品,買家可以為其化妝、改妝、更衣,換發(fā)可以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獨特風格的人偶(娃圈也稱之“養(yǎng)娃”)?。
4.其制造業(yè)集中在中、日、韓、新加坡等亞洲東部國家。
而球形關節(jié)人偶泛指任何具有球窩關節(jié)結構的人偶。除了拉筋牽引之外,球窩關節(jié)還可以通過凹凸契合,“釘接”、“榫接”、“鉚接”、“螺栓接”等等方式連接?;旧现灰伺忌砩系年P節(jié)呈現(xiàn)出球狀,像是下圖中:我國明代的軟身神像,歐洲的Santa doll,繪畫素體等等,都可以認定是球形關節(jié)人偶。



總的來說,BJD實際上是球形關節(jié)人偶中的一小類而非全部,BJD起源于歐洲的球形關節(jié)人偶,然而相比BJD,歐洲球形關節(jié)人偶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卻鮮為人知。
那么薔薇少女的原型——歐洲的球形關節(jié)人偶究竟是如何發(fā)展起來的,又是演變成今天的BJD呢?
這篇文章,將嘗試帶大家梳理歐洲球形關節(jié)人偶的歷史起源與發(fā)展。
備注:以下萬字長文,且多圖預警,人偶恐懼癥的朋友請謹慎閱讀。
01
古希臘的"芭比"
世界各地的人偶,大部分都經(jīng)歷了這三個階段:殉葬——祭祀——娛樂,從最早代替殘酷人殉風俗的殉葬品,到宗教祭祀的偶像,再到娛樂玩具。
而要了解歐洲球形關節(jié)人偶源遠流長的發(fā)展史,無論是從關節(jié)構造還是文化傳承而言,都繞不開古希臘的關節(jié)人偶(jointed doll)與祭祀傳統(tǒng)。
球形關節(jié)人偶的歷史與前身——關節(jié)人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公元前7世紀的普拉貢(plagon),它們多由赤色陶土制成,也稱作terracotta doll。除陶土之外,普拉貢的制作材料還有皮革、象牙,木頭,動物骨頭,石膏等。
早期的普拉貢大小和真人相當,裙擺兩側有打孔。希臘人用金屬線穿過兩邊的孔洞將雙腿串聯(lián)在一起,使其可以前后搖晃。這些人偶多用來祭祀,擁有成熟女人的外形,裙擺上畫有圓圈與倒三角形的性符號,以表達生殖崇拜。


公元前5世紀,一種獨特的普拉貢出現(xiàn)了——不僅除了裙擺,肩膀兩側甚至膝蓋也有孔洞。靈活性大大增強,外形和面容也更逼真,擁有典型的希臘式盤發(fā)和束腰百褶裙,還有鎏金和彩繪。此外,考古學家們還在希臘發(fā)現(xiàn)制作新型普拉貢的模具,模具的出土意味著人偶能夠通過陶土澆鑄批量生產(chǎn)。
靈活的四肢和批量生產(chǎn)都標志了人偶功能的重大轉變——從宗教祭祀到娛樂。在當時,每個貴族少女都擁有一個普拉貢,孩子們?yōu)樗釆y打扮。作為一種時尚玩具,普拉貢在古希臘的流行程度堪比現(xiàn)代的芭比娃娃。



普拉貢不僅用以娛樂,還具備教化功能,它成熟端莊的外型向少女們展示一個成年希臘女性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職能。在少女新婚前夜,它們會被當作祭祀月亮之神阿爾忒彌斯(Artemis)的祭品。
*阿爾忒彌斯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姐月亮之神,也稱為處女之神。在希臘,少女出嫁前一晚要向阿爾忒彌斯告解,乞求她的應允。因為阿爾忒彌斯不喜歡女孩們出嫁,一旦發(fā)生了冒犯這位女神貞潔觀的事件,她就會大發(fā)雷霆。
人偶的祭祀標志少女生涯的結束,象征少女走向少婦這一新的生命階段。
有趣的是,普拉貢并非少女們的專屬玩具。在古希臘傳統(tǒng)里,童年結束時,男孩們會將玩具留在阿波羅和赫爾墨斯的神殿中。而考古學家同樣在太陽神阿波羅的神殿中發(fā)現(xiàn)了關節(jié)人偶。

02
古羅馬的傳承
時間流逝,羅馬吞并希臘,也將古希臘文化(連同普拉貢人偶的文化習俗),制作人偶的技藝一脈承襲下來。
羅馬的貴族少女們,同樣會將她們的人偶在結婚前夕獻祭給家族守護神拉爾(Lares)和家神那特斯 (Penates),后改獻給美神維納斯(vnurs)。
對活動式人偶的制作,羅馬人的技藝也逐漸爐火純青。取代簡單的穿孔連線,凹凸契合,工匠們?yōu)槟九純?nèi)部制作了榫卯結構,通過精確調(diào)整榫頭和榫眼,肘部和膝蓋可以彎曲到特定的角度(例如下圖的羅馬人偶圖,她的腿部彎曲的角度就是可以控制的)。

關節(jié)處的改進了克服了早期希臘普拉貢關節(jié)松動的缺點,四肢的活動范圍明顯擴大。不僅如此,娃娃的外形也愈發(fā)精致。遺憾的是,其他材質的人偶很少保存下來,博物館現(xiàn)存展覽的多為陶偶與木偶。
可以說,將活動式關節(jié)人偶作為少女娛樂的玩具自古以來就是歐洲的傳統(tǒng),關節(jié)處理的技藝也在時間長河中不斷得以精進。

03
近代藝術家的"繆斯"
時間飛躍到近代17世紀,伴隨生產(chǎn)技術的逐步提高,活動人偶的關節(jié)鉸接方式逐漸復雜,靈活性增強。紙漿,木漿,碎布 ,鋸木屑、皮革等等也都用來制作人偶,人偶的成本逐漸降低,它從貴族階層的玩物普及到了平民階層,成為藝術家的模特選擇之一。
《恐龍烏托邦》(Dinotopia)的作者詹姆斯·格尼(James Gurney)在個人博客中發(fā)表了一篇文章——《畫師的人偶史》,追溯了繪畫人偶的歷史。
他推測到,使用人偶作繪畫模特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荷蘭畫家Gerard Terburg(1617-1681)下圖的作畫內(nèi)容就是一個穿上衣服的真人比例人偶。?

與真人相比,這些模特可以永恒地保持某一姿勢,衣物褶皺不輕易變動。藝術家們往往購買一個素體人偶,為其穿上各種衣服以進行寫生。

模特們的尺寸有大有小,但身體各部分比例都與真人精準一致。骨架上有許多調(diào)節(jié)關節(jié)松緊和活動范圍的鉸接口,甚至連手臂都分出橈骨和尺骨,擁有獨立關節(jié)點。
關節(jié)呈球形,比古羅馬時期轉動范圍更廣:胳膊,小腿可以往外拐;有些人偶身上甚至配有皮革,用來模仿人體肌腱,其制作技藝精湛至極。


04
時尚的弄潮兒
伴隨藝術家對于人偶的使用,18世紀,一種作為展示衣物的模特——潘多拉娃娃(Pandora doll)也隨之興起。
在最早期,潘多拉娃娃并非櫥窗里展現(xiàn)時尚趨勢的人偶模特,而是貴族王室的玩具、收藏品。
貴族小姐們會帶著各自的潘多拉娃娃去參加茶話會,和現(xiàn)今BJD娃圈的Doll party非常相似。關于潘多拉娃娃,可考的最早書面記錄在14世紀:法國女王寫信與英國女王交流自己收藏的潘多拉娃娃,并將其中一只作為外交禮物贈與對方。
數(shù)百年來潘多拉娃始終作為貴族玩物和外交禮物而存在,它們在外交中有著傳遞出親善感的作用。

18世紀路易十四上臺,法國成為時尚之都。整個歐洲都在追捧與模仿法國的一切,包括女士們的服裝,發(fā)型等。時尚業(yè)成為法國的民族產(chǎn)業(yè)支柱,時尚大亨靠改變與引領時尚潮流趨勢來創(chuàng)造財富。
然而在當時,如何讓時尚潮流傳播到法國以外的國家成為了棘手的問題。時尚雜志剛剛起步,每一頁服裝都是由女工手繪而成,數(shù)量非常稀少且造價極其昂貴,無法普及。此外由于篇幅尺寸局限,雜志上的插圖也無法精準展現(xiàn)衣裙裁剪、顏色和面料的等等細節(jié)。
在沒有時尚雜志,缺乏攝影技術的情況下,商人們受藝術家的人偶啟發(fā),把目光瞄向潘多拉娃娃:它們擁有成年女性的體態(tài),由細碎邊角布料制成的微型衣裙也易于制作,造價成本低,一直深受貴族王室喜愛,是傳播時尚的最佳媒介。
商人們開始為潘多拉娃娃制作現(xiàn)下流行的微型服飾,梳理精致發(fā)型。它們就這樣站上法國櫥窗的舞臺,并出口到歐洲各國,向人們展示當下流行服裝和發(fā)飾的預期外觀和具體細節(jié)。若客戶滿意,則由裁縫根據(jù)真人比例復制同款衣物。



潘多拉娃娃們外形成熟美麗,服飾奢華繁復。它們很快在時尚市場上卷起狂熱,不再只是少女的玩物,而是時尚女性追隨最新潮流的方式,也是她們向外炫耀自己衣柜的途徑。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帕杜夫人有一個自己親手制作的潘多拉娃娃,與真人大小相當,穿著當下最時髦的衣裙。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也緊隨其后,登上法國王位之后,她讓最喜歡的裁縫羅斯 · 貝爾坦(Rose Bertin)為和自己一般大的瑪麗娃娃穿上設計師最新的作品。人們也會購買一本潘多拉娃娃合集作為穿搭參考。貴人們甚至會差遣工匠為這些時尚的弄潮兒制作保護她們免受傷害的小木箱。這些小木箱同樣精巧有趣。


娃娃們甚至還成為國際緊張局勢和戰(zhàn)爭的一種小調(diào)節(jié)。
170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期間,西班牙作者阿貝·普雷沃斯特(Abbé Prévost)提到“值得在歷史編年史中書寫,為了女士們的利益,兩邊法院的部長都向潘多拉娃娃頒發(fā)了特別通行證, 即使是在局勢最緊張的時期,潘多拉娃娃也是唯一不受干擾的對象?!?/span>
1712年,當英國和法國相互交戰(zhàn)的時候,巴黎的潘多拉娃娃被免除進出口的禁令,甚至被軍隊護送至倫敦(拿破侖一世對此頗有微詞,擔心娃娃的身體里藏著敵人的密信,隨著時尚雜志逐漸普及,他順理成章禁止了潘多拉娃娃的出口)。
值得留意的是,盡管潘多拉娃娃外衣非常精致繁復,面容精致,但軀干內(nèi)部的做工卻較為粗糙,多為布料,棉絮填充(如下圖左1)。遠沒有上文所提的藝術型球形關節(jié)人偶精致,少有嚴格意義上的球形關節(jié)人偶。大部分人偶的做法和希臘普拉貢一樣,關節(jié)采用非常古老的凹凸契合方式。畢竟只有這種簡單低成本的制作方式,才能讓商人更好地批量生產(chǎn)與盈利。也有少部分,如圖左2、3是球狀關節(jié)的。

?歐洲18世紀流行的人偶除了潘多拉娃娃以外,還有另一種。由于村莊間交通不發(fā)達,加上近代各國戰(zhàn)事紛飛,為方便人們在家里告解禱告,西班牙的神父制作了一種球形關節(jié)人偶用在家庭祭壇上,稱為桑托斯娃娃(Santos doll),也稱作圣人娃娃。
它們下半身有的是腿,有的是籠子。后者也稱作桑托斯籠娃(Santos cage doll)。為了能在祭壇中擺出各種姿勢,這些人偶的球形關節(jié)制作、面容神態(tài)甚至眼神都極為巧妙,遠勝于潘多拉娃娃。桑托斯娃娃在戰(zhàn)火紛飛的18世紀廣為流行,也用在對殖民地的傳教活動中。

05
讓人偶成為孩子的孩子
隨著衣物成本降低、帶有彩色插圖的時尚雜志流行,政治禁令等諸多因素,潘多拉娃娃逐漸沉寂。19世紀,一種新型娃娃誕生了——朱莫公司生產(chǎn)的Bébés 娃娃(Jumeau doll也稱Bébés ),這種娃娃在歐洲人偶界掀起了一場巨大的革命,它背后的設計理念也影響了現(xiàn)代BJD的發(fā)展。
朱莫公司(jumeau)在1840年由法國人偶師皮埃爾·朱莫 (Pierre-Fran?ois Jumeau)與其好友路易斯·貝爾頓(Louis-Desire Belton)共同創(chuàng)立。起初他們也只是法國制造潘多拉娃娃的眾多公司之一。
早期生產(chǎn)的娃娃Poupee由紙漿、木漿壓制……盡管在1844年的巴黎博覽會上和1850年的倫敦世界博覽會上,朱莫公司生產(chǎn)的成人娃娃因為身上優(yōu)質的服裝質量而受到嘉獎,然而娃娃本身在制作技藝上與其他公司大同小異,沒有出彩的地方。
1855年,朱莫開始出售擁有陶瓷頭的朱莫娃娃。這些娃娃頭主要以無釉陶瓷為材質。將瓷土和水灌入模,干燥數(shù)天后在高于1300攝氏度氏度的溫度下燒制后,涂上油漆再重復多次燒制。只有多次燒制,娃娃頭才能擁有真實濃郁的膚色。擁有膚色的娃娃稱為濃湯娃娃(Bisque doll),白色無釉的,稱為帕里安娃娃(parian doll)。它們永恒地保持著人偶的妝容,不像紙漿壓制或者木制的人偶頭會失去表面的彩繪,可以作為高檔收藏品流傳,因此也受到市場的追捧。
*Bisque有素瓷、濃湯的意思,私以為早期國內(nèi)翻譯為濃湯,可能是因為娃娃身上濃郁的膚色很像奶油濃湯。



精致的陶瓷頭很快讓朱莫娃娃脫穎而出。朱莫工廠逐漸春風得意。當時甚至有買家認為,朱莫娃娃的頭部已經(jīng)無與倫比了,頭發(fā)與衣物服飾的添加反倒畫蛇添足。

1867年,在堪比“文藝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巴黎世博會上,朱莫的兒子挑選了單獨的娃娃頭參與競選獲得銀質獎章。無巧不成書,在這場世博會上,日本代表團帶來的特色娃娃——御所人形(gosho ningyo)也讓人耳目一新,受到各國贊嘆。同樣是人偶歷史源遠流長的國家地區(qū),日本人偶的身形、面容都與歐洲人偶截然不同,呈現(xiàn)出孩童的體態(tài)。

我們無從得知,朱莫一方是否與日本的使團有交流,但在1867年世博會后歐洲風靡起“日本熱”后,毫無疑問,日本人偶的風格與對人偶的制作理念都影響到歐洲。1870年左右,朱莫公司首次推出“Bébé款”娃娃:取代成熟女人的面容,它們都呈現(xiàn)出嬰兒或者5·6歲小女孩的幼態(tài),公司也提出一個非常新穎的概念:讓玩偶成為孩子們的“孩子”,照顧這些“孩子”。

?“Bébé款”娃娃的上市沖擊了當時歐洲娃娃市場的審美。也成為歐洲娃娃史上最影響深遠的革命?;厮輾v史,娃娃們是女孩們的時尚品,是女孩們希望成為的未來模范,是作為教育她們的工具;如今它們成為女孩們的“孩子”,得到悉心照料與穿衣打扮。

很快,幼態(tài)外形的Bébés 取代了成熟的潘多拉娃娃,成為歐美各國富貴兒女的心頭寶。玩偶受眾的年齡層大大下沉,即使是兩三歲的孩子,家長們也會為其購置一個朱莫Bébé。朱莫Bébé令人著迷之處,莫過于其無釉瓷頭的高超工藝,稚嫩可愛的臉龐,精致的微型時尚衣裙。
1878年,朱莫公司在世博會上一舉奪得金牌。諸多服裝公司借此在娃娃的盒子,鞋子、禮服標簽上做廣告。Bébés的制作還帶動一系列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時尚業(yè)、玻璃制造業(yè),服裝業(yè)等等。
由于朱莫公司在歐美國際市場上的春風得意,自19世紀80年代起,法國眾多制造商紛紛效仿朱莫,制造了大批濃湯Bébés,法國一躍成為全球濃湯娃娃制造中心(朱莫公司也因此卷入數(shù)場專利保護的官司,遺憾的是,在官司中獲勝也并不能阻止其他制造商對朱莫娃娃的抄襲、效仿)。在眾多制造商中,四家法國濃湯娃娃制造商以高超的陶瓷頭制作技藝與精致的服飾脫穎而出——Jumeau(Pierre-Fran?ois Jumeau),Bru(Leon Casimir Bru),Steiner(Jules Nicholas Steiner),Gaultier(Francois Gauthier)四大家制造的娃娃最為優(yōu)質,現(xiàn)今市場收藏價值也最高。它們在世界范圍卷起一股時尚浪潮與收藏熱。出口到不同地方的娃娃還有不同的民族服飾。








盡管以朱莫為首的法國公司制造精良,但他們的“黃金蜜月期”并沒有持續(xù)很長。在制作過程中,由于生產(chǎn)能力有限,法國公司一部分訂單分流到德國,人偶的頭部由法國方制作,而軀干則由德國負責,德國也因此積累了豐富的關節(jié)制作經(jīng)驗,球形關節(jié)的制作技術日漸成熟,從早期的頭肩相連,榫卯楔合結構,到頭身分離,內(nèi)部拉筋(用彈性繩將其四肢關節(jié)連接,這樣的方式遠比球形榫卯結構活動性強)。



很快,精明的德國商人開始仿造朱莫娃娃,這些“偽朱莫娃娃”盡管在頭部制作上沒有正版精良,但價格遠比正版低廉,很快被購買一空。由于德國圖林根州地區(qū)擁有豐富的陶瓷土礦床,加上在12世紀該地區(qū)就掌握了豐富的玻璃制造經(jīng)驗,娃娃制造廠在此地遍地開花。隨著生產(chǎn)經(jīng)驗的積累,工廠逐漸在陶瓷頭的生產(chǎn)上也占據(jù)優(yōu)勢,當時幾乎每家每戶都掌握生產(chǎn)濃湯娃娃的技藝。
德國公司也不再仿造朱莫娃娃,開創(chuàng)自己的民族品牌。凱斯特納(Kestner )、?卡門·瑞哈德特(Kammer & Reinhardt)、阿爾芒馬賽( Armand Marseille)、?西蒙哈比?(Simon & Halbig)、?赫巴赫(Heubach)五家公司是當時德國濃湯娃娃的制作巨頭,他們制作的娃娃與朱莫娃娃相比在神態(tài)上更有趣,眨眼、嘟嘴 斜眼 皺眉(有趣的是至今朱莫娃娃的市場收藏價大部分高于德牌,德牌大概在幾百美元及以上,而朱莫則炒至幾千歐元及以上)……?

在1880年到1890年左右,朱莫公司逐漸力不從心,生產(chǎn)出來的朱莫娃娃質量下滑卻仍然價格高昂,無法和價格低廉且制作精美的德國娃娃相抗衡。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全球濃湯娃娃制造中心完全轉移到德國。當時的德國牌濃湯娃娃可謂是風光無限,出口到世界各地,日本,中國,南美州等等。出口到不同國家的濃湯娃娃甚至有不同的外貌、膚色,服裝樣式。?



不僅如此,娃娃制造之王——卡斯特納公司(Kestener)的關節(jié)制造技術不斷升級,甚至制造出完整的全關節(jié)娃娃。私以為,無論是從制作的工藝,還是服裝,配備的小皮箱來看,濃湯娃娃都極有可能就是《薔薇少女》的原型。濃湯娃娃背后精良的制造技藝都為后世BJD制作奠定了工藝基礎。



非常惋惜遺憾的是,濃湯娃娃制造業(yè)的輝煌不過百余年。
20世紀初隨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推進,復合材料大規(guī)模應用到制造業(yè)中。美國利用復合材料生產(chǎn)出與濃湯娃娃外形幾乎一致的復合娃娃(composition doll),號稱“永不破碎的娃娃”。復合材料不像陶瓷頭易碎;成分也更容易成型,制作時間遠比陶瓷頭短;造價也比陶瓷頭低廉;是制作娃娃頭的絕佳材料。
復合材料的新穎性,加上兩次世界大戰(zhàn),都摧毀了德國輝煌一時的濃湯娃娃制造業(yè),美國就此成為20世紀初至中期首屈一指的娃娃制造國家。盡管復合娃娃在同時期與濃湯娃娃外形、結構一致,但隨著時間的磨損,復合娃娃會開裂,妝容淡化磨損,市場收藏價格相對低于濃湯娃娃。

花無百日紅,復合娃娃的花期比濃湯更短。不到幾十年,硬塑料材質的硬塑料娃娃(hard platisic doll)出現(xiàn)了,迅速成為市場上的主流……至20世紀末,受美國娃娃制造業(yè)的激烈競爭與芭比娃娃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風靡,歐洲的球形關節(jié)娃娃制造業(yè)逐漸走向衰落。?

06
現(xiàn)代人偶之父——欲望的解剖者
回溯人偶發(fā)展史,球形關節(jié)娃娃始終作為娛樂玩具、時尚裝飾品、繪畫模特存在。
然而,二戰(zhàn)時期德國一位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改變了球形關節(jié)人偶日后的發(fā)展道路,讓人偶制作成為造型藝術的一部分,也對日本BJD制造業(yè)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影響。
他就是漢斯·貝爾默(Hans Beller),致力于賦予人偶以靈魂,讓其成為真正的少女,以少女之口表達自己的思想。
“人偶的一生,與人的一生背道而馳。它們由死向生展開,不斷生長,直到被遺忘的瞬間為止”。
——"the doll",Hans Beller
1934 年,漢斯創(chuàng)作了第一版人偶,它與機械、木架等異形拼合在一起,胃部有一整套機械齒輪與繪畫,藝術家本人自夸道,“通過肚臍,你可以在胃部深處看到一幅色彩繽紛的全景圖。”

?漢斯將少女肢解,破壞,重新組裝,進行拍攝,并將攝影集自費出版——《La Poupée》(洋娃娃)。起初攝影集幾乎無人知曉。
然而文化管控無孔不入的納粹還是注意到了,將其成為“墮落的藝術”。
隨后漢斯創(chuàng)作出第二版腹部分段、更為靈活的人偶,并在一百多個不同的場景中拍攝了它處于不同的肢解階段的照片,這些照片陸續(xù)在法國超現(xiàn)實主義雜志 Le Minotaure 上發(fā)表,受到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團體的追捧,奠定了作者在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中的地位。

從1933-1938年漢斯·貝爾默共創(chuàng)作了四版娃娃。所有關于這些人偶的攝影照片均收錄于1949年《玩偶的游戲》(Les Jeux de la Poupée)一書,由巴黎LesEditions Premières 負責出版,每一張照片無不傳遞著扭曲的陰森與色情。
*超現(xiàn)實主義認為,人的許多本能和欲望在現(xiàn)實世界中受到壓抑,能夠真正展示人心理真實和的只有現(xiàn)實之外那絕對而超然的彼岸世界,即超現(xiàn)實的世界,這就是人的深層心理或夢境。超現(xiàn)實藝術提倡打破理性與抑制,追求原始沖動和意念的自由釋放,將文藝創(chuàng)作視為純個人的自發(fā)心理過程。
與以往人偶娃娃簡單的軀干不同,漢斯非常重視解剖學原理。其人偶骨感與肉感兼具,身體上的每一寸細節(jié)都刻畫得非常仔細,宛如古希臘、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一般:瘦削的肋骨、蝴蝶骨,圓潤的大腿內(nèi)側脂肪、髖間贅肉……
比起人偶逼真的身體,更引人注目的是肥大的球狀關節(jié):她們身上有非常多、與身體比例不相符的球體;腹部、乳房、私處、臀部等女性身體特征都是極為對稱的圓球。在雜志中漢斯提到:他始終追求將人偶性欲化。

從第一版到第四版娃娃,代表性欲與色情的球狀體越來越多,逐漸占據(jù)、摧毀人形,如同前段時間上映的動畫電影《泡泡》的女主角一般。

這些少女寄托了他不合世俗的愛、對怪異肉體的迷戀、性幻想。她們是創(chuàng)作者本人愛與欲(不為道德所認可的拜物教、戀殘癖、施虐受虐狂、窺淫癖、暴力狂……)的投射載體結合,徘徊在道德與墮落的邊界。
在法國超現(xiàn)實主義雜志 Cahiers d'art中,漢斯提到:女人就像一個字謎,他被欲望的引擎驅動,無限地改變其中的變化和變形。



《薔薇少女》中7位薔薇少女為了成為真正的愛麗絲,奪取彼此的“薔薇圣母”。少女在戰(zhàn)斗中被摧毀,肢體支零破碎。而作為世界上最早的球形人偶藝術家,漢斯和《薔薇少女》里的父親羅真一樣,讓人偶成為少女,然后摧毀少女。
私以為,《薔薇少女》羅真的設定原型,也許就是漢斯·貝爾默。
在攝影中,他對人偶的身體施虐、閹割、拆解,重構。少女或擺出怪異的姿態(tài);或扭曲地在某一角落里蜷曲;或支零破碎;或與機械、木頭重新組裝;與受虐者無異。這些人偶破碎的身體背后是藝術家對童真墮落的著迷。

她們的眼神同樣值得玩味。藝術家將她們的玻璃眼球摘除、放在一邊;或者根本不給她們安裝眼球;又或者讓這些人偶眼神躲閃,扭頭避免直視鏡頭。從心理學上的角度,大部分受害者不敢與施暴者對視、進行眼神交流,這是人固有的自我防御機制之一。盡管這種徒勞的躲避只是欲蓋彌彰,讓內(nèi)心的恐懼暴露無疑。
漢斯剝奪了人偶主體觀看、審視觀眾的權利,她們無法用眼神無聲控訴,哪怕是直接拍攝人偶的正面,你也絕對看不到她們?yōu)鹾诘耐籽廴省Nㄒ槐┞稛o遺的,只有扭曲、球化的肉體。
從拍攝角度看亦是如此,漢斯站在施虐者觀看主體上。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讀者,我們都在凝視這些丟棄在地下室、森林、廢棄浴缸等犯罪現(xiàn)場的受害者,直面自己的欲望本身。
許多人也因此盛贊漢斯——“真正的欲望解剖家”,通過關節(jié)無限的扭曲、身體與機械、木頭的異形嵌合、剝奪凝視使情色變態(tài)達到無人可及的巔峰。

面對這些癲狂的人偶,《超現(xiàn)實主義對女性的殘割》作者Marie-Thérèse Killiam認為,這是男性主體對女性客體的一種閹割,也代表男性潛意識中對女性力量的恐懼。男藝術家通過摧毀女性來獲得自我。
《強迫性美》的作者、美學歷史學家哈爾·福斯特對漢斯及同時代的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提出類似的觀點:“男性主體的心理成長來源于女性形象的身體破碎(強迫性美),一方的成長可能以另一方的毀滅為代價。”
暴力作為人類生命的原始沖動在許多超現(xiàn)實主義者的作品中普遍存在,藝術家們把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原始暴力沖動轉化為藝術暴力,將自己對作品的“施暴行為”詩化為一種理解自己,(或者更確切地說,理解人類男性自我)的方法。而漢斯正是通過摧毀人偶少女意義上的肉體,以打破自己內(nèi)在的界限,得到靈感迸發(fā)與自我重生的能力。?
“貝爾默在他的施虐場景中留下了受虐的痕跡; 在對這些玩偶的色情處理中,他探索了一種具有自我毀滅性的施虐沖動。通過這種方式,這些娃娃可以進入虐待狂的掌控之中,直到主體面對它最大的恐懼: 它自己的分裂和瓦解。(Foster 2001,p. 208.)
——藝術歷史學家哈爾 · 福斯特(Hal Foster)

07
太平洋彼岸的星火燎原
戰(zhàn)后漢斯·貝爾默不再創(chuàng)作人偶,轉身投入到色情版畫、攝影等其他藝術領域。慶幸的是,在球形關節(jié)人偶的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上并沒有就此終止,盡管它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在歐洲已經(jīng)走向末路,但這一門技藝仍在歐洲大陸長久地流傳。
1963年,澀澤龍彥在《新婦女》中首次提及漢斯·貝爾默與其人偶,引起日本人形師的注意。
人偶殘缺、怪異的身體在他們看來別有一種物哀之美。球狀關節(jié)賦予人偶表達思想的可能性,不像御所人形只能在櫥柜里靜默。
無論是文化氛圍抑或自古流傳的人形文化傳統(tǒng),日本都為球形關節(jié)人偶的發(fā)展提供了沃土。以四谷西蒙為代表的第一代日本人形師習得制作技藝,制作了第一批球形關節(jié)人形。早期日本人形作品大部分仍然是用陶土、鋸木屑 ,等傳統(tǒng)材料來制作。
*注:日本將人偶稱為人形

而日本第二代人偶師吉田良則開設了人形教室(ドールスペース?ピグマリオン),通過傳授技藝培養(yǎng)了大量知名人形師,如“陶瓷人形第一人”岡馬勲、naruto,清水真理,宗康白夜等等……現(xiàn)今,以吉田良、戀月姬為代表的第二代人形師與其開創(chuàng)的人形教室培訓班在BJD領域中仍然活躍著,其作品也被收藏家所追捧,炒至高價。
日本早期的球形關節(jié)人形都是手工制作,制作周期長,費力費時。它們作為藝術品出售,也并不是為了滿足娛樂、收藏的需求。藝術家們受漢斯·貝爾默的影響,會定期出版自己創(chuàng)作的人形寫真集。這些人形的容顏,于歐洲的母范脫胎,經(jīng)過歐洲式樣到亞洲式樣的過渡,最終走上亞洲化的道路,甚至開始與日漫角色畫風相結合。



1998年2月28日造型社(volks社)以Super Dollfie為注冊商標發(fā)行了第一只由聚氨酯合成樹脂制成的現(xiàn)代球形關節(jié)人形——BJD娃娃至此誕生。這種堅硬,致密的熱固塑料為工廠翻模批量生產(chǎn)提供了可能性,也為人形藝術的創(chuàng)作與傳播提供更廣闊的道路。
BJD的創(chuàng)始人——Volks社的圓句昭浩為商業(yè)BJD制作確立典范與標準,規(guī)范了BJD市場的發(fā)展,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行為。
人偶(形)制作自1998年之后就分成兩條道路發(fā)展:1.商業(yè)制作人偶(形)——公司制作以滿足市場的需求、贏利,多為樹脂材質以方便澆鑄翻模2.藝術創(chuàng)作人偶(形)——藝術家制作以表達思想、寄托情感,制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陶瓷、皮革、紙漿、鋸屑……總之,一切具有成型潛力的材質都可以。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至今,不過短短數(shù)年,BJD的產(chǎn)業(yè)就在亞洲東部發(fā)展壯大。如今中日韓三國,是全球內(nèi)生產(chǎn)商業(yè)BJD最多的國家。亞洲已然成為現(xiàn)代球形關節(jié)人偶的制造中心。
而在三國之間,又以Volks以super dofile為商標注冊生產(chǎn)的SD娃娃最受追捧。(SD是super dofile的縮寫,在00年代早期,國內(nèi)許多玩家錯將SD娃娃等同于BJD娃娃全體,實際上SD娃娃只是BJD娃娃的眾多品牌之一)作為最早生產(chǎn)BJD娃娃的公司,Volks社在BJD制作上,在娃娃與人形的定義上都享有不可撼動的話語權。

除去亞洲之外,美國、俄羅斯、西班牙、加拿大也仍有一小部分BJD個人創(chuàng)作者活躍著。其中俄羅斯人偶師在眾多國家中極為獨樹一幟,尤以陶瓷BJD創(chuàng)作出名,在面容、服裝造型、關節(jié)結構都有極為獨特的設計。

結語
盡管歐洲風靡球形關節(jié)人偶的時代已經(jīng)落幕,但它卻仍然對現(xiàn)在的BJD文化產(chǎn)生影響,例如娃圈中的“娃聚”(“娃娘”“娃爹”們會帶著自己心愛的娃娃參加茶話會,拍照),“養(yǎng)娃”(為它們化妝,更衣,換發(fā),保養(yǎng)) 。時至今日,歐洲許多國家也仍定期開辦古董娃娃市集,許多人會帶著自己珍藏多年的古董娃娃出來擺攤、交流,國內(nèi)也有熱衷收藏古董娃娃的小眾玩家。


此外,歐洲球形關節(jié)人偶對于ACG也有深遠的影響。除了《薔薇少女》以外,《攻殼機動隊2 INNOCENCE》中也不斷展現(xiàn)出對于人偶、仿真機器人和賽博人等“人形物品”神秘性的癡迷與哲思,多次提及漢斯·貝爾默與其人偶,還出現(xiàn)了漢斯·貝爾默的攝影集《玩偶的游戲》中的攝影照片。

正如VOLKS公司闡述:人形是靈魂的載體。藝術家們將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癲狂,自己的期許投射到人偶身上,換言之,人偶是創(chuàng)造者自我的一部分。
就像薔薇少女的生命之源“薔薇圣母”,正是父親羅真的靈魂碎片。而人偶們也正是依靠這份投攝于自身的情感,超越時空的束縛,與人類靈魂共振。

?而球體關節(jié)人偶與其他人偶更不同:逼真的面容,球狀的關節(jié),賦予它們更大的靈活性與表達自我意識的可能,自然也更接近人類這一存在。然而它們的生命流逝方向卻與人類背道而馳,向死而生,容顏永不衰老。
它們的永恒性,類人性,永遠讓人類恐懼而癡迷。


【參考資料及網(wǎng)站出處】[1]希臘數(shù)字博物館https://greektoys.org/2016/11/07/plaggona-project-reconstructing-the-ancient-greek-toys/[2]《Jointed Dolls in Antiquity》Kate McK Elderkin,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Vol. 34, No. 4 (Oct. - Dec., 1930), pp. 455-479 (25 pag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https://www.jstor.org/publisher/ucpress[3]Hans Bellmer's Dolls and the Subversion of the Female Gaze - Inquiries Journal 2021, VOL. 13 NO. 01 | PG. 1/1http://www.inquiriesjournal.com/articles/1857/hans-bellmers-dolls-and-the-subversion-of-the-female-gaze[4]Gurney Journey: Artists' Lay Figures, Part 1 2011.11.12http://gurneyjourney.blogspot.com/2011/12/artists-lay-figure-part-1.html[5]Walk, Walk, Fashion Baby: 18th Century Fashion Dolls - The Costume Society,2019.6.24https://costumesociety.org.uk/blog/post/walk-walk-fashion-baby-18th-century-fashion-dolls[6]Top 5 German Antique Doll Brands Companies That Made Bisque and Porcelain Dolls in Germany 1860 to 1930,2019.6.26https://www.thesprucecrafts.com/top-german-antique-doll-brands-774906[7]Jumeau娃娃生產(chǎn)紀錄片:Inside the Jumeau Doll Factory in Moving Pictures,189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0K1qvOmf4[8]Before Anna Wintour? The Pandora Doll - THATMuse, 2019.11.8.https://thatmuse.com/2019/11/08/before-anna-wintour-the-pandora-doll/[13]THE PANDORA AND THE FASHION DOLL 2021.4.11http://www.dolledition.com/new-blog/2021/4/17/the-pandora-and-the-fashion-dollpart-1[14]Загадочные церковные куклы, или Испанская полихромная скульптура 17 века, 2018.5.23? https://www.livemaster.ru/topic/2859555-zagadochnye-tserkovnye-kukly-ili-ispanskaya-polihromnaya-skulptura-17-veka?utm_referrer=https://zen.yandex.com【參考圖源及相關拍賣網(wǎng)站】[1]https://www.sfmoma.org/artwork/82.57.8/[2]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265391[3]世界娃娃鑒賞集:The Memory of All That - Marquis Antique Doll Auction Published onNov 3, 2015[4]https://eyefordesignlfd.blogspot.com/2017/06/decorating-with-santos-cage-dolls.html
[1]https://auctionet.com/en/1712956-a-french-ej-10-jumeau-bisque-head-doll-with-jointed-composition-body/images#image_1[2]https://www.theriaults.com/early-period-french-bisque-bebe-jumeau-original-wig-and-body[3]https://freelay.xyz/index.php?main_page=product_info&products_id=19556[4]https://www.artfoxlive.com/product/4952800.html[5]18th Century Portuguese Baroque Santos Cage Doll With Silver Crown | Chairish[6]https://www.ebay.com/itm/224501436049?hash=item3445540e91:g:4yYAAOSwUndgy9Td&mkevt=1&mkcid=1&mkrid=711-53200-19255-0&campid=5338680767&customid=1&toolid=10049[7]https://www.virtualdollconvention.com/vdcgiftshop/portraitjumeau
*學術趴現(xiàn)已入駐各大平臺,歡迎在微博、B站、YouTube搜索“動畫學術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