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交心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心理咨詢給人際交往的啟示(一)
1熱心腸地給很多“指導(dǎo)”、“建議”
過多的指導(dǎo)和建議會導(dǎo)致他人對自己的過分依賴,因為它將解決問題的責任從對方身上轉(zhuǎn)移到了我們自己身上。實際上每個人都是最能夠全面了解自己的人,因而更恰當?shù)淖龇ㄊ亲屗麄兎e極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且在不少情況下,對方對于改變其實并沒有多大的領(lǐng)悟和決心,可能對現(xiàn)狀并不滿意,但同時也害怕事情改變后的樣子,此時對方可能會通過各種方式否定這些建議的可行性,“是的,但是……”。
因而,面對對方提出想要改變的情況,可以多多和他們探討:①改變的好處有哪些,弊端有哪些,維持現(xiàn)狀的利弊又是怎樣的,阻礙改變的有什么(探索是否真的想要改變,對改變的想法);②為了解決問題嘗試了什么方法,方法的效果如何(了解對方做了哪些嘗試,肯定對方做的努力);③對解決問題還有什么其他想法,這些想法的可行性如何,有何利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關(guān)注的重點不在于對方想要改變或不想改變,而是他本人。
面對“改變”的議題時,我們需要明白,每個人的才能和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人并不能改變所有想要改變或需要改變的東西。而我們能做到的是,在能力范圍內(nèi)進行改變,并盡量擴大這一范圍。
2價值條件過多
在交流中,對更想聽到的內(nèi)容給予回應(yīng),對不想聽到的內(nèi)容減少回應(yīng)。換而言之,對方滿足某種期許的價值條件才給予回應(yīng),將自己的或社會的價值強加給他人。如此的對話,會讓對方更難相信自己的內(nèi)心,可能造成對方對自己感受和經(jīng)驗的封閉。
一場支持性的對話,是非評判性的,這種不評判原則能夠搭建起讓對方表達想法的平臺,讓人漸漸地鼓起勇氣去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漸漸拾起內(nèi)在自我。
3話語重心轉(zhuǎn)移
在對方傾吐的過程中,時常出現(xiàn)“我也有相似的情況/感受……”,隨后自己滔滔不絕,將焦點拉到了自己的身上。原本是對方傾吐,最后對方還沒宣泄完自己的話匣子便關(guān)不住了。如果自己確實有相似的經(jīng)歷想要分享給對方為對方提供借鑒,記得簡短一些,并在最后將焦點轉(zhuǎn)回給對方,“不知道這對你來說是否有用”。
來源:《助人技術(shù) 探索、領(lǐng)悟、行動三階段模式》(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