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魏無忌

魏無忌

魏無忌(?-前243年),魏昭王少子。前277年,魏昭王去世,魏無忌的哥哥魏圉繼承魏國王位,是為魏安厘王,翌年把其弟魏無忌封于信陵(今河南寧陵),因而稱為信陵君。
魏無忌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士人因而爭相前往歸附于他,最高峰時門下曾有三千食客。所以當時的魏無忌威名遠揚,各諸侯國連續(xù)十多年都不敢動兵侵犯魏國。魏安厘王畏懼魏無忌的賢能,不敢將國事交予他處理。前257年,秦國的軍隊包圍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平原君的妻子是魏無忌的姐姐,平原君趙勝多次向魏安厘王和魏無忌送信,請求魏國救援,魏安厘王派將軍晉鄙領(lǐng)兵十萬前去救趙。秦昭王得到消息后,派使者威脅魏安厘王,魏安厘王懼怕,就派人通知晉鄙停止進軍,觀望形勢的發(fā)展。
平原君不斷派使者前去魏國催促,并責備魏無忌不顧趙國和姐姐的危亡。魏無忌為此憂慮萬分,屢次請求魏安厘王出兵,但魏安厘王始終不肯聽魏無忌的意見。魏無忌采納門客侯嬴的意見,找魏安厘王的寵妃如姬幫忙,竊出虎符。又帶上屠夫朱亥,在晉鄙表示懷疑之時,用鐵椎殺死晉鄙,強行奪權(quán)。魏無忌統(tǒng)領(lǐng)晉鄙的軍隊后,精選士兵八萬開拔前線。與此同時,楚國也派出春申君黃歇救援趙國,在楚、魏、趙三國的聯(lián)合下,反包圍了進攻邯鄲的秦軍,解除了邯鄲之圍。
邯鄲大捷后,魏無忌不敢回到魏國,與他的門客留在趙國。十年之后,恢復(fù)元氣的秦國大舉進攻魏國,魏安厘王為此焦慮不安,就派使者去請魏無忌回國。魏無忌回去后,魏安厘王任命魏無忌為上將軍,讓他做魏國軍隊的最高統(tǒng)帥。魏無忌派使者向各諸侯國求援,各國得知魏無忌擔任了上將軍,都紛紛派兵救魏。魏無忌率領(lǐng)五個諸侯國的聯(lián)軍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使秦國將領(lǐng)蒙驁戰(zhàn)敗而逃。聯(lián)軍乘勝攻至函谷關(guān),秦軍緊閉關(guān)門,不敢再出關(guān)。這次合縱攻秦的勝利,使魏無忌的聲威大震。
秦莊襄王感到魏無忌是秦國的威脅,于是派人到魏國行賄,使魏安厘王聽到魏無忌想自立為王的謠言。這些謠言讓魏安厘王信以為真,果然派人代替魏無忌任上將軍。魏無忌知道自己被謠言抵毀,便推托有病不再上朝了。
魏無忌從此在家中與賓客夜夜豪飲,常跟女人廝混,終于在前243年因飲酒過度得病而死。同年,魏安厘王亦去世。秦國得到這些消息,就派蒙驁進攻魏國,攻占了二十座城池,開始設(shè)立東郡。從此以后,秦國漸漸蠶食魏國,終于在十八年后俘虜了魏王假,對魏國都城大梁進行了屠城。
統(tǒng)帥 A
(公子以精兵八萬,進擊秦軍,遂救邯鄲,存趙。后率五國之兵破秦軍於河外,走蒙驁,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guān),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武力 D+
(未詳。)
軍謀 A
(公子存魏敗秦,威振天下。諸侯之客進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稱魏公子兵法。初,公子謂魏王曰:“秦固有懷、茅、邢丘,城垝津以臨河內(nèi),河內(nèi)共、汲。必危;有鄭地,得垣雍,決熒澤水灌大梁,大梁必亡?!焙笸踬S果以此滅魏。)
智略 A
(公子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于不肖,非勉強矯飾者可比。當時秦患已極,六國中公卿將相,惟信陵真能下士,從諫若流,為天下循便計,殺晉鄙,率魏兵以救邯鄲之圍,使秦弗有而失天下。)
內(nèi)政 B
(公子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實系魏國之存亡也。然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魅力 S+
(信陵君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故士以此方數(shù)千里爭往歸之,諸侯以信陵君賢,不敢加兵謀魏十馀年。名冠天下,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