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袁紹公孫爭冀州,劍一跨江救孫堅
上回說到,十八路諸侯匯聚一堂結盟討伐董卓,無奈呂布實力強大,十八路諸侯損兵折將,幸好有劍一三人在,劍一一個龍王魔彈斬直接給了董卓一個下馬威。
畏懼神龍劍道的力量,董卓在李儒的建議下決定遷都長安,走之前把洛陽城里所有的財寶洗劫一空,并且一把火把洛陽城燒成了灰燼。
孫堅率領的部隊,在皇宮的一個水井里發(fā)現了傳國玉璽,孫堅打算據為己有,無奈被袁紹發(fā)現,孫堅一怒之下離開了聯(lián)盟,同時劉備、曹操和劍一他們也離開了聯(lián)盟。
卻說孫堅被劉表圍住,虧得程普、黃蓋、韓當三將死救得脫,折兵大半,奪路引兵回江東。自此孫堅與劉表結怨。
且說袁紹屯兵河內,缺少糧草。冀州牧韓馥,遣人送糧以資軍用。
謀士逢紀說紹曰:“大丈夫縱橫天下,何待人送糧為食!冀州乃錢糧廣盛之地,將軍何不取之?”紹曰:“未有良策?!奔o曰:“可暗使人馳書與公孫瓚,令進兵取冀州,約以夾攻,瓚必興兵。韓馥無謀之輩,必請將軍領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苯B大喜,即發(fā)書到瓚處。瓚得書,見說共攻冀州,平分其地,大喜,即日興兵。
紹卻使人密報韓馥。馥慌聚荀諶、辛評二謀士商議。
諶曰:“公孫瓚將燕、代之眾,長驅而來,其鋒不可當。兼有劉備、關、張助之,難以抵敵。今袁本初智勇過人,手下名將極廣,將軍可請彼同治州事,彼必厚待將軍,無患公孫瓚矣?!表n馥即差別駕關純去請袁紹。
長史耿武諫曰:“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乳哺,立可餓死。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此引虎入羊群也?!别ピ唬骸拔崮嗽现世?,才能又不如本初。古者擇賢者而讓之,諸君何嫉妒耶?”耿武嘆曰:“冀州休矣!”于是棄職而去者三十余人。獨耿武與關純伏于城外,以待袁紹。
數日后,紹引兵至。耿武、關純拔刀而出,欲刺殺紹。袁紹的大將顏良立斬耿武,文丑砍死關純。紹入冀州,以馥為奮威將軍,以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分掌州事,盡奪韓馥之權。馥懊悔無及,遂棄下家小,匹馬往投陳留太守張邈去了。
卻說公孫瓚知袁紹已據冀州,遣弟公孫越來見紹,欲分其地。紹曰:“可請汝兄自來,吾有商議?!?/p>
越辭歸。行不到五十里,道旁閃出一彪軍馬,口稱:“我乃董丞相家將也!”亂箭射死公孫越。從人逃回見公孫瓚,報越已死。瓚大怒曰:“袁紹誘我起兵攻韓馥,他卻就里取事;今又詐董卓兵射死吾弟,此冤如何不報!”盡起本部兵,殺奔冀州來。
紹知瓚兵至,亦領軍出。二軍會于磐河之上:紹軍于磐河橋東,瓚軍于橋西。瓚立馬橋上,大呼曰:“背義之徒,何敢賣我!”
袁紹亦策馬至橋邊,指著公孫瓚曰:“韓馥無才,愿讓冀州于吾,與爾何干?”瓚曰:“昔日以汝為忠義,推為盟主;今之所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間!”
袁紹大怒曰:“誰可擒之?”言未畢,文丑策馬挺槍,直殺上橋。公孫瓚就橋邊與文丑交鋒。戰(zhàn)不到十余合,瓚抵擋不住,敗陣而走。文丑乘勢追趕。瓚走入陣中,文丑飛馬徑入中軍,往來沖突。瓚手下健將四員,一齊迎戰(zhàn),被文丑一槍,刺一將下馬,三將俱走。
文丑直趕公孫瓚出陣后,瓚望山谷而逃。文丑驟馬厲聲大叫:“快下馬受降!”
公孫瓚弓箭盡落,頭盔墮地;披發(fā)縱馬,奔轉山坡;其馬前失,瓚翻身落于坡下。
文丑急捻槍來刺。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zhàn)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
公孫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云,字子龍。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處相見。”公孫瓚大喜,遂同歸寨,整頓甲兵。
次日,瓚將軍馬分作左右兩隊,勢如羽翼。馬五千余匹,大半皆是白馬。因公孫瓚曾與羌人戰(zhàn),盡選白馬為先鋒,號為白馬將軍;羌人但見白馬便走,因此白馬極多。
袁紹令顏良、文丑為先鋒,各引弓弩手一千,亦分作左右兩隊;令在左者射公孫瓚右軍,在右者射公孫瓚左軍。再令麹義引八百弓手,步兵一萬五千,列于陣中。袁紹自引馬步軍數萬,于后接應。
公孫瓚初得趙云,不知心腹,令其另領一軍在后。遣大將嚴綱為先鋒。瓚自領中軍,立馬橋上,傍豎大紅圈金線帥字旗于馬前。從辰時擂鼓,直到巳時,紹軍不進。
麹義令弓手皆伏于遮箭牌下,只聽炮響發(fā)箭。嚴綱鼓噪吶喊,直取麹義。義軍見嚴綱兵來,都伏而不動;直到來得至近,一聲炮響,八百弓弩手一齊俱發(fā)。綱急待回,被麹義拍馬舞刀,斬于馬下,瓚軍大敗。左右兩軍,欲來救應,都被顏良、文丑引弓弩手射住。紹軍并進,直殺到界橋邊。麹義馬到,先斬執(zhí)旗將,把繡旗砍倒。公孫瓚見砍倒繡旗,回馬下橋而走。麹義引軍直沖到后軍,正撞著趙云,挺槍躍馬,直取麹義。戰(zhàn)不數合,一槍刺麹義于馬下。趙云一騎馬飛入紹軍,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公孫瓚引軍殺回,紹軍大敗。
卻說袁紹先使探馬看時,回報麹義斬將搴旗,追趕敗兵;因此不作準備,與田豐引著帳下持戟軍士數百人,弓箭手數十騎,乘馬出觀,呵呵大笑曰:“公孫瓚無能之輩!”正說之間,忽見趙云沖到面前。弓箭手急待射時,云連刺數人,眾軍皆走。后面瓚軍團團圍裹上來。田豐慌對紹曰:“主公且于空墻中躲避!”紹以兜鍪撲地,大呼曰:“大丈夫愿臨陣斗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眾軍士齊心死戰(zhàn),趙云沖突不入,紹兵大隊掩至,顏良亦引軍來到,兩路并殺。趙云保公孫瓚殺透重圍,回到界橋。紹驅兵大進,復趕過橋,落水死者,不計其數。
袁紹當先趕來,不到五里,只聽得山背后喊聲大起,閃出一彪人馬,為首三員大將,乃是劉玄德、關云長、張翼德。因在平原探知公孫瓚與袁紹相爭,特來助戰(zhàn)。當下三匹馬,三般兵器,飛奔前來,直取袁紹。紹驚得魂飛天外,手中寶刀墜于馬下,忙撥馬而逃,眾人死救過橋。公孫瓚亦收軍歸寨。玄德、關、張動問畢,瓚曰:“若非玄德遠來救我,幾乎狼狽。”教與趙云相見。玄德甚相敬愛,便有不舍之心。
卻說袁紹輸了一陣,堅守不出。兩軍相拒月余,有人來長安報知董卓。李儒對卓曰:“袁紹與公孫瓚,亦當今豪杰?,F在磐河廝殺,宜假天子之詔,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順太師矣?!?/p>
卓曰:“善?!贝稳毡闶固雕R日磾、太仆趙岐,赍詔前去。二人來至河北,紹出迎于百里之外,再拜奉詔。次日,二人至瓚營宣諭,瓚乃遣使致書于紹,互相講和。二人自回京復命。瓚即日班師,又表薦劉玄德為平原相。玄德與趙云分別,執(zhí)手垂淚,不忍相離。云嘆曰:“某曩日誤認公孫瓚為英雄;今觀所為,亦袁紹等輩耳!”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見有日?!睘I而別。
卻說袁術在南陽,聞袁紹新得冀州,遣使來求馬千匹。紹不與,術怒。自此兄弟不睦。又遣使往荊州,問劉表借糧二十萬,表亦不與。術恨之,密遣人遺書于孫堅,使伐劉表。其書略曰:“前者劉表截路,乃吾兄本初之謀也。今本初又與表私議欲襲江東。公可速興兵伐劉表,吾為公取本初,二仇可報。公取荊州,吾取冀州,切勿誤也!”
堅得書曰:“叵耐劉表!昔日斷吾歸路,今不乘時報恨,更待何年!”聚帳下程普、黃蓋、韓當等商議。
程普曰:“袁術多詐,未可準信?!眻栽唬骸拔嶙杂麍蟪穑M望袁術之助乎?”便差黃蓋先來江邊安排戰(zhàn)船,多裝軍器糧草,大船裝載戰(zhàn)馬,克日興師。江中細作探知,來報劉表。表大驚,急聚文武將士商議。蒯良曰:“不必憂慮。可令黃祖部領江夏之兵為前驅,主公率荊襄之眾為援。孫堅跨江涉湖而來,安能用武乎?”表然之,令黃祖設備,隨后便起大軍。卻說孫堅有四子,皆吳夫人所生:長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權,字仲謀;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匡,字季佐。吳夫人之妹,即為孫堅次妻,亦生一子一女:子名朗,字早安;女名仁。堅又過房俞氏一子,名韶,字公禮。堅有一弟,名靜,字幼臺。堅臨行,靜引諸子列拜于馬前而諫曰:“今董卓專權,天子懦弱,海內大亂,各霸一方;江東方稍寧,以一小恨而起重兵,非所宜也。愿兄詳之?!眻栽唬骸暗芪鸲嘌?。吾將縱橫天下,有仇豈可不報!”長子孫策曰:“如父親必欲往,兒愿隨行。”堅許之,遂與策登舟,殺奔樊城。
黃祖伏弓弩手于江邊,見船傍岸,亂箭俱發(fā)。堅令諸軍不可輕動,只伏于船中來往誘之;一連三日,船數十次傍岸。黃祖軍只顧放箭,箭已放盡。堅卻拔船上所得之箭,約十數萬。當日正值順風,堅令軍士一齊放箭。岸上支吾不住,只得退走。堅軍登岸,程普、黃蓋分兵兩路,直取黃祖營寨。背后韓當驅兵大進。三面夾攻,黃祖大敗,棄卻樊城,走入鄧城。堅令黃蓋守住船只,親自統(tǒng)兵追襲。黃祖引軍出迎,布陣于野。堅列成陣勢,出馬于門旗之下。孫策也全副披掛,挺槍立馬于父側。黃祖引二將出馬,一個是江夏張虎,一個是襄陽陳生。黃祖揚鞭大罵:“江東鼠賊,安敢侵略漢室宗親境界!”便令張虎搦戰(zhàn)。堅陣內韓當出迎。兩騎相交,戰(zhàn)二十余合,陳生見張虎力怯,飛馬來助。孫策望見,按住手中槍,扯弓搭箭,正射中陳生面門,應弦落馬。張虎見陳生墜地,吃了一驚,措手不及,被韓當一刀,削去半個腦袋。程普縱馬直來陣前捉黃祖。黃祖棄卻頭盔、戰(zhàn)馬,雜于步軍內逃命。孫堅掩殺敗軍,直到漢水,命黃蓋將船只進泊漢江。
黃祖聚敗軍,來見劉表,備言堅勢不可當。表慌請蒯良商議。良曰:“目今新敗,兵無戰(zhàn)心;只可深溝高壘,以避其鋒;卻潛令人求救于袁紹,此圍自可解也?!辈惕T唬骸白尤嶂?,直拙計也。兵臨城下,將至壕邊,豈可束手待斃!某雖不才,愿請軍出城,以決一戰(zhàn)?!眲⒈碓S之。蔡瑁引軍萬余,出襄陽城外,于峴山布陣。孫堅將得勝之兵,長驅大進。蔡瑁出馬。堅曰:“此人是劉表后妻之兄也,誰與吾擒之?”程普挺鐵脊矛出馬,與蔡瑁交戰(zhàn)。不到數合,蔡瑁敗走。堅驅大軍,殺得尸橫遍野。蔡瑁逃入襄陽。蒯良言瑁不聽良策,以致大敗,按軍法當斬。劉表以新娶其妹,不肯加刑。
卻說孫堅分兵四面,圍住襄陽攻打。忽一日,狂風驟起,將中軍帥字旗竿吹折。韓當曰:“此非吉兆,可暫班師?!眻栽唬骸拔釋覒?zhàn)屢勝,取襄陽只在旦夕;豈可因風折旗竿,遽爾罷兵!”遂不聽韓當之言,攻城愈急。蒯良謂劉表曰:“某夜觀天象,見一將星欲墜。以分野度之,當應在孫堅。主公可速致書袁紹,求其相助?!眲⒈韺憰?,問誰敢突圍而出。健將呂公,應聲愿往。
蒯良曰:“汝既敢去,可聽吾計:與汝軍馬五百,多帶能射者沖出陣去,即奔峴山。他必引軍來趕,汝分一百人上山,尋石子準備;一百人執(zhí)弓弩伏于林中。但有追兵到時,不可徑走;可盤旋曲折,引到埋伏之處,矢石俱發(fā)。若能取勝,放起連珠號炮,城中便出接應。如無追兵,不可放炮,趲程而去。今夜月不甚明,黃昏便可出城。”
此時蒯良和呂公的對話,被潛伏在營帳外圍的劍一三人聽了個一清二楚。于是劍一便決定救下孫堅。
呂公領了計策,拴束軍馬。黃昏時分,密開東門,引兵出城。孫堅在帳中,忽聞喊聲,急上馬引三十余騎,出營來看。軍士報說:“有一彪人馬殺將出來,望峴山而去?!?/p>
堅不會諸將,只引三十余騎趕來。呂公已于山林叢雜去處,上下埋伏。堅馬快,單騎獨來,前軍不遠。
孫堅大叫:“休走!”呂公勒回馬來戰(zhàn)孫堅。交馬只一合,呂公便走,閃入山路去。堅隨后趕入,卻不見了呂公。堅方欲上山,忽然一聲鑼響,山上石子亂下,林中亂箭齊發(fā)。
“神擊龍劍,暴冰斬!”就在巨石和亂箭即將命中孫堅的時候,雪暴龍劍道突然出現并且對著呂公的軍隊使出了暴冰斬,頃刻間,巨石、亂箭以及呂公和他的部下,全都被暴冰斬命中,化成了冰晶。
戰(zhàn)斗結束后,孫堅為了報答劍一的救命之恩,把三人請到了帳里喝酒。
孫堅舉起一杯酒敬劍一,“多謝小將軍出手相救,不然的話,我可能就死在那里了。”
劍一回敬,“沒什么,舉手之勞而已,孫將軍,你也看到了吧,荊州的劉表雖然懦弱,但是他手下的人,可不是好惹的,現在攻打荊州,為時尚早?!?/p>
“那,小將軍覺得什么時候攻打荊州最合適呢?”
“只有一個辦法,從現在起立刻撤兵回江東,修整幾年,幾年后會有一個叫做甘寧的人來投靠將軍,等到他一來,攻下荊州指日可待?!?/p>
“好,就依小將軍說的辦?!?/p>
“還有,為了將軍老了以后能讓兩位世子繼承父業(yè),我在給將軍推薦幾個能人?!?/p>
劍一跟孫堅要來了紙筆,畫了幾個人的畫像,分別是后來的東吳的主要謀士武將:周瑜、魯肅、張昭、張溫、呂蒙、陸遜等人。
在給孫堅留下畫像以后,劍一三人便告辭孫堅,回去劉備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