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師招聘面試說課稿《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職高語文第二冊第八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屬于必學課文。由于這是篇文言文,學習文言文有助于學生鞏固語言文字基礎,提高寫作能力。 2、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jù) 根據(jù)《大綱》的要求,文言文的閱讀,主要是誦讀和理解。:其中,一些淺顯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也可拿來欣賞。 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也較淺顯,故事性較強,閱讀難度不大,但語言比較豐富。可讓學生借助課文注解和本已有的文言文知識自行解決,并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歸納整理。同時,鄒忌的說話藝術也是本文值得品味學習的地方。因此,我確定了我的教學目標。 (1)???重點掌握本課中出現(xiàn)的文言實詞的詞義并作歸納,如“朝、孰與、誠、方、善、間”等。 (2)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學習設喻說理和類比的方法。? (4)了解《戰(zhàn)國策》的有關知識。?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詞類活用,而這篇課文語言又較豐富,所以詞匯的歸納整理顯得比較重要。學生以前很少接觸設喻說理和類比的方法,這是一個教學的難點。 ? 二、教法及學法 1、教法:講授法。 2、學法:比較法、討論法 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讓他們完全自學字詞和理解課文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教師的講解和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就占了很大比例。就課文來說,鄒忌三次詢問、三次類比;齊威王納諫后三個階段、三個變化,只有通過比較,才能更好地理解、欣賞課文。而鄒忌和齊威王都是作者贊揚的人物,他們身上的品質(zhì)是值得探討的。 ? 三、教學程序? (一)教學準備? 布置預習《鄒忌諷齊王納諫》,掃除生字詞障礙,思考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預習,對課文有一個初步了解,解決字詞關,帶著學生自己對課文的了解和疑問,進入課堂學習,將對課堂效果起到較大影響,符合教育學上的主動學習原則和學問質(zhì)疑的學習方法。? (二)導入新課? 我國有句名言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句話是有道理的。然而古代忠臣直接進言的,命運往往凄慘。子胥賜劍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原被放逐,司馬遷受宮刑,都是千古奇冤。那么,我們能不能找到順耳的忠言呢?戰(zhàn)國的鄒忌已經(jīng)做到了。(板書寫題) 設計意圖:導語設計一方面引歷史事實激起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為課文講解作鋪墊,引導學生思考?!?(三)預習檢查 請學生集體朗讀課文,教師隨機指點學生有關本課的字詞音義。重點提示:yi麗 朝 孰與 誠 方 善 美 私 間 諷等。 設計意圖:這一步朗讀有兩個目的,一是為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落實教學目標中的字詞教學要求,掃除字詞障礙。二是引導學生初步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為后面文章意蘊理解分析打下基礎。 (四)課文分析 1、介紹《戰(zhàn)國策》:又稱《國策》,原為戰(zhàn)國未期和秦漢間人編纂,后經(jīng)西漢未年劉向編訂成書,全書共33篇,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策士謀臣的言論和謀略,其體列為國別體。許多成語出自此處,如,畫蛇添足 狡兔三窟 南轅北轍 鷸蚌相爭 狐假虎威等。讓學生留意課文中是否有成語出現(xiàn)。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戰(zhàn)國策》有所了解,明確它的體例。 2、教師范讀,請學生整理歸納文中出現(xiàn)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和特殊句式。 詞類活用:服(穿戴,名詞作動詞)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美) 面(名詞作狀語,當面) 聞(使動用法,使┉┉聽到) 古今異義:、今齊地方千里(土地方圓)/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國君旁邊的近臣) 鄒忌諷齊王納諫。(委婉勸說)/?能謗譏于市朝(公開指出) 特殊句式:忌不自信。(賓語前置) ?。潜毙旃?,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與坐談(省略句) ?。踔紊跻印#ū粍泳洌? 設計意圖:這是教學重點,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文中的詞句特殊現(xiàn)象,加強詞語的積累與鞏固。 3、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思考并討論下面問題。 (1)鄒忌是由一件家庭瑣事聯(lián)想到國家政事的。這件家庭瑣事是什么? 明確: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并說明其感情色彩。 明確: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贊美,口氣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驮唬骸靶旃蝗艟馈!备星樯适嵌Y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可讓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贊美,鄒忌的態(tài)度如何? 明確:面對贊美,鄒忌并未得意忘形?!懊魅?,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見鄒忌很有自知之明。 (4)鄒忌怎樣把家事、國事進行類比諷諫的? 鄒忌以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有求于臣”,暗喻齊王的“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nèi)”的“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事事相應,步步推進最后,“王之蔽甚矣!”被推論而出。 (教師分析,鄒忌的推理方法叫類比推理,即根據(jù)兩個同類事物某種屬性的相同,推出它們的其它屬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從說理方法角度說,象這種用具體的事實說明抽象的道理,變深奧為淺顯,變復雜為簡明,變逆耳為順耳,委婉而有較強的說服力的說理方法就叫做“設喻說理”。) ?。ǎ担┲S諫的結(jié)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鄒忌的諫言,立即發(fā)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求諫。從“初下君臣進諫,門庭若市”到“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直到“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說明齊威王完全采納了群臣吏民的意見,大家已無以可諫,無怪乎“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ǎ叮┼u忌為什么可以進諫成功?? 明確:引導學生從進諫者,鄒忌及納諫者齊威王兩方面去思考,為了幫助理解,可插 入淳于?諫齊威王的小故事以說明齊王是勇于接受別人的意思,從諫如流的。在說明鄒忌這方面的成功時,著重說明是比關關事他親身所經(jīng)歷的以及生活小事這兩點。(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設計意圖:本文是一篇淺顯且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文章,教師在學生初步理解了文章的基礎上,及時引導學生玩味這篇課文記述了一個什么故事,要說明什么道理,是用什么方法說明的。引導過程抓住了課文標題中的“諷”問題設計,以此為中心,探究“諷諫”的前后過程,從而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把握主旨。同時,為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展開。 (五)課文小結(jié) 鄒忌見威王,并沒有單刀直入地向威王進諫,而是先講自己的切身體會,他先敘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從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國大事,說明齊王處于最有權(quán)勢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這里,沒有對威王的公開批評,而是以事設喻,啟發(fā)誘導齊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嚴重性,使他懂得納諫的重要性。而且以自己的親受經(jīng)歷為依據(jù),推己及人,具有強烈的說服效果。語言委婉、含蓄,娓娓動聽,使人易接受。同學們也可以學學這種說話方式。 (六)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二、四、五 設計意圖:鞏固課堂知識,強化記憶。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文章來源:易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