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性腸病患者需要補鐵嗎?大理肛泰醫(yī)院治的好不好
貧血是炎癥性腸病(IBD)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在6.2%~73.7%之間。有研究發(fā)現(xiàn):炎癥性腸病門診患者中貧血的患病率為16%,而住院患者高達68%。
IBD患者并發(fā)貧血不但常見而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需要盡早進行干預(yù)治療。
炎癥性腸病患者缺鐵性貧血的危害
炎癥性腸病貧血的病因:
IBD患者中鐵缺乏是最常見的貧血病因,約80%IBD患者存在缺鐵,20%~30%IBD患者存在缺鐵性貧血(IDA)。缺鐵性合并慢性病性貧血者占IBD貧血患者的68%。而且長期貧血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認知能力,加劇腸道黏膜缺血。
診斷IBD患者的鐵缺乏需考慮炎性反應(yīng)的影響。
貧血的診斷標準:
沿海和平原地區(qū),男性血紅蛋白濃度(Hb)<120g/L,女性血紅蛋白濃度(Hb)<110g/L,孕婦血紅蛋白濃度(Hb)<100g/L。
炎癥性腸病缺鐵性貧血的診斷:
緩解期患者的鐵缺乏定義為,血清鐵蛋白<30ug/L或血清轉(zhuǎn)鐵蛋白飽和度<16%;疾病活動期患者的鐵缺乏定義為血清鐵蛋白<100ug/L。符合以上鐵缺乏定義的同時,達到貧血定義者即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