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卷化下的日本
三浦展《下流社會》《階層是會遺傳的》《第四消費時代》
首先說一下,三浦展的書并不推薦收藏。
第一,它是以日本人的社會視角展開,國情不同,參考價值有限;
第二,它是用社會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之中最末端的消費視角來展開論述,并沒有觸碰到日本的國情本質(zhì)、社會本質(zhì),并且隱晦地宣揚他本人處在的階層所代表的消費觀念;
第三,除了《第四消費時代》是近期的作品,前面兩本書都是05年后的出版物,市面上已經(jīng)很難找到正版。并且時代不同,不太符合現(xiàn)在的觀念。
這三本書讀起來,讓我有很大的違和感,只能作為觀察日本社會的參考書。

《下流社會》中產(chǎn)階級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社會階層的出現(xiàn)?,F(xiàn)在的年輕一代面臨就職難的困境,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加班又成為了家常便飯,真可謂苦不堪言,面對職業(yè)、婚姻等方面的競爭和壓力,不少人選擇不當事業(yè)和家庭的‘中流砥柱’,而心甘情愿地將自己歸入‘下流社會’的行列。年輕一代源源不斷加入的‘下流社會’,其最大的特征并不僅僅是低收入,更在于溝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熱情、學習意愿、消費欲望等全面下降,也可以說是“對全盤人生熱情低下?!?/p>
這本書是2005年出版問世,2007年引進到中國。
這上面說的“下流階層”是指一個人從中流跌入下流。
就普羅大眾而言,宏觀經(jīng)濟太過于龐大,只有身邊的一些切身體會的小事才能夠讓我們感覺到社會的變動。而消費數(shù)據(jù)就是最直觀的感受。三浦展的這一系列書籍,從日本國民消費能力變化的視角觀察社會發(fā)展的暗流。
之前說這些書和中國國情不同,從三浦展對人群用消費能力來劃分就能看出端倪:沒有能力消費的就是下流,沒有工作動力就是下流,沒有生活欲望(社交)的就是下流。
但是這些人是自己愿意墮入下流社會的么?
他們難道原本不是中流砥柱么?
這非常有資本主義特色,你窮是因為你沒有能力,所以你活該窮。
三浦展就像他自己的頭銜一樣,社會觀察家。他觀察到了這樣的現(xiàn)象,或者說這樣的趨勢,但是在日本社會的現(xiàn)狀下,他只能觀察也只能做一個觀察者。
他明明看到的是整體日本社會在開始往下滑,卻不能做什么。就像白鬼夜行抄里,看到了鬼車的普通人。他根本無力去攔住橫沖直撞的鬼車,只能向周圍的人發(fā)出了大聲的呼喊,讓大家小心,但是他卻沒有能力阻止這個繼續(xù)往下滑的日本社會。

努力的人本來就會有一定報酬,在這種情形下努力的人與不努力的人之間就會產(chǎn)生收入上的差異,這是一件非常天經(jīng)地義的事。真正的問題在于有些工作不論如何努力就是無法提高收入,偏偏這些是工作對整個社會而言,又常常是不可或缺的工作,而另一方面有些工作根本不需要太努力就能獲得高收入,真正的不公平點,就在這里。
更不公平的是父母的收入是高是低,竟然連帶改變了孩子所受的教育品質(zhì)。父母要不要努力,完全是父母的自由,即使努力工作也有可能從事低收入的工作,就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但是,因為父母的工作種類、收入高低或者是生存的價值觀不同,而大大左右孩子的人生,就是非常不正確的。是這就是我的主張,也是我在《下流社會》里所論述的立場。
更何況孩子根本無法選擇父母,光是這一點就已經(jīng)是不公平的開始了,孩子也無法選擇他所出生的社會。
《階層是會遺傳的》這一本書是三浦展接著《下流社會》繼續(xù)寫的第2本書。
通過一位寶島社編輯瀨尾香織小姐主動提議的書籍主題,他意識到“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這件事是不對的,雖然這種差距越來越擴大的情形確實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尤其更糟糕的是,這種差距一旦被固化,父母與別人之間的差距會直接在孩子的身上重演一遍因此我才會接受瀨尾小姐的提議?!?/p>
三浦展意識到了日本的國民政策對普通人的不公平,卻沒有看到資本主義的本質(zhì)就是用最小的代價去是攝取最大的利潤。
如果給最低時薪不犯法的話,就給最低時薪,讓員工去做最苦的事;如果終身雇傭制成本太高,就把正式社員轉(zhuǎn)為派遣員工;如果雇傭一個全職的男性社員成本太高的話,那就雇傭一個有三個孩子的單身媽媽,給最低的工資讓她做全職的工作。
至于什么社會福利、國民未來、下一代教育,那么長遠的事情與我資本家有什么關系呢?

這回我論述的也是消費社會的這方面內(nèi)容,涉及領域相對廣較廣,但是在一本書里涉及所有內(nèi)容很困難。年輕人消費方面的內(nèi)容較多,具體的暢銷產(chǎn)品、流行風俗方面的內(nèi)容相對較少,因特網(wǎng)、漫畫、動漫游戲等都是我不太擅長的領域,所以很少在本文中提到。雖然多少涉及了住宅方面的內(nèi)容,但也沒有提到家族、性別與消費社會之間的關系。男女的戀愛、婚姻都是都是消費社會中重要的消費活動之一,但在本書中幾乎沒有提到。
最初我打算論述消費與政治之間的關系,但因為精力有限,最終未能涉及這方面內(nèi)容。我對這些內(nèi)容沒有異議。只是光在消費社會中主要內(nèi)容耗費了不少篇章。
到了2012年出版這本《第四消費時代》,三浦展已經(jīng)完完全全變成了一個觀察者,不像前兩本書,起碼提出了一些他自己對社會現(xiàn)象的觀點。
在這本書里,甚至他有隱隱約約在勸看讀書的讀者,不要追求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和效益最大化,不要努力工作,拼命掙錢,苦心經(jīng)營如何升遷。讓人懷疑他是不是信奉了什么日本宗教,比如斷離舍禪宗之類的。
雖然三浦展并沒有過多的涉及到日本政治問題,但是三本書連續(xù)看下來,也讓人目睹到了日本社會的變遷暗流。
《下流社會》這本書記錄了日本1億中流砥柱跌進了下流階層之后,會發(fā)生什么樣的后果,生活隨之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而《階層會遺傳》則告訴你,如果你不擺脫下流階層的話,到你的后代,你的子孫后代都會處于這個階層難以翻身——如果你有后代的話。到了近期這本《第四消費時代》的話,已經(jīng)開始告訴“下流階層”,不要追求大品牌,不要追求浮華的物質(zhì)享受,去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圍以外的事情,盡量能讓自己的生活好過一些吧。(開始棄療的樣子)
日本的普通人靠努力,不僅爬不上上流社會,一旦從中流階層跌到下流階層,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日本這個國家停止對外擴張之后,社會就開始不斷的內(nèi)卷。
不僅是日本有這樣的內(nèi)卷化趨勢,所有資本主義國家只要停止了對外擴張,都都會開始內(nèi)卷。
資本主義被馬克思提出這個觀念開始,從未改變,即使改良了也改變不了他們的本質(zhì)。資本主義國家只不過是靠壓榨外國國民的財富來替本國國民謀取福利。如果他們停止擴張,那就會開始吞噬自己的國民,甚至國家的未來。
斗爭是為爭取福利,但不一定馬上得到,當我們離去,他們?nèi)缃o你們福利,那是因為我們曾經(jīng)的爭取。 ——格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