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來自馬來西亞的真實故事,平凡中顯不平凡
或許這幾年大家都熱衷于看印度大片,其實在東南亞的小國家里,還是能經(jīng)常出一些口碑之作。
即將于11月6日上映的《光》,就是一部值得推薦的治愈系好片。

“紀錄“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故事
《光》這部電影看起來比較寫實,猶如一部紀錄電影。原來這真的是導演郭修篆的親身經(jīng)歷,是導演和他的自閉癥哥哥郭修鍇之間的真實故事。
弟弟和哥哥都是平凡人,或者平凡的生活。但由于哥哥有那么的一點“不一樣”,故事就變得不平凡了。

這光是獻給弟弟的
在電影里,由于哥哥有自閉癥,父母都不在了,弟弟就肩負起父母的責任,從小就把哥哥帶大。其中的辛酸和苦楚只有弟弟才知道,但我們都能從故事里感受得到。
但在電影里,并沒有過多的去賣弄苦情,并沒有太刻意去展現(xiàn)弟弟帶大哥哥有多么的艱辛。而且給我們感受到,兩兄弟相互陪伴,共同成長,這就是暖暖的親情。
令我們深思的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弟弟這樣的盡職盡責呢?

這光是發(fā)自哥哥身上的
眾所周知,自閉癥都是不善于表達,也比較怕陌生人的。兩兄弟在學生階段,或許煩惱沒有太多,長大了,真正的煩惱就隨之而來,主要還是來自生活的壓力,旁人的眼光等等。
雖然弟弟一直陪伴著哥哥,到了兩兄弟都成年,弟弟則需要邊工作邊照顧哥哥,這時弟弟對哥哥關(guān)心會降低了點,甚至出現(xiàn)不理解哥哥的所思所想和所做的。由于弟弟對哥哥的誤解,而形成了故事中得波瀾。
其實不少人對于自閉癥人士或多或少都會形成不理解和誤解的,看起來自閉癥人士都難以集中在任何事情上,也導致了社會上有如此的現(xiàn)象:成年自閉癥人士就業(yè)率不足10%。(數(shù)據(jù)來自百度)

但幸運的是,哥哥的自閉癥并不算超級嚴重那種,起碼生活還算可以自理,所以還可以去打工。雖然哥哥飽受各種的誤會和歧視,但可是擁有自己的天賦,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和堅持,終于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在這個時刻,哥哥是“發(fā)光發(fā)亮”的,也迎來了片名最具意義的一刻。

愛讓這個世界有了“光”
電影并不是拍出一個奇跡的故事,而且一個平凡的故事,在故事的里,讓我們看到的是,愛讓這個世界有了“光”。
而導演也很懂去在鏡頭里營造著光的電影藝術(shù)美感,整片是加了濾鏡色彩,而在各種自然光或環(huán)境光線里,明顯會加重渲染,是一種貼題的電影手法。
其中還有多幕長鏡頭的拍攝手法是值得一贊的,尤其是有一幕,弟弟發(fā)現(xiàn)哥哥正在被罵,立刻趕下去解圍。這是一個幾分鐘的長鏡頭,弟弟從樓上到樓下,經(jīng)過光的消失再到光的再次出現(xiàn),畫面展現(xiàn)著弟弟那份焦急和忐忑的心情。

11月6日,這部來自馬來西亞的《光》是值得全家人一起步入影院去欣賞的治愈系好片。雖然是提醒你記得帶上紙巾,但基本一張就足夠。只因這部片并沒有去販賣苦情,而是導演“平心靜氣”的和大家說了一個默默溫存的故事。
在步出影院時,相信大家都會提醒自己,要多去理解這些特別的群體,就算不去幫助,也要做到不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