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擎】20世紀西方思想文化潮流 (全35講)

第一課
這個課基于知識,但不是純知識傳授
最重要的是思考和反省。

陳寅恪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大家現(xiàn)在缺乏獨立的批判性思考。
這門課主要的目標:

教學大綱↓

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呢?
有什么用呢?
①討論從我們最切身的問題出發(fā)
追問為什么。會獲得一個最終關懷,最終思慮的東西
為了獲得幸福?那什么是幸福?
是有錢嗎?

對于我來說,就是夠用,還能存一點。所用的就只需要買書,夠我寫作,然后能夠安身立命就行。
“這個時代多么自由,又多么趨于一致”,我們太忙了,忙得像一個動物。

做什么事情,要追問一下為什么。
“為什么要來上課”
因為想要來一場思想的漫游,想要文化,想要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
我要避免自己只在感官刺激中迷失自己。
像人一樣生活。
過一個值得過的生活。
這門課能夠幫我變成一個更明白的人。
不要總是量化成果,很多東西是不能夠量化的。
↓課程宗旨↓


拉開一定的距離去思考??
喘一口氣,離開這個潮流。
離開自己的生活,去俯視自己的生活。
要敢去做。
只要我好好地寫出一本自己的文,有了文就會有錢。我之前匆匆忙忙寫著書,質量不高是為了錢。我在因為擔心賺不到錢而不去寫好文,不肯去磨。但實際上只要磨就有好文就有錢。我因為莫須有的壞結果而擔心,卻不肯邁出一步去嘗試。


↑這個人很重要????
1919韋伯臨終前的演講
《學術作為志業(yè)》




現(xiàn)代人,解除了魅力(去魅)
古代人解釋事情的時候是用詛咒啊劫數(shù)什么的,而現(xiàn)代人更偏科學一般的解釋。我們并不相信古代人的想法,只是把他作為一種口癖來用,就對方是相信巫術,我們不會。他們生病可能是去找巫師,而我們是去找醫(yī)生。
構成這個世界的基礎不是理性。(古代)
(現(xiàn)代)人們開始不斷地質疑那種魔力的東西,就逐漸祛魅了

祛魅是怎么發(fā)生的



在古希臘里有一個源頭,和宗教流變后,到了啟蒙運動一下子變成了一種主導力量

洞口里的人在沒有松綁之前就認為他們所看到的就是整個世界。







結果是怎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