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蘇術(shù)標準流程教學

心肺復蘇操作—筆記
發(fā)現(xiàn)附近有人倒地,需快速判斷患者是否需要緊急心肺復蘇,確認周圍環(huán)境是否安全,救治患者的同時,避免自己身處不必要的情況(如果在高速公路上救援,須提前進行交通管制作為特殊情況處理)將患者轉(zhuǎn)移安全地帶,第1點需要先評估患者的意識,跪于患者的一側(cè),讓自己的前正中線,與患者的乳頭重合,以保證后續(xù)的操作能夠方便進行,第2點需要在患者的左耳旁大聲進行呼喊,避免患者因為先天殘疾或者是損傷,導致一側(cè)的聽力明顯下降,進而影響了我們的呼喊效果,在呼喊同時,還需要雙手輕拍患者的肩膀,通過聽覺和觸覺,雙重刺激患者,如果患者沒有任何的反應,則判斷為無意識,需要馬上啟動應急救援,觀察旁邊是否有人,可請旁人撥打120,并且前往公共場所尋找AED(電子除顫器),施救人員可以解開患者衣物,開始評估患者生命體征是否正常,評估生命體征時,一手沿頸前正中線,甲狀軟骨側(cè)向自己平移0.5~1公分,置于氣管和胸鎖乳突肌內(nèi)緣,觸摸頸動脈搏動,判斷呼吸時,需臉頰靠近患者口鼻,傾聽患者是否有呼吸聲音?感受是否有氣流從臉部流過?同時一手掌置于患者胸口上3~5厘米處,作為參照,觀察患者有無胸廓起伏狀態(tài)(通常采用4音節(jié)計時法計時:4個音節(jié)計時一秒鐘,評估時間大于5秒,小于10秒)如患者大動脈搏動消失,自主呼吸消失,則需要立即開始胸外心臟按壓,將患者的四肢理順,解開衣領(lǐng),將患者置于硬地板上,檢查背部無堅硬物體,避免后續(xù)損傷患者背部,確定按壓點時,為雙乳頭連線與胸骨交點的位置(注:若是女性患者,可采取胸骨中下1/3,或者是劍突上兩橫指作為定位來源)定位后將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壓點,另一手掌重疊,先按壓的手掌4指翹起,避免按壓時壓斷患者的肋骨,保證雙手臂肘關(guān)節(jié)伸直,上臂垂直于患者的胸部,以髖關(guān)節(jié)為支撐點,讓施救者的上半身重量,作為按壓患者胸部的來源,避免勞累的同時保證了我們的按壓質(zhì)量,我們的按壓深度為5~6厘米,按壓頻率為100~200次每分,每一次按壓后,需要讓患者的胸廓充分回彈,但回彈時,不能夠讓你的手掌離開患者的胸部,避免彈跳導致胸骨被壓斷,通常還是以4音節(jié)計時法為參照,兩個音節(jié)計時半秒鐘,來控制作為施救者的按壓頻率,通常我們一個循環(huán)按壓30次,在每一次按壓的同時,需要時刻注意患者的面部狀態(tài),觀察患者是否有自主意識的恢復,按壓30次之后我們需要開放氣道進行通氣,此時檢查患者頸椎是否無損傷,將患者頭偏向一側(cè),用紗布紙巾衣服等,清理患者的口腔異物,避免口腔異物掉落,導致患者阻塞氣管,清理完成后,恢復患者的頭部,將一手掌根部置于患者的前額,另一只手托起患者下頜骨,從而開放患者的氣道,開放的標準是:下頜骨耳垂連線垂直于地面,則氣道開放成功,開放氣道后,施救人員需要在患者的口唇上貼一塊紗布,或者是只織布,保護自己的同時,保證通氣質(zhì)量(特殊情況除外)施救人員吹氣時需要平復呼吸,但禁止深呼吸,避免空氣量過大導致患者的肺泡損傷,吹氣時,需要整個口唇包繞患者的口唇。并且要捏住患者的鼻子,保證不漏氣,吹氣的同時還需要同時觀察患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來觀察我們的通氣是否成功進入患者的肺部,通氣時間需要大于一秒,因為如果通氣過快,可能會將氣體吹至患者的胃部而并沒有進入到肺部,吹氣后我們需要松開手指,讓患者胸口充分恢復回彈,然后再進行下一次的通氣,通氣結(jié)束之后,我們再進行30次的胸外心臟按壓,每按壓30次通氣兩次,按壓/通氣30:2,施救者一共要如此進行5個循環(huán),如果5個循環(huán)結(jié)束后,施救者需要再次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充分的重新復檢,患者大動脈搏動,恢復自主呼吸,擴大的瞳孔開始縮小,后唇甲床,由紫紺轉(zhuǎn)為紅潤,則患者復蘇成功,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cè)擺至復蘇后體位,避免患者蘇醒后,因為嗆咳或者是嘔吐,再次堵塞氣管,恢復患者的衣服,同時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等待醫(yī)護人員的到來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