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朋友,請君莫作等閑看!
3月25日晚八點,我與洛村黨員群眾一起守在電視機前,觀看《榜樣7》專題節(jié)目。通過節(jié)目,我們對王亞平的航天夢、林占熺的“幸福草”、路生梅的“風箏線”等8位黨的二十大代表的故事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來自各行各業(yè)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在于奮斗!
當今社會生活、工作節(jié)奏快,很多青年同志感覺未來的路充滿迷茫,找不到奮斗的方向,“不知道該怎么辦!”“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擺爛了!躺平了!”“太累了”……抱怨一直在口中,步子卻不肯多邁一步。如何才能夠改變現(xiàn)狀呢?
其實改變現(xiàn)狀的機會還是有很多的,如果你志于“學”,那就選擇繼續(xù)深造,努力在學術領域做出一番成就;如果你志于“行”,那就選擇去祖國邊疆地區(qū),在服務基層、服務人民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如果你志于平凡生活,那就先從自給自足柴米油鹽做起,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行業(yè),從學徒做起,給平凡生活增添一門生活技能,提供一項生活保障。盡管看到了“雙水村”外的世界,但并不妨礙我們回到“雙水村”做一份平凡的工作。路生梅醫(yī)生離開未來無限可能的首都,在陜西黃河邊上扎根就是一輩子;大國工匠艾愛國堅持在一線練本領、解難題,五十多歲時開始學習電腦基本操作;群眾“領路人”王傳喜放棄優(yōu)渥生活條件,回到家鄉(xiāng)致力于帶領左鄰右舍共同致富;張玉滾校長,與妻子一起扎根大山里的學校二十余載,他用一根扁擔把自己的青春“挑進”了深山,也把學生的未來“挑出”了大山。
青年朋友們,人生總是有舍才有得,舍棄安逸生活,你就有機會搏出精彩人生,不想吃生活的“苦”,你就得吃學習上的“苦”,擺在我們面前的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請不要在原地站著觀望、等待機會,行動起來,從最基礎的地方做起,艱苦奮斗,厚積薄發(fā),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或是專業(yè)領域的工作技能,相信我們未來必將在自己扎根的領域取得相應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