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有云“陰陽交泰”,為什么傳說泰山底下壓著地獄?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陰曹地府有兩處,一處是四川的酆都,而另一處就是泰山的蒿里山。
泰山雖然不是五岳中最高的,但是確實五岳中最出名的,歷朝歷代,不少皇帝登基都會選擇登泰山而祭天,因為傳說泰山是通天的,連接天地陰陽的地方,選擇在泰山祭天既是昭告天下“我是你們的王”,又是祈求上天賜一個太平盛世。
泰山主生死的觀念由來久遠,道教認為:神是高級的鬼,鬼是低級的神,也就是神鬼。
泰山神主管生與死的神權(quán)歷史,可上溯至先秦時期。
早在先秦時期,人們認為泰山是主管生死的地方,漢武帝還曾經(jīng)親自來到這里封禪。三國兩晉時期,出現(xiàn)了一位新的神叫泰山府君,類似于閻王,到了唐朝末年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十殿閻君,不過當時他們的神廟依然在泰山,還沒有去豐都城。
當時的蒿里山建有閻王殿、森羅殿、豐都廟、鬼門關(guān),陰陽界,天子殿,地獄等殿宇,奈何橋也在這里。
后來豐都鬼城的名氣越來越大,泰安蒿里山在戰(zhàn)亂中不斷的被破壞,曾經(jīng)神鬼文化文物被損毀,所剩無幾,所以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人知道泰安曾經(jīng)被稱為鬼都了。
易經(jīng)有云“天地交泰”“陰陽交泰”
古代的岳字的寫法就是上面一個“山”下面一個“獄”寫作“嶽”,而泰山腳下的泰安這座城市被“鬼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對鬼這種神秘的東西會感到邪乎、害怕,所以民間流傳著等身體不好的人最好別去泰山,否則會導(dǎo)致運勢更差之類的說法。
泰安被稱為鬼都之因:泰山自周末便有神仙傳說,先秦時出觀主管生死的泰山神,并成為陰陽交替之處。
東漢時,道教有,“泰山治鬼”之說,佛教傳入中原后,因佛經(jīng)云“人死后會到最高的山上,且山下就是地獄”。
晉代干寶《搜神記》、張華《博物志》均言泰山掌管生死,書中還有不少托夢做陰間泰山官職而應(yīng)驗的故事。晉陸機的《泰山吟》頌道:“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極周以遠,層云郁冥冥。梁父亦有館,蒿里亦有亭。幽岑延萬鬼,神房集百靈。長吟泰山側(cè),慷慨激楚聲。”
故,泰山即為最高山,山下蒿里山即為地獄。
古人認為:不論愚人賢人;平民百姓還是達官顯貴,死后的魂魄都被聚集到泰安蒿里山,“魂歸蒿里”就是這個意思,蒿里山即泰山前面的山。
古老的街區(qū),臟亂的環(huán)境,濃郁的松柏林,更加增添了一絲死亡的沉寂與可怕。聽說之前還有鬼像的,現(xiàn)在連點遺跡都沒了。
對于蒿里山的保護,可以說幾乎到了零保護的程度。山上僅存的一點石碑也已經(jīng)被歲月摧殘的不像了樣子。
泰安的好多神話故事,現(xiàn)在已經(jīng)空留其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