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星之彩》有感
星之彩——從尋常事物中誕生的異樣感往往最能直擊人的心靈,一想到這種恐怖可能就存在于我們的身邊我就不寒而栗
讀完了星之彩的短篇,內心的波瀾久久不能平息,最初了解到這個短篇還是聽說了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同名電影,沒能來得及看電影但也通過其它途徑對劇情有了一部分了解,那個時候便在心中對“來自星空的色彩”刻下了一縷期盼;之前還有幸觀賞了電影《湮滅》,湮滅帶給我的那種對常態(tài)恐怖片的顛覆感也是前所未有的,那種來自宇宙間的恐怖,在根本上從我們無法觀測出來的角度去把生物改造的行為帶給了我一種異常的驚悚感。
3月24日晚,讀完了星之彩短篇之后,意料之中的我失眠了,倒不是說是書中對這種宇宙間恐怖存在的概念引起了我無休止的思考和對作者的膜拜,只是單純的望著眼前泛著RGB微光的臥室以及閉眼后模糊陰影的那種朦朧感,讓我止不住的聯想到那來自群星之間散發(fā)著凋零氣息但卻又絢爛無比的一抹恐怖。
我有想過星之彩給我?guī)淼倪@股恐懼感的緣由是什么,我覺得它跟擬態(tài)生物(掠食)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的,雖然它們表現起來都是一樣的形式,它引發(fā)我恐懼的地方總結起來就是尋常事物中誕生的異樣感,而且這種異樣所帶來的變化是日復一日慢慢的浮現出來的。
電影湮滅的劇本多少應該都有借鑒星之彩的元素,甚至說應該就是從這里找來的靈感,但我覺得湮滅在這方面做出的改編是非常的到位的,它與星之彩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所描寫的那片異樣的土地會潛移默化的去改造里面的生命生物,把他們變成截然不同的東西,這一點上更貼近了我們人所能觸及到的范圍,更容易能讓人把自身帶入進去,不過同樣的好像也失去了克蘇魯神話當中的一些固有的特色,患得患失了屬于是,不過兩者同樣都給我?guī)砹私^佳的體驗。
談回星之彩小說本身,雖然在這之前我已經閱讀過很多怪誕有趣又不乏驚悚可怖的文章了,但在閱讀星之彩的時候仍舊是本能的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雖然往期的克蘇魯神話當中也描繪了不少無形的恐怖,但星之彩的故事中作者把這種無形的恐怖一定程度上的有形化了,奇異的色彩作為其表現形式實在是太過驚艷了。
對于我們來說顏色是在尋常不過的東西了,是無處不在的,對色彩來說我們早已習以為常,對于顏色來說我們只會看到一個東西之后去討論“它是什么顏色的?”但絕不會提一句,“它有沒有顏色?”
星之彩的故事就像是打破了這層有關顏色的壁壘,從一個及其富有創(chuàng)意的詭異角度去創(chuàng)造了一個來自宇宙中吞噬生命的恐怖之物,并且寄托于文字這個載體也能讓我對于那一抹光譜之外的存在更加的去進行一個想象,這一點也是我覺得克蘇魯神話系列為什么最好是去看文字的原因之一。
這次是看的短篇的小說,等到下個月一定買一下新編的克蘇魯神話4,希望能看到更多富有創(chuàng)意的文章吧,大概率又會大晚上的浮想聯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