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MIMO上行框架原則
在Rel-10 LTE-A中,支持緊湊的one-size-fit-all?基于碼本的上行MIMO系統(tǒng),其中上行grant(包含DCI?format4)包括單個PMI字段(以及RI)。此PMI表示UE用于預定UL傳輸?shù)膯蝹€預編碼矩陣。因此,采用寬帶上行預編碼。
對于NR MIMO,系統(tǒng)設計考慮了以下設計原則,匯總見表1:
1.?在各種場景中,在爭取單一框架的同時,促進多樣性和多路復用增益之間的靈活權衡。例如,所選MIMO傳輸方案可以配置為適應低速到高速UE。此通用框架用于:
1)?6GHz以上及sub-6GHz:通過潛在規(guī)范支持和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組合,可容納在6GHz以上(例如掃頻波束結構)使用模擬/混合波束賦形施加的特定設計限制。
2.?根據(jù)LTE的設計原理,在設計MIMO組件(如CSI報告和碼本)時假定使用雙極化天線陣列。
3.?在上行mimo用例中,要求高頻譜效率的eMBB是一個明確的用例。URLLC還可以從低階上行波束賦形中獲益。另一方面,由于mMTC UE是低成本、復雜度低、功率額定值較低的UE,因此它可能與mMTC無關。
1)?如果SC-FDMA的可能用例僅為mMTC,則可以假設OFDMA設計上行NR?MIMO。
4.?DL和UL NR MIMO的最大層數(shù)與LTE保持相同。由于高階SU-MIMO傳輸?shù)念l譜效率不太可能提高,因此沒有強烈的動機來增加每個UE的最大空間復用增益。

基于上述原則,可以進行以下增強:
1.支持動態(tài)(類似于Rel-10上行?MIMO)和半動態(tài)波束賦形,其中UE可以配置為兩種模式中的一種
2.支持上行MIMO的頻率選擇性預編碼,以及頻率非選擇性預編碼
?
類似于下行NR-MIMO,上行NR-MIMO將受益于圖1所示的動態(tài)和半動態(tài)波束賦形。然而,與下行不同的是,上行MIMO可能需要根據(jù)雙工方案不同地實現(xiàn)。
當在gNB或UE處可用精確的上行CSI時(例如,低UE速度和良好的小區(qū)隔離或小區(qū)間干擾協(xié)調),動態(tài)波束賦形尤其適用。在這種情況下,UE可以通過窄定向波束傳輸數(shù)據(jù),因為可以訪問準確的定向信息。對于FDD,gNB可以經由下行控制信道(例如UL?grant)向UE發(fā)送預編碼向量/矩陣(或向量/矩陣)的選擇。在接收到這種預編碼信息時,UE應使用相關聯(lián)的預編碼器將所請求的UL數(shù)據(jù)發(fā)送到gNB。該預編碼信息由gNB動態(tài)地更新。
半動態(tài)波束賦形尤其適用于在gNB或UE處上行CSI質量受損時(例如,高UE速度和差的小區(qū)隔離,其導致稱為閃光燈效應的突發(fā)性小區(qū)間干擾)。在這種情況下,gNB通過一組定向波束傳輸數(shù)據(jù)更為有利,因為UE只能指示近似的定向信息。為此,可以采用在頻域中的一組波束內的預編碼器(波束)循環(huán)。這種循環(huán)模式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用信號通知UE。相同的碼本可用于動態(tài)和半動態(tài)波束形成。

預編碼支持
為了支持動態(tài)波束賦形,可以使用基于碼本的MIMO傳輸,其中UL授權(包含相關DCI)包括單個預編碼信息(PMI)字段(連同RI)。該PMI指示UE用于調度上行傳輸?shù)膯蝹€預編碼矩陣。因此,一個預編碼器或波束賦形應用于該UE的所有調度PRB(“wideband”或頻率非選擇性預編碼)。Rel-10 LTE支持此功能,其中DCI?format4用于此目的。因此,該方案可方便地用于NR。
當UE被分配少量連續(xù)RB時,頻率非選擇性預編碼往往表現(xiàn)良好。然而,對于其他情況,頻率非選擇性預編碼是次優(yōu)的。例如,當上行系統(tǒng)帶寬較大或UE被分配了多個RB集群時,使用單個預編碼向量/矩陣將導致顯著的性能損失。
因此,支持用于上行NR-MIMO的頻率選擇性預編碼是有益的。然而,主要的困難與下行信令有關。如果將此信令作為DCI的一部分執(zhí)行,則所需的開銷將增加,因為PMI的數(shù)量將隨著更大的資源分配而增加。因此,應該限制每個DCI的PMI的數(shù)量,以避免過多的下行信令開銷。
對于半動態(tài)波束賦形,盡管一組(因此多個)預編碼向量/矩陣用于預編碼器循環(huán),但不需要在DCI上發(fā)信號通知多個PMI。相反,如果要動態(tài)地用信號通知預編碼器組信息,則可以使用指示預編碼器組的選擇的PMI字段。
TDD上行MIMO
當上下行互易性是可行的,例如對于TDD場景,UE可以從測量下行CSI-RS獲得上行信道的估計。在這種情況下,UE可以為給定的資源分配計算其自己的預編碼器。這似乎消除了經由下行控制信道發(fā)信號發(fā)送預編碼器信息DCI字段的需要,并且不需要額外的下行控制開銷。
然而,盡管UE能夠獲得上行信道的估計以導出其預編碼器,但是由于缺少上行干擾信息(主要是小區(qū)內干擾,其只能在gNB處獲得),該預編碼器計算可能不準確。這在上行多用戶MIMO(MU-MIMO)時尤其相關。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以gNB為中心的預編碼器計算以及下行信令。
因此,使用CSI-RS通過互易性來估計上行CSI對于TDD仍然需要研究。如果可以通過CSI-RS可靠地估計UL CSI,則不需要在DCI字段中包括預編碼器信息。
參考信號
與Rel-10?LTE類似,上行信道測量和解調分別由SRS和上行DMRS來促進。在功能方面,除了以下附加功能外,將共享LTE提供的框架。
為了便于在gNB處進行TDD的下行CSI測量(除了上行信道測量之外),SRS應設計為最多提供8個端口。這允許gNB在假設8個RX天線的情況下測量下行?CSI。因此,預計SRS容量將很高。另外,雖然周期性和非周期性SRS都可以被支持,但是非周期性SRS是默認的SRS操作,特別是對于高空間分辨率上行信道測量。SRS資源利用效率和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周期SRS主要用于鏈路維護。為了便于上行解調,上行DMRS被設計為每個UE最多4個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