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人這一生,該看透的五件事!
王陽明:人這一生,該看透的五件事!
?

無1量拿1磨智慧
無量阿彌智慧廣結善緣、頓悟人生,與您在此聆聽釋迦牟尼慧語,感悟世間冷暖。我在蓮花盛開的地方等你!
公眾號

在紅塵中修心、修行
人生五件事,早些看透,方能早些灑脫!
著名學者梁啟超說過:悠悠中國只有兩個半圣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半個是曾國藩。
這三人之中,又數王陽明最為傳奇。
他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一生豁達瀟灑。
他的為人處世,直到今時今日,仍帶給人們無數啟示。
梳理王陽明的一生,他步步走向圣人的過程,告訴我們,人生在世,這五件事該看透!
- 1?-
錢財名利,看淡是福
王陽明曾云,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意思是說,可以得到的東西,才是自己的;得不到的東西,不用刻意留藏。
這份瀟灑和通透,最值得世人學習。
關于王陽明,流傳有一段著名對話,他曾問老師:“何為人生第一等事?”
老師答,“當然是科舉考功名??!”
王陽明卻答:“人生第一等事,惟當讀書做圣人耳!”
他如此回答,也一生都在踐行。
他淡泊名利,專心學問,為國為民,才有后人綿延不絕的敬仰。
相反,西晉時期的石崇和王愷已經是巨富,卻不停地爭豪斗富。
聽聞王愷用糖水洗鍋,石崇就用蠟燭當柴火;王愷用紫絲裝扮道路,石崇就用更貴重的綢緞。
兩人爭來爭去,誰也不快樂。
恰如一句名言所講,如果你把財富當成上帝,它便會像魔鬼一樣折磨你。
其實,錢多錢少,夠用就行;富貴平淡,開心就好。
生活中還有許多美好的事可做,也有更重要的東西值得守護。比如平安,比如家人,比如快樂。
無論時代怎樣物欲橫流,人都應保持內心的從容,富了不驕奢,窮了也不懊惱,對錢財富貴淡然處之。
錢財雖好,不可貪戀;富貴誘人,不可著魔。看淡身外之物,才是做人的福氣。
- 2?-
與人交往,貴在心誠
王陽明曾云,惟天下之至誠,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深以為然,人與人交往,只有真心才經得起千般考驗。
史學者度陰山在書中評價王陽明:他有一種魔力,和人交談幾句話,就會讓人對他產生好感。
其實王陽明的人格魅力,就源自于他待人的誠心。
即便對方是一介匪首,而他時任江西巡撫,他也能誠心相待。
當時,被活捉的匪首謝志山要求見他,他便能坐下和對方真誠地交談,上論國法,下講情理,讓敵人輸得心服口服,最后謝志山心甘情愿伏法。
就如古語所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和人交往,心誠才靈。
想得到真心,就要付出真心。虛情假意待人,得來的也必然是虛情假意。
和人相交,若是處處講技巧,時時顯聰明,只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人與人交往,什么花言巧語,都不及一顆真心;什么手段伎倆,都不及一份真誠。
就像魯迅所說,情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敲打。
對人多些坦誠,少些算計。對事,多些誠懇,少些小聰明。
至誠勝于至巧,這才是最好的與人相交之道。
- 3?-
忠于自己,看輕流言
王陽明在《答友人》書中說,若夫聞譽而喜,聞毀而戚,則將惶惶于外,唯日之不足矣,其何以為君子。
意思是說,一個人被別人夸贊就高興,被別人詆毀就悲傷,總因為別人患得患失,那又怎能成為真正的君子?
是啊,人都有自己的路,要學會為自己而活,而不是活在別人嘴里??辞遄约?,忠于自己,才最重要。
今時今日王陽明的心學,被大家認可學習。
但當年,他在講學傳道的過程中,沒少被人質疑和笑話。
但他從來沒有絲毫動搖,始終鉆研心學,他也終成一代大家。
就像他自己所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任他功夫有進有退?!?/strong>
人這一輩子,免不了遇見形形色色的人,也避免不了被人閑話評價。
要學會一笑置之,而不是被人言左右。要專心腳下的路,而不是路人的指指點點。
永遠記住,日子須自己過,路要自己走。
- 4?-
外圓內方,智慧處事
黃炎培說過,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于錢,外圓內方。
王陽明處事,向來遵循外圓內方。
他做事講求方法,從不硬磕硬碰;但需要堅守正義時,他又比誰都堅定。
有一年,王陽明被奸臣陷害,皇上便派太監(jiān)們去調查他。
王陽明給他們擺了一桌酒席,談笑間他拿出兩封信。
原來當時寧王叛亂,這兩個太監(jiān)也卷入其中,信件正是他們和寧王的書信。
正當太監(jiān)戰(zhàn)戰(zhàn)兢兢時,王陽明當著他們的面燒毀了信件。
兩個太監(jiān)感激涕零,后來他們經常在皇上面前替王陽明美言。
無關大節(jié),他懂自保,會權衡。但在大是大非前,王陽明從沒有半點含糊。
為了彈劾當權太監(jiān)劉瑾,明知會被處罰,他依然冒死執(zhí)言。
也因此他被打入大獄,后來被發(fā)配至偏辟的貴州龍場。
他的圓潤,是為了事半功倍,是尋求好的結果;他的方正,是為了守住內心光明,是堅守正義。
正如有句名言講,有氣量的人總能掌握一種外圓內方,這是真正的智者需要做的事情。
做事講方法,才是真智慧;做人講原則,才是真君子!
靈活處事,是一種智慧;正派做人,是一種堅守。
- 5?-
逆境不懼,我心坦然
王陽明說過,于凡忿懥等件,只是物來順應,不要著一分心思,便心體廓然大公。
意思是說,對于不順心的事,坦然接受,不過分在意,心情就會自然平和。
他的一生,屢遭逆境,但始終坦蕩不懼。
科舉屢次落第,別人痛苦流涕,他卻說,“人以落第為恥,而我以落第動心為恥。”
因諫言被下獄中,別人惶惶不安,他泰然處之,推算周易,磨礪自己。
哪怕被人一路追殺,經歷生死劫難,他依然能坦然趕赴被貶的貴州。
被貶至蠻荒地貴州龍場,多少人郁郁而終,他卻教習當地風氣,學習論道,也有了著名的“龍場頓悟”……
每一次逆境,他都視之為磨煉,坦然處之,寵辱不驚。
就像他自己所說: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才能靜亦定,動亦定。
艱難困苦,最能磨煉人的心性修養(yǎng)。繁華利祿,最能體現人的境界高低。
人只要不懼逆境,始終保持一份好心態(tài),就沒有過不去的坎,闖不過的關。
▽
細思人的一生,不困于名利,才得自在和恬淡;
懂得付出真心,才能換來真情;
專心自己的路,才會日日精進;
處事外圓內方,才蛻變得成熟大氣;
艱難時亦從容,才不懼人生風雨;
這人生五件事,早些看透,方能早些灑脫!同意的點個在看,請您轉發(fā)分享,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