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讀紅樓夢|19 《紅樓夢》 ‘甄’時間線的分析



書中存在大量時間謬誤,讓很多專家學者頭疼不已。這些自相矛盾之處,如同一團亂麻,想要徹底理清,是不大可能的。其實我們大可不必為此煩惱。
《紅樓夢》是以夢幻為主題的超現(xiàn)實主義作品。
書中有真事也有假語,因而時間線也是虛虛實實真假呼應。
書中有甄事也有賈事,時間線也可分為甄線和賈線。
真假時間線相互交匯,營造出一種似夢似真的夢幻之感,而這些時間線模糊偏差的時候,也是隱寓出現(xiàn)的時候。
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此時黛玉年方六歲,賈雨村聽了冷子興的建議,第二天就去找林如海問路。
黛玉的母親賈敏去世后,林如海本想讓黛玉守制讀書,因黛玉年幼,家中無人陪伴,恰好賈家來人要接黛玉去住。于是林如海修下薦書一封,幫賈雨村打點好上下,便讓他陪黛玉一起乘船上京了。
可見黛玉進賈府時年方六歲。

黛玉時而像小孩子一樣,耍小性,生悶氣,時而如同李清照一般才思敏捷才華卓越,十多歲就能寫出《葬花吟》這么凄婉的詩詞了!
寶釵黛玉她們進賈府的年紀應該還很小,寶釵也就十三四歲,她們小小年紀,就博學多才心思縝密,過目不忘一目十行,都是基本的社交技能。
寶釵說話句句引經(jīng)據(jù)典,舉止端莊心性豁達,宛如世外高人。在幫惜春作畫時,說的那么詳細具體,一看就是個行家。
她單制冷香丸就至少要耗費三年時間。期間經(jīng)過這么多繁復的程序,時辰、天候、斤兩不能出半點差錯。這哪是十來歲小孩子能辦到的?

釵黛的知識能力和年紀是極不相匹配的。
她們小小年紀就能吟詩作賦,猜枚行令了,我們那個年紀還在疊紙飛機,玩泥巴,十八歲時還在為八百字的作文發(fā)愁,更別說寫詩了。
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書中角色也帶著一種夢幻之感。這本書又名《風月寶鑒》,表里皆有喻示。
書中故事也是一正一反,一真一假,時間線也是雙線并行的 。真假兩條時間線,也對應了‘表’, ‘里’喻示。
要想弄清這兩條時間線,須從書中兩個特色鮮明的角色入手。

香菱原名甄英蓮,她是前八十回中,貫穿始終的重要角色。
她天真善良,純真無邪,以她為軸則得到一個真實的時間線,而其中隱藏的則是甄家的故事。
第四回從門子口中,我們得知香菱五歲被拐,養(yǎng)到十二三歲被‘拐子’賣給了薛蟠。
香菱五歲那年,在元宵節(jié)走丟之后。甄士隱夫婦“思女構疾,大病一場,日日請醫(yī)療治。
緊接著又寫:
不想這日三月十五,葫蘆廟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鍋火逸,便燒著窗紙。此方人家多用竹籬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數(shù),于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
急得士隱惟跌足長嘆而已。只得與妻子商議,且到田莊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盜蜂起,無非搶田奪地鼠竊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難以安身。
士隱只得將田莊都折變了,便攜了妻子與兩個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葫蘆廟的一場大火,將甄家燒成了白地。負責照看香菱的名叫霍啟,諧音禍起。香菱的走丟也是甄家禍事的起因。
香菱被拐子拐走后。甄士隱變賣家產(chǎn),到鄉(xiāng)下去住,又遇天災人禍,難以安身,只得投奔到岳父家去。
從甄士隱落魄到投奔岳父,沒說過了多久,但從, ‘偏值’, ‘近年’, ‘只得’,可知這些故事是連續(xù)發(fā)生的,也就是大概過了一年左右的時間。
香菱此時應該已經(jīng)長到六歲了。
甄士隱投奔其岳父后,過的很不如意。
那封肅便半哄半賺,些須與他些薄田朽屋。士隱乃讀書之人,不慣生理稼穡等事,勉強支持了一二年,越覺窮了下去。封肅每見面時,便說些現(xiàn)成話,且人前人后又怨他們不善過活,只一味好吃懶作等語。士隱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驚唬,急忿怨痛,已有積傷,暮年之人貧病交攻,竟?jié)u漸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來??汕蛇@日拄了拐杖,掙挫到街前散散心時。忽見那邊來了一個跛足道人,瘋癲落脫,麻屣鶉衣。
時間過了一二年后,甄士隱遇跛足道人,被其度化。
此時香菱也已長到八歲。
第二回賈雨村衣錦還鄉(xiāng),無意中看到嬌杏。
于是遣人來問,封肅忙陪笑道:“小人姓封,并不姓甄。只有當日小婿姓甄,今已出家一二年了,不知可是問他?
封肅說甄士隱已經(jīng)出家一兩年了。
此時香菱應長到十歲左右了。
賈雨村遣人送了兩封銀子、四匹錦緞,答謝甄家娘子,又寄一封密書與封肅,轉托問甄家娘子要那嬌杏作二房。
批書人說:【謝禮卻為此。險哉,人之心也!】
說明賈雨村贈的謝禮,甄家娘子不僅得不到,反而失去了服侍丫鬟。
賈雨村迎娶了嬌杏之后,承諾要找回甄家父女。天緣湊巧,當他們再次重逢之時,卻也是形同陌路。

第二回 介紹賈雨村時。
今已升了本府知府,雖才干優(yōu)長,未免有些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員皆側目而視。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尋了個空隙作成一本,參他生情狡猾擅纂禮儀,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結虎狼之屬,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語。龍顏大怒,即批革職。
賈雨村上任一年后被罷免,雖然憤憤不平卻裝作若無其事,四處游歷尋找機會,又在林府做了一年西賓。
這距賈雨村迎娶嬌杏已過了兩年。
此時香菱應長到了十二歲。而葫蘆案發(fā)生時,香菱正好十二三歲。
這一年,黛玉因母親去世,連日不曾上學。
雨村閑居無聊,每當風日晴和,飯后便出來閑步。這日,偶至郭外,意欲賞鑒那村野風光。忽信步至一山環(huán)水旋、茂林深竹之處,隱隱的有座廟宇,門巷傾頹,墻垣朽敗,門前有額,題著智通寺三字。門旁又有一副舊破的對聯(lián),曰:
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敦城敦敏以及其好友張宜泉詩中提到,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悼紅軒,是個頹敗荒僻,野草叢生,山水環(huán)繞的地方,據(jù)考證,曹雪芹曾寓居在一座破廟里,以賣字畫為生。
這一段對智通寺的描寫,也像極了他當年的處境。賈雨村偶遇的年邁老僧,大概就是曾經(jīng)資助過他的甄士隱。
這年賈雨村在荒廟里,遇到一位正在煮粥的龍鐘老僧。賈雨村見那老僧既聾且昏,齒落舌鈍,所答非所問。不耐煩,便仍出來。

接著賈雨村在野店偶遇冷子興,兩人談論起寧榮兩府的事,提到黛玉六歲,而寶玉則是七八歲。
賈雨村陪黛玉上京之后,得到賈政舉薦后,題奏之日輕輕謀了一個復職候缺,不上兩個月金陵應天府缺出,便謀補了此缺,拜辭了賈政擇日上任去了,剛一下馬就接到一樁命案。
乃是兩家爭買一婢各不相讓,以至毆傷人命。
而黛玉剛進榮國府,次日就聽到薛蟠仗勢毆傷人命的消息,此時馮家已告了一年。
按賈雨村得到賈政舉薦,題奏之日,輕輕謀了個缺,兩個月后便補缺上任,算上路上的時間,這也要一年左右,與馮淵命案一年沒人敢問相吻合。
賈雨村因為剛到任不了解世情,草草接了此案,虧門子提醒才沒辦下錯事,后來靠乩仙批斷,胡亂判了,又趁機討好了王子騰與賈政。
作者接著寫道:
那時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虧賈雨村維持了結,才放了心。又見哥哥升了邊缺,正愁又少了娘家的親戚來往,略加寂寞。過了幾日,忽家人傳報: 姨太太帶了哥兒姐兒,合家進京,正在門外下車。
黛玉入賈府,賈雨村赴任,薛蟠打死馮淵,馮家告狀,寶釵侍選,香菱上京,作者安排的十分緊湊,條理分明相互關聯(lián)。這幾件事也應是同一年發(fā)生的。
薛家上京的時間,曹雪芹做了模糊處理,只說在路不記其日。
因為這是一段神奇的時間。按理黛玉進榮國府后,過了五六年,寶釵才來的,
用寶玉的話說就是,兩個一桌吃一床睡,長的這么大了,他是才來的,豈有個為他疏你的?
第三回襲人欲向黛玉展示通靈寶玉,黛玉沒來得及看就睡下了,次日就聽到薛蟠打死人命的事。其實這應過去了五六年才對,但這又與賈雨村很快上任矛盾。
這段時間是很難理清的。
黛玉上京,賈雨村赴任,薛蟠毆傷人命,寶釵侍選,薛家搬進梨香院,葫蘆僧亂判葫蘆案,這些故事相互關聯(lián),然而時間卻相互沖突。
而時間線是小說的命脈,曹雪芹處理的卻是那么混亂無序。
這與他花費的精力和心血!與他真實合理的寫作觀!與他樸素自然、傲岸孤高的性格,是完全不相符的。
林黛玉六歲時,寶玉只有七八歲,而香菱已經(jīng)十二三歲了。在書中香菱是和寶釵、襲人、平兒一般大的年紀,比寶玉大兩歲。照這樣算,香菱可不只比寶玉大兩歲,應該大五歲才是。

很多人為《紅樓夢》的時間線抓心撓肝,耗盡心力,想要理清故事發(fā)生順序,結果發(fā)現(xiàn)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里面的謬誤實在太多了。甚至有人提出要重新改寫《紅樓夢》,讓這部作品看著更為合理一些。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如此,這本就是一個夢,何必擾了它呢?
從香菱這條時間線來看,作者寫作邏輯十分嚴謹,一絲不亂。說明曹雪芹不是不注重時間線。只是因為他要隱藏真事的同時,又要保持原有故事的真實性,所以故意模糊了時間安排。而書中所隱藏的‘甄事’便是從這里開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