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表達需求怎么辦?先要警惕4個錯誤的教導方式
昨天看到一位星媽令人揪心的留言。小朋友飛飛(化名),4歲,自閉癥。飛飛媽媽這段時間一直在教兒子表達需求,“我要吃餅干”、“我渴了”、“我要上廁所”…可是小朋友怎么也學不會。這一次他還出了意外,自己爬高拿餅干,小臉摔青了一塊...
?

為什么天天教自閉癥孩子表達需求,卻總是沒什么效果?
?
誤區(qū)一:經常教孩子一些寬泛性的詞
拿“我要吃餅干”這句話為例?!耙?,這是一個十分寬泛的詞,孩子只會說“要、要、要”,要什么、向誰要?孩子無法表達出具體的名稱,他人沒有辦法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
★?建議:最開始時,避免教孩子寬泛性的詞,從指向性強的字、名詞、動詞入手。
?
?
誤區(qū)二:過早的教孩子用長句子提要求
如果孩子處于用名詞表達的階段,“餅干”,家長卻教孩子說“我要吃餅干?!焙⒆佑洸蛔〔徽f,句子的含義也不能理解,這種情況下長句子就只能等于“咒語”。所以,我們首先要考慮孩子的認知和語言能力,把提要求的句子盡量簡化。
?
例如,孩子喜歡吃餅干,“餅干”是孩子的真實需求,是他說話的動機。那就從“餅干”開始教,當孩子學會自己說“餅干”來提要求后,再教他“吃餅干”,之后擴展句子“我要吃餅干”。
誤區(qū)三:不同的家長用不同的教法
孩子想吃餅干,媽媽教的是“叫媽媽”,孩子叫完媽媽就能得到餅干;爸爸教的是“要”,說完“要”就能得到餅干;奶奶教的是“打開”,說完“打開”就能得到餅干。以后,孩子想要餅干,孩子可能會說:“媽媽”、“要”、“打開”,但是別人卻不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孩子就開始出現(xiàn)哭鬧行為。
?
★?避免教學分歧,教的內容要是孩子真正想要的東西。
?
?
誤區(qū)四:過早的加入了稱呼
孩子想吃餅干,媽媽會教孩子說“媽媽,我要吃餅干”。但是,孩子還不能分辨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稱呼,在他的認知里,只要說了“媽媽,我要吃餅干”,就可以得到餅干。當孩子想要餅干的時候,看到爸爸也會喊“媽媽,我要吃餅干”。
?
★加入稱呼需要在孩子的認知能力可以辨別”媽媽“”爸爸“”你“”我“時才用。
?

?
注明:文章以科普為目的,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請聯(lián)系刪除。
?
?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