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史·淳王傳
淳忠武王姓林氏,諱思意,吳州陽明郡人也,字子玉。少孤,家貧無以為學(xué),其母親授經(jīng)義以教之。及長(zhǎng),性疏闊,好游逸,友愛仁人,里人以為賢。郡守辟王為僚屬,王三辭而不往,郡守乃罷。
紹康十三年,宣祖召天下能者至京應(yīng)試,以為朝廷選賢舉能。王往試之,諸科皆有佳績(jī),宣祖嘉之,使試為博望苑北院諸子長(zhǎng)。及明年,罷去。
十四年夏,王從嘉王征,戰(zhàn)不利,毋得賞。
十五年,王從桓王征,斬?cái)城鯏?shù)百十,宣祖賜為列侯,加武威將軍銜。
十六年,東夷來犯,王與諸王侯大臣奉宣祖命往御之,退敵三百余里,益封為徹侯。
十七年,王任蕭郡尉,復(fù)召入京,宣祖命掌侍衛(wèi)親軍步軍司,頗有功。
東夷又犯,竟破京師,宣祖與諸大臣皆逃死,百姓紛起為亂。王乃與諸王侯奉太祖即大位,人心遂安。
太祖正位,封王為武鄉(xiāng)侯、馬步三軍都督,使持節(jié)、參知政事。
開平二年,王平南息,加爵為武功縣侯。
開平五年,王又平北息,再加爵為武功郡王。
開平七年,王從征南境,所過皆降,無敢舉兵應(yīng)者。太祖大悅,益封王為淳王。
世宗靖難,王欲往征,未及上疏而病,不得行,后遂不復(fù)入朝矣。
贊曰:淳王志慮忠純,身歷五主而不改其志,不為仁人者乎?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