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別錄醫(yī)生:什么是藥源性血小板減少癥?引發(fā)它的藥物都有哪些?
藥物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癥 (DIT) 是一種罕見但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當某些藥物導致血液中的血小板數(shù)量減少時就會發(fā)生這種情況。 血小板對于凝血和防止出血至關重要,因此血小板計數(shù)低會導致出血過多和瘀傷。 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什么是藥物性血小板減少癥、可引發(fā)它的藥物、如何診斷和治療以及可采取的預防措施。

藥物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癥可由多種藥物引起,包括抗生素、抗凝劑、利尿劑和非甾體抗炎藥 (NSAID)。 DIT 的機制因藥物而異,但通常涉及形成與血小板結合并導致其破壞的抗體。 在某些情況下,藥物會直接損害骨髓,這是血小板生成的場所,導致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
根據(jù)發(fā)表在美國血液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與 DIT 相關的最常見藥物是肝素、奎寧和磺胺類藥物。 肝素是一種常用于防止血栓形成的抗凝劑,但它也會導致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從而導致稱為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癥 (HIT) 的病癥。 奎寧是一種用于治療瘧疾和腿部抽筋的藥物,但它也會導致 DIT。 磺胺類藥物是一類也可引發(fā) DIT 的抗生素。
據(jù)報道可引起 DIT 的其他藥物包括青霉素、頭孢菌素和萬古霉素等抗生素,速尿和氫氯噻嗪等利尿劑,以及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 用于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化療藥物和免疫抑制劑也可引起 DIT。
DIT 的癥狀從輕微到嚴重不等,可能包括瘀傷、瘀點、流鼻血、牙齦出血、月經(jīng)大量出血、尿液或大便帶血,以及因割傷或受傷導致的長時間出血。 在某些情況下,DIT 會導致危及生命的出血,例如內(nèi)出血或腦出血。 如果您在服藥期間出現(xiàn)任何這些癥狀,請務必立即就醫(yī)。
DIT 的診斷通常包括體格檢查、全血細胞計數(shù) (CBC) 和其他血液測試,以測量血小板計數(shù)、血小板大小和其他血液凝固標志物。 您的醫(yī)生也可能會進行骨髓活檢以檢查血細胞生成是否異常。 在某些情況下,您的醫(yī)生可能會進行藥物依賴性血小板抗體測試,其中包括將您的血液與可疑藥物混合,并觀察它是否會導致與血小板結合的抗體的形成。
DIT 的治療取決于病情的嚴重程度和根本原因。 如果引起 DIT 的藥物對您的健康至關重要,您的醫(yī)生可能會建議改用替代藥物或調(diào)整劑量。 在嚴重的 DIT 病例中,治療可能包括住院治療和輸血以增加血小板計數(shù)。 如果 HIT 是由肝素引起的,您的醫(y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替代抗凝劑,例如阿加曲班或磺達肝癸鈉。
DIT 的預防包括仔細監(jiān)測藥物使用和識別血小板減少癥的體征和癥狀。 在開始任何新藥治療之前,患者應告知醫(yī)生任何 DIT 或其他出血性疾病的病史。 如懷疑DIT,應立即停藥,并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