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quán)爸媽的愛情:母親擔(dān)心拒絕求婚會被殺全家,才嫁給了孫權(quán)父
眾所周知,東漢社會是一個徹底的身份社會。
用大白話說,東漢社會的階級固化問題那是相當(dāng)嚴(yán)重,用鉆頭鉆都不一定能鉆開的那種。
可以說三國時代有名有姓的人物,尤其是孫堅、曹操、袁紹、袁術(shù)、董卓、皇甫嵩……這樣所謂三國早期的人物,個個都是有背景的。
以董卓為例,雖然《三國志》與《后漢書》都沒有明確記載,但是裴松之引《英雄記》里可是明確提到了董卓的父親曾經(jīng)擔(dān)任過“潁川綸氏尉”。
編輯搜圖
而到了董卓青年時期,董家已經(jīng)相當(dāng)富裕了,董卓甚至可以請朋友吃自家的耕牛,而且家里還有錢供董卓練武,“卓有才武,旅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射?!?br>
而董卓的“上級”皇甫嵩就更了不得,自己父親是雁門太守,叔叔是度遼將軍;妥妥的高官后人。
袁紹與袁術(shù)兄弟以及曹操就更不需要我饒舌了。
編輯搜圖電視劇里的孫堅
那么,孫堅是什么背景呢?
不得不說,孫堅在“三國早期英雄”里出身是最低的,因為根據(jù)《三國志·吳書》記載,孫堅家族只是“世仕吳,家於富春?!?/p>
這個“吳”,可不是吳國,也不是吳郡,而是吳縣。
換言之,孫堅之前,孫氏家族至少有兩代人在吳縣擔(dān)任小吏。
為什么說是吳縣,而不是吳郡呢?
我們可以對照一下《三國志·蜀書》里是怎么介紹劉備家族的:
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范令。
兩相比較,大家可以明顯看到如果孫堅家族世代出仕吳郡,那么作為吳國的史官,是不可能不記載孫氏皇族這么“露臉”的事情的。
肯定要和陳壽一樣,寫清楚孫堅的爺爺是誰,父親是誰,曾經(jīng)在郡里擔(dān)任過什么重要職務(wù)。
但是《吳書》里只是輕描淡寫的說孫堅家族“世仕吳,家於富春”,這說明孫堅的祖父和父親都只是吳縣的小吏,甚至是衙役,所以才只能輕描淡寫。
編輯搜圖
可就算孫堅家族出身很低,孫堅也不至于成“高曉晨”吧?
這就要從孫堅年輕時的兩件事情說起。
《三國志·吳書》記載了孫堅年輕時一段神奇的經(jīng)歷:
(孫)少為縣吏。年十七,與父共載船至錢唐,會海賊胡玉等從匏里上掠取賈人財物,方於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進(jìn)。堅謂父曰:“此賊可擊,請討之?!备冈唬骸胺菭査鶊D也”堅行操刀上岸,以手東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羅遮賊狀。賊望見,以為官兵捕之,即委財物散走。堅追,斬得一級以還;父大驚。由是顯聞,府召署假尉。
這段文言文說的是孫堅在17歲之前就擔(dān)任了縣吏,很有可能是接的他父親的班;17歲的時候,孫堅與父親坐船到錢塘,看到岸上有海賊公然分贓,孫堅就告訴父親,他能干掉這些海盜,孫堅父親讓他不要沖動,可是孫堅卻自己提刀上岸,故意大呼小叫的指揮,裝著率領(lǐng)官軍圍剿這些海賊,海賊真以為是官兵追捕,于是就四散逃跑,17歲的孫堅提刀追殺,還真殺了一個海盜;他不僅殺了一個海盜,還把這個海盜的頭割了下來。從此,孫堅名聲大噪,還成了吳縣代理縣尉。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這段記載表面上看是宣揚(yáng)孫堅的武勇,但是請大家想深一層,孫堅當(dāng)時只有17歲,甚至很可能是虛歲,他不僅嚇跑了一群海盜,還提刀殺了一個海盜,并且割下了他的頭顱,更大可能是掛在腰上。
不滿17歲的少年,渾身是血,腰上掛著一顆頭顱。
這畫面是不是怎么看怎么詭異?
如果說這一段記載還不足以完全說明問題,我們可以看另一則記載,這一則記載同樣出自《三國志·吳夫人傳》:
孫破虜吳夫人,吳主權(quán)母也。本吳人,徙錢唐,早失父母。與弟景居。孫堅聞其才貌,欲娶之。吳氏親戚嫌堅輕狡,將拒焉,堅甚以慚恨。夫人謂親戚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有不遇,命也?!庇谑撬煸S為婚,生四男一女。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這段文言文同樣不難理解,孫堅聽說錢塘吳家有一名姑娘很漂亮,于是想去求婚;但是吳家人嫌棄孫堅“輕狡”,于是拒絕了孫堅的求婚,而孫堅又羞又怒;吳夫人知道后,就告訴自家親戚,不要因為我的婚事給大家惹禍,就算我婚后不幸福,那也是我自己的命;就這樣,吳家重新同意把吳夫人嫁給孫堅。而孫策、孫權(quán)都是吳夫人所生。
這段記載可不僅僅說吳夫人是被迫嫁給孫堅的,而是透露了許多信息。
比如說提到當(dāng)時孫堅給社會大眾的第一印象就是“輕狡”。
那么,什么是“輕狡”?
漢語詞典的釋義是:輕佻而狡詐。
編輯搜圖
而《后漢書·楊終傳》則是這么的:
黃門郎年幼,血氣方盛,既無長君退讓之風(fēng),而要結(jié)輕狡無行之客,縱而莫誨,視成任性,鑒念前世,可為寒心。
從楊終傳的記載可以看到,在東漢時,人們普遍認(rèn)為“輕狡”的人道德水平都很低,沒有什么操守。
更何況史料在談到孫堅求親被拒后,很快就展現(xiàn)了自己“無行”的一面:
堅甚以慚恨。夫人謂親戚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有不遇,命也?!?/p>
吳夫人在家里是怎么知道孫堅惱羞成怒的?十有八九是孫堅求親被拒后到處宣揚(yáng)自己要報復(fù);而作為僑居錢塘的外地人,吳夫人擔(dān)心得罪了孫堅這個“高曉晨”給錢塘的親戚找來滅門之禍,于是才心不甘情不愿的答應(yīng)嫁給孫堅。
孫堅這種“輕狡無行”的脾氣從沒有收斂,孫堅后來相應(yīng)號召起兵討董之時,第一個殺的是平時依仗家世和出身看不起自己的荊州刺史王叡
堅亦舉兵。荊州刺史王叡素遇堅無禮,堅過殺之。
根據(jù)裴松之注釋記載,王叡其實也并沒有怎么羞辱孫堅,只是看不起“縣吏”出身的孫堅,對待孫堅很輕慢,結(jié)果孫堅就覺得自己受了奇恥大辱,起兵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殺王叡;其實王叡也正準(zhǔn)備響應(yīng)號召起兵討董。
編輯搜圖
當(dāng)王叡哀求孫堅求饒時,孫堅表現(xiàn)的非常冷酷,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王叡有什么死罪,但是王叡必須死:
叡先與堅共擊零、桂賊,以堅武官,言頗輕之。及叡舉兵欲討卓……兵進(jìn)及樓下,叡見堅,驚曰:"兵自求賞,孫府君何以在其中?"堅曰:"被使者檄誅君。"叡曰:"我何罪?"堅曰:"坐無所知。"叡窮迫,刮金飲之而死。
后來,孫堅又因為南陽太守張咨不愿意供應(yīng)他麾下幾萬軍隊的糧食,直接殺了張咨。
這樣性情的孫堅,如果吳夫人家族真的拒絕了孫堅的求婚,那么吳家的下場可想而知。
最后,為什么說孫堅的祖父、父親在吳縣擔(dān)任“小吏”,就一定是“高啟強(qiáng)”呢?
這是因為在古代,縣里的衙役和胥吏本來就是處于灰色地帶,很多胥吏其實就是當(dāng)?shù)亍昂诶洗蟆薄?/p>
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如果沒有在祖父、父親身邊的耳聞目染,沒有家族在當(dāng)?shù)氐膭萘Γ瑢O堅是怎么養(yǎng)成“輕狡”的性格的?又是怎么在當(dāng)?shù)赜小拜p狡”的名聲?
為什么吳夫人擔(dān)心不同意孫堅的求婚就會給家族招來滅門之禍?
很顯然,在當(dāng)?shù)匾欢ㄊ橇鱾髦|怒了孫堅以及孫氏家族的恐怖后果,而吳夫人一定也聽說過。
綜上所述,孫堅家族雖然在三國群英里出身屬于最低位的那一檔,但是這個“最低”也是相對于袁紹“四世三公”、曹操的“太尉之子”、劉備“漢室宗親”而言。
以東漢普通人而言,像孫堅這樣累世縣吏的家族已經(jīng)是“天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