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思維124 北宋君臣默契
?? ? ? 第一百二十四集的主題是北宋君臣默契,內(nèi)容非常值得宋史歷史愛好者參考。中學歷史教科書寫到宋史必定會提到澶淵之盟,接下來就跳到了王安石變法。本集節(jié)目補完歷史教科書沒有寫的事,羅胖講述北宋中期皇帝與臣子之間的關係。
影片
羅輯思維 124 君臣一局棋
宋朝的特性
明清皇權集中,臣子不好做。唐朝以前皇帝不好做。宋朝是君臣之間權力最平衡的朝代。
北宋中期言論比較自由,文人寫的文章都比較大氣。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張載「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宋朝的大臣比較有人權,明朝皇帝可以廷杖大臣,對於宋代人來說是難以想像的事情。
宋代皇權鞏固,很少有大權旁落的情況。
宋代的官制同一個時期有可能有多個宰相,也有獨相的時候。
宋代大臣制衡皇權的方法
人際關係
李沆是宋真宗的老師,李沆敢與宋真宗唱反調(diào),開會的時候李沆總是說當前局勢的壞話,李沆認為皇帝要時時刻刻警戒。
王旦是宋真宗的好朋友,宋真宗非常信任王旦,重要事務都會先問王旦應該如何處理。
強勢態(tài)度
寇準擺出強勢態(tài)度逼宋真宗御駕親征,才有澶淵之盟。因為澶淵之盟寇準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真實的寇準是性格激烈毀譽參半的人。
編寫書籍
王欽若說寇準壞話打倒了寇準,王欽若被認為是小人。王欽若也有做好事,宋真宗願意讓王欽若當宰相還是有原因,王欽若修歷代君臣事跡《冊府元龜》,透過書籍影響皇帝。
祖宗之法
宋神宗時期有一次對西夏戰(zhàn)爭大敗,宋神宗想殺一位糧官出氣,范仲淹認為依據(jù)「祖宗之法」不可以殺士大夫,阻止皇帝殺人。范仲淹這麼做也是為了自己,皇帝若是生氣就可以亂殺人,惡例一開有可能有一天就換自己被殺了。
北宋皇帝配合
北宋臣子有各種方法能夠制約皇權,也要皇帝有品願意配合,君臣之間有默契才能生效。到了明代皇權集中,皇帝有詔獄與廷杖,皇帝要翻臉無情,臣子拿皇帝一點辦法也沒有。
我認為英國有貴族制衡國王,國王才會想要遵守《大憲章》,白紙黑字彼此說清楚講明白才好做事。中國古代皇權沒有制衡,出現(xiàn)朱元璋這種沒品的皇帝,臣子與人民就要倒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