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道德經(jīng)》:得寵和受辱,為什么都會讓人驚慌失措?
【原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我讀經(jīng)典】
第一句話: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古文今譯:什么叫做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慌失措?得寵仍是下等的,得到恩惠感到心驚不安,失去恩惠也覺驚恐慌亂,這就叫做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慌失措。
我的理解:無論是得寵還是受辱,本質上并無不同,都是對人的尊嚴的挫傷,被剝奪了人格的獨立與完整。
在得寵者心里,覺得這是一份意外的殊榮,既然已經(jīng)得到了,比如各種好處、利益或位置,又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擔心再失去,所以在施恩的人面前誠惶誠恐,曲意逢迎,說話都沒了底氣,因而自我的人格尊嚴無形地萎縮下去。
因此,一個重視自己身體的人,不可為物情所累,而困擾于世俗的寵辱,因此而生起得失之心。不經(jīng)受別人的賜予,那么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獨立而完整的人格。
所以老子曰:“寵為下”,得寵也是卑下的,并不光榮的。

第二句話: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古文今譯:什么叫做重視身體好像重視大患一樣?我所以有大患,乃是因為我有這個身體,如果沒有這個身體,我會有什么大患呢?
我的理解:也就是說,“身”是一切的根源,我有大患是因為我有這個身體,所以防大患,應先“貴身”,即重視自己的身體。
一般來說,外患的由來都在于“為目”,就是人們對各種聲色貨利的貪求。如果“貴身”,自然就可減除許多外患?!拔拿髌渚?,野蠻其體魄”,就是要讓我們強身健體,才能不懼風雨!
《莊子》中有一句話:“雖富貴,不以養(yǎng)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闭f的是,人處富貴中時,不以養(yǎng)而傷害自己。相反地,人在貧賤之時,就要為生活而賺錢,可也不能過分的勞累,而損害自己的身體。

第三句話: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古文今譯:所以能夠以貴身的態(tài)度去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給他;以愛身的態(tài)度去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委托給他。
我的理解:就是說,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者,首要在于“貴身”,能夠不以寵辱榮患損易其身,不求聲色貨利,不胡作妄為,才可以擔負重任。比如,這可以看一個人能否擔任公司的重要崗位。
在生活中,一個連自己身體都不愛惜的人,通常都是有問題的。不把自己當回事,又怎么會把別人當回事呢?這樣的人所處位置越高,很可能對民眾的傷害就越大。
所以,能把天下看作和自己身體一樣貴重,以愛己之心,來愛惜天下的民眾,這樣的領導才可以把天下委托給他。

......
用經(jīng)典智慧,駕馭現(xiàn)實生活中的困惑和難題,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嗎?歡迎留言交流,我們一起學習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