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14]
【14】
【心理成長】
《走神的藝術(shù)與科學(xué)》—— [新西蘭] 邁克爾·C.科爾巴里斯

感謝陪伴~
【摘】
(A)
·走神的核心要素——【記憶】
·研究表明,我們的思想每天有一半的時間都在走神
·走神時大腦的血流只比精神集中時低5—10個百分點
·【自然賦予我們思維】,使我們不會成為依照固定程序行事的機器人
(B)
·導(dǎo)致我們分心游神的“罪魁禍首”、大腦內(nèi)掌握短期記憶與位置的器官——【“海馬體”】~讓人類擁有了【理解與欺騙的雙重能力】~即使我們陷入無意識的睡眠,大腦中的記憶仍在不斷改變、重組
·走神不僅可以【讓大腦休息和放松】,還可以【給沉悶的生活增添一絲樂趣】、【進行思想的時間旅行(在過去經(jīng)歷的基礎(chǔ)上暢想未來,形成關(guān)于自身存在意義的持續(xù)性的觀念)】、【進入別人思想的能力】、【增強我們對他人和社會的理解】
(C)
·【在公開場合侃侃而談的能力】是獲得地位和影響力的手段
·我們已經(jīng)跨入了一個新的教育時代,這個時代【推崇創(chuàng)新和解決問題】,不再提倡“死記硬背信息和數(shù)據(jù)”
·如果說人的思想有什么獨特之處的話,那就是【構(gòu)建復(fù)雜故事的能力,并通過語言將這些故事與他人分享】
(D)
·在不斷適應(yīng)現(xiàn)有生活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片刻逃離現(xiàn)實,去反思過去的教訓(xùn),理解別人的想法,思考未來的可能】
·(《錢伯斯字典》(The Chambers Dictionary))【漫游】:不及物動詞。走失,偏離正道、討論的主題、注意力的焦點等
·【魔音繞耳綜合征】—往往,我們的腦海中會不斷重復(fù)某個曲調(diào)或某段旋律,久久不能散去,就像卡殼的唱片似的,而那首煩人的歌曲被稱為“耳朵蟲”
(E)
·【記憶是個靠不住的證人】
·【樹葉太多,反而會看不見樹木的軀干】
·【記憶為聯(lián)想提供了素材】,從而賦予了我們【回顧過去、構(gòu)建未來、產(chǎn)生想象的能力】
·如果說謊的人相信謊言是真的,并且和說真話一樣平靜地說出謊言,那么說謊人和聽眾都無法辨認真假
(F)
·記憶的構(gòu)造至少包含三層結(jié)構(gòu):
【(基礎(chǔ))習(xí)得的技能】
【知識~對世界認知的集合】
【關(guān)于我們生活中特定事件的記憶~情景記憶】
·(認知心理學(xué)大師 烏爾里克·奈瑟爾)【記憶】并不像回放磁帶或者欣賞圖畫,它更像【講故事】~記憶的故事經(jīng)常會直指過去,同樣也會引向未來
(G)
·即使是本能也是【未來導(dǎo)向的】
·記憶是游走于過去的思緒,同樣也可以漫步到未來
·【在湖中心游泳】~沒有什么事物讓你駐足,也沒什么相關(guān)
·我們精神上穿梭于過去未來的能力,加上此二者間平穩(wěn)的延續(xù)性,便奠定了我們的時間觀念
·【盡管我們的實際壽命被禁錮于生死之間,我們的精神之旅卻可以超越生死】~通過過去的記錄和文本等
(H)
·【心靈感應(yīng),又稱超感知覺 (extrasen-sory perception),簡稱ESP】~(英國物理學(xué)家 約翰·斯圖爾特·貝爾 John Stewart Bell)
【貝爾定理】:任何符合量子力學(xué)理論的現(xiàn)實模型都必須是非局域的,意思是任何粒子,只要互動過就會彼此糾纏,甚至于分開之后,這種糾纏也會繼續(xù),對其中一個粒子的觀測會影響到與它糾纏的另一個粒子的反應(yīng)
(I)
·(文學(xué)學(xué)者 約翰·奈爾斯 John Niles)人類即是“【敘事人 Homo narrans】”
·在一個寬容的社會里,重要的不是我們理解了別人的認知是錯誤的,而是【理解每個人都有著對事物不同的認知】
·馬基雅維利思想 Machiavellian mind,又稱為狡猾的思想、權(quán)術(shù)思想~(馬基雅維利《君主論》)“【欺騙騙子,你的快樂會翻倍”】
·【grasp】這個詞本身也有“【理解】”的意思,【comprehend(理解)】和【apprehend(領(lǐng)悟)】來自于拉丁語中的prehendere(抓?。?/span>
(J)
·【intend 打算】、【contend 斗爭】、【pretend 假裝】來自拉丁語中的 tendere ,意思是“用手去夠”
·故事的要素:
【“從前”~把整個行為從此時此地抽離,帶到過去或未來,帶去另外的地方,帶入別人的生活,或者真實、或者虛構(gòu)】
【敘述】
【可為并未出現(xiàn)在其中的其他人分享~個人經(jīng)歷變成了社會群體乃至整個文化的共同經(jīng)歷】
(K)
·【幻覺 hallucination】
·夢本來就是通過感覺剝奪鍛造出來的幻覺
·【韻律】對記憶來說似乎是一種強有力的輔助
·最重要的,【是那些真正讓你開心快樂的事】
·夢境的一大特點就是——【它是由記憶的片段組成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被稱為【現(xiàn)代精神分析心理學(xué)之父】
(L)
·讀者的共鳴現(xiàn)象與其小說閱讀量呈正相關(guān)~【多讀些文學(xué)性的小說哦】
·隨著圖像技術(shù)的提升,未來我們一定不需詢問就能夠準確預(yù)測出人們的夢境,那將會是對隱私的極度侵犯
·(芬蘭心理學(xué)家 安蒂·瑞文蘇 Antti Revonsuo)
夢是具有威脅性事件的模擬,提供機會讓我們學(xué)習(xí)、演練怎樣在真實生活中辨認和處理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
(M)
·“【生活就是一場夢】” —— 美國歌手 碧昂絲
·“【記憶是詩人,不是歷史學(xué)家】” —— 美國詩人 瑪麗·豪 Marie Howe
·“【如果大家都能多為他人著想,世界將會不同】” —— 動畫片《小熊維尼》中的 屹耳驢
·“【敘事創(chuàng)造了人類】” —— 法國心理學(xué)家兼精神治療醫(yī)師 皮埃爾·讓內(nèi)~故事讓我們的精神生活得以延伸,變得無邊無界
(N)
·“看在上帝的面上,閉上嘴,讓我愛你吧” —— 約翰·多恩 John Donne 的詩作《愛情的圣徒 The Canonizaton》(1633)
·“【當(dāng)你睡不著覺的時候,你知道自己墜入了愛河,因為現(xiàn)實總是要比夢境更美好】” —— 蘇斯博士(Dr. Seuss)
·“哦,當(dāng)我們開始說謊,我們織了一張多么糾纏的網(wǎng)啊” —— 英國詩人和小說家 沃爾特·斯科特爵士 Sir Walter Scott
(O)
·“糖果,不錯;但酒精,簡直妙極” —— 奧格登·納什
·“我想專心做白日夢,可總是走神!” —— 美國喜劇表演大師 史蒂夫·賴特 Steven Wright
·“狐貍知道所有的事,而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 —— 希臘詩人 阿爾齊洛科斯 Archilochus
·身心健康的秘密在于不哀悼過去,不擔(dān)憂未來,以真誠和智慧之心好好活過現(xiàn)在 ——《佛陀的教導(dǎo)》
(P)
·“英國和美國是被同一種語言分開的兩個國家” —— 喬治·蕭伯納~就算看上去差不多的兩種語言,細究其內(nèi)里,也有天壤之別
·(詩歌)“在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中? ?我看見人們在彼此交談? ?將他們的呼吸? ?和柔軟、多彩的詞語縫合在一起” ——(學(xué)者綜合征患者)丹尼爾·塔米特 Daniel Tammet 在冰島旅行后有感而發(fā)
(Q)
·維多利亞時期詩人 阿爾弗雷德·丁尼生 勛爵(Alfred,Lord Tennyson)詩《兩個聲音》(The Two Voices)
“而且,有些東西
帶著神秘的微光輕觸我
似乎像被遺忘的夢的一瞥——
也許感覺到了什么,仿佛就在眼前
也許完成了什么,卻不知道在哪里
沒有語言能說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