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果子做成這樣,老板真的不是便衣警察嗎?
如果你是一個煎餅果子愛好者,每天早上哪怕遲到也得來一套的那種,那么最近你一定要小心。
因為據(jù)B站網(wǎng)友偵查,現(xiàn)如今不少煎餅果子的攤主,疑似都是正在蹲點的“便衣警察”。
所謂“便衣警察”,就是指那些攤餅技術(shù)差到讓人不禁懷疑:他是借推車出攤之名,實臥底蹲點之實的煎餅果子攤主。
這可不是空穴來風(fēng),只看他們青澀朦朧的攤煎餅技術(shù),就知道一定不是等閑之輩:

這一副“即使搞砸了也不在乎”的表情,仿佛攤餅根本不是他們的目的,賺不賺錢也是其次。
可能是出于自知之明,面對每一個在煎餅攤前大跌眼鏡的顧客,他們都會輕輕地留下一句:“錢看著給吧?!?/p>

不在乎賣相,不講究口味,不保證賺錢,但卻時時刻刻守著攤點不放。
也不怪網(wǎng)友們瞎猜,除了便衣警察,實在是沒有更好的解釋了。
正所謂一個煎餅攤主失手了,還會有千千萬萬個“便衣警察”頂上來。
很快,B站網(wǎng)友們就被這股煎餅攤上的特殊勢力搞得人人自危。
大家都害怕自己的煎餅落入險境,于是紛紛拍下攤餅全過程,上傳B站求大家?guī)兔﹁b定。

于是,一場煎餅果子翻車鑒賞大會開始了。
這些攤主們,一個個餅鐺都舊得包漿,就差把金牌老字號的標(biāo)志刻在鐵板上,但只要一上手就逼得顧客血壓升高。
每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都知道,煎餅果子分為攤餅、打蛋、涂抹醬料和包好裝袋四個流程,而一個合格的“便衣警察”,就是能精準(zhǔn)踩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地雷:
有的攤主是縫補大師,厚厚的一層面抹出好幾塊大洞,只能佯裝淡定,把雞蛋打上去,縫縫補補,試圖湊成一張煎餅。

有的磕磕絆絆地把煎餅攤好了,小心翼翼打上雞蛋,然而回頭拿把蔥的功夫,剛破殼的雞蛋就已經(jīng)離家出走。

還有的攤主好不容易堅持到最后一步,卻被顧客一語道破連醬汁都忘記放了。
要不是人家臨了提醒了一句,這妥妥就是一盤玉米片沙拉。

還有的更過分,沒有一步及格。
可能是從來沒見過煎餅果子,干脆直接改變了煎餅果子的形態(tài)——
散裝面片炒果子,也未嘗不是一種煎餅果子。

看到這里你可能要問了,如此漏洞百出的技術(shù),買煎餅的網(wǎng)友們在整個過程中就沒有哪怕一丁點的懷疑嗎?
非也,其實每一個中大獎的煎餅愛好者,都經(jīng)歷過在煎餅鐺子前滿頭問號的尷尬。
他們也都曾為挽救自己的煎餅做出過努力,向老板發(fā)出靈魂拷問:
“您這煎餅攤擺了多長時間了?”
但架不住每一個攤主都有一顆爭強好勝的心,別問,問就是已有7年以上經(jīng)驗。

無論是那掉落又迅速被撿走的雞蛋殼,還是零散不成形的煎餅,又或是稚嫩的打蛋手法,都實在看不出從業(yè)七年在他們身上留下的印記。
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老實人,才會承認(rèn)自己是只學(xué)了幾天的學(xué)徒。

在眾多UP主上傳的鑒定視頻中,各個攤位之間的實力差距也不小。
比如UP主@Qyxxn?遇到的這位大師:
抹面勻稱,手法嫻熟,撒蔥花、抹醬料、放火腿薄脆,一氣呵成,短短幾分鐘,就完成了一套煎餅果子。

熟練的手法讓人心疼,不得不懷疑,他是不是已經(jīng)被組織遺忘在街頭了。
UP主@瘋狂不止星期四?也因為遇到的師傅,手法稍顯生疏而疑竇叢生。
但當(dāng)煎餅完成準(zhǔn)備裝袋時,師傅一套絢麗奪目的招式撐開紙袋,就讓觀眾們放下了懸在半空的心。
這必然是一位老練的攤主了。

不僅如此,據(jù)B站網(wǎng)友們的最新線報,這股勢力正在悄悄擴大,在小吃攤出現(xiàn)了“攤傳攤”現(xiàn)象,已經(jīng)波及了包括但不限于烤魷魚、烤冷面,炒飯等常見攤點。
UP主@下鋪阿豪愛偷吃?就在鐵板大魷魚處發(fā)現(xiàn)了一位不得了的人物。
只見他拿著竹簽,擺好姿勢,燒烤架勢十足。
但冷冰冰的鐵板卻沒有給出任何反應(yīng),逼得UP主不得不發(fā)問:“火開了嗎?”

老板緊急翻看開關(guān),幸好已經(jīng)開了,這才沒有暴露。
但在行動中,還是由于擺動過大,不小心燙到了手,只見攤主戴上了另一副全新手套。
生疏的手法、全新的裝備,再一次引起了UP主的警覺,于是當(dāng)場問道:
“老板,您這魷魚攤做了多長時間了?”
結(jié)果這攤主老哥淡定表示,自己已經(jīng)做了七八年了。

三十幾度的夏天,拔涼拔涼的鐵板,老板聲稱自己的烹飪技術(shù)是“新式低溫烤”,才稍微挽回了一些顏面。
但這一通手忙腳亂下來,他還是不負(fù)眾望,把魷魚烤焦了。

低溫烤魷魚大師并不是個例,UP主@一群鴨o?分享的小龍蝦烤冷面,翻面即翻車,和魷魚大師剛好配一對臥龍鳳雛。

UP主@愛吃燒烤的蘇妃?碰上的攤主,則在炒飯界潛伏多年。
阿sir菜炒到一半,突然給鍋里來了一勺冷油,把UP主一下子整不會了。

但是玩笑歸玩笑,這些臥底在小吃界的“便衣警察”,說白了不過是一個個出攤沒多久的新手村村民。
這些小吃雖小,但無一不需要常年的經(jīng)驗積累和實踐訓(xùn)練。
以煎餅果子為例,想烙出一套完美的煎餅果子,從鐵板的溫度、面糊的濕度,到攤餅的手法都有講究。

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油擦子,都藏著知識點。

老話說熟能生巧,每一個完美煎餅的背后,都疊著一張又一張的破餅爛餅。
因此,請珍惜你吃到的每一個完美煎餅,畢竟沒有人知道,在烙出這張餅前,老板到底干過多久的“便衣警察”。


歡迎關(guān)注@嗶哩嗶哩彈幕網(wǎng),發(fā)現(xiàn)更多B站新鮮事!
作者? |??老媽蹄花
編輯? |??胡戶圭
運營? |??米油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