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夜頻繁,夜尿多?教你一招,搞定尿頻,讓你一覺睡到大天亮
你是不是一到晚上該睡覺的時間啊,就痛苦的不得了,一夜凈來來回回的上廁所了,一直吃藥調(diào)理,效果卻不好,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啊,你忽略了肺和小腸。

一說到尿頻、夜尿這個問題,很多人首先會想到腎和膀胱,確實這也沒有錯,因為腎主二便;而尿液的生成和排出都和膀胱的氣化有很大的關(guān)系,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因為跟小便關(guān)系最密切的就是腎和膀胱。那為什么從腎和膀胱治效果會不好呢?中醫(yī)奇才倪海廈老師講過,尿頻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因為肺氣無法下降,二是因為小腸的熱度不夠。

先來看肺氣無法下降的情況,肺被稱為水之上源,有通調(diào)水道的功能,它就像是一個噴頭,把脾傳輸來的水液布散到全身,小便雖然是從膀胱出,但是也需要金氣的收斂,所以如果肺中有寒,肺氣不降,影響了水道的通暢,就會影響排尿的順暢,出現(xiàn)總是有尿意的情況,但這種時候呢,小便還是能控制的,只是總有尿意。這種情況甘草干姜湯比較合適,甘草補中益氣,而干姜能溫肺化飲、溫服肺脾的陽氣,全方兩味藥辛甘化陽,恢復(fù)肺的通調(diào)水道功能。

那再來說小腸,小腸靠近膀胱,尿液由腎臟進入膀胱的時候,先由腎氣化一次,進行第一次過濾;到了膀胱以后呢,再進行第二次氣化,這樣呢,尿量就壓縮了。那膀胱氣化依賴什么呢,依賴于小腸的火,如果小腸的火不夠這個尿液就不能正常氣化,還是沉積在膀胱里,人是不是就總想上廁所???那這種情況有一個很合適的方子,叫做天臺烏藥散,其中烏藥散寒之力強,青皮、小茴香、高良姜、木香辛溫,加強烏藥的作用,檳郎、川楝子行氣散結(jié),整方專門溫暖下焦、小腹,有助于恢復(fù)膀胱的氣化功能。

另外對于這種尿頻,倪師分享了兩個穴位,一個叫關(guān)元,在臍正中下三寸,一個叫中極,在臍下4寸。經(jīng)常艾灸這兩個穴位,對火不足引起的尿頻、起夜有很好的效果。

好了,這就是崔醫(yī)生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全部內(nèi)容,當然了上面提到的方子都是基礎(chǔ)方,在使用時要根據(jù)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再次進行加減,如果對自己情況把握不準的,需要讓專業(yè)醫(yī)生進行辨證。
那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