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坦克兵克服心理恐懼,還是很重要的!

坦克發(fā)明的初衷,或者說是原始設計思想,其實就是一種“陸地小型巡洋艦”。因為海上的巡洋艦都有一定程度的裝甲,雖然不至于和戰(zhàn)列艦的裝甲那么厚,但對付一般的中小口徑炮彈的直接命中和大口徑炮彈的近失爆炸還是沒問題的;另外巡洋艦有比較強的機動能力,相對于戰(zhàn)列艦更加靈活,有比較強的火力,也就是有相當比例的中大口徑火炮。坦克剛剛設計成功的時候,被秘密稱呼為“水柜”。也就是最早期坦克的裝甲鋼板并不算厚,最多只有1到2厘米,能抵抗大口徑機槍子彈的直接命中和炮彈爆炸的破片已經(jīng)足夠;另外坦克有比汽車更強的越野能力,可以通過一般的壕溝和不高的斷崖,可以通過非沼澤的泥地。因此出現(xiàn)以后成為陸地快速突擊戰(zhàn)的關(guān)鍵武器。后來隨著反坦克武器威力的不斷增大,

和反坦克手段的不斷增多,坦克本身也不斷地強化自己的裝甲防護能力、機動能力和火力打擊能力?,F(xiàn)代坦克甚至裝備了智能化的主動防御手段,可以全自動地反擊除高速穿甲彈之外的大多數(shù)低超音速和亞音速來襲彈藥。不過不論技術(shù)水平和電子感知能力如何提高。作為坦克兵,從坦克誕生開始,一直到今天,有一個基本弱點卻一直沒有徹底解決。這就是坦克兵全程待在坦克里面作戰(zhàn),雖然一開始就可以避免外界的普通爆炸破片和子彈的殺傷,但是坦克兵有一種天然的恐懼感卻一直無法消失。這就是坦克本身的堅硬外殼,雖然可以提供一定的防護力,但是也天然封閉了坦克兵靠自己的視覺和聽覺,去感受外界威脅的判斷能力。雖然現(xiàn)代化坦克的車長和炮長有瞄準鏡和周視觀察儀器,但是也等于是“從門縫里往外觀察”,

能看到的范圍仍然十分有限。而作為坦克的駕駛員,則只能看到坦克的正前方和兩側(cè)非常有限的區(qū)域。至于不具備自動裝彈機的后部裝填手,則對外界情況完全無法感知。這種對外信息感知渠道的不暢通,往往會給坦克兵很大的心理壓力。也就是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有大威力彈藥飛過來命中自己所在的坦克。尤其是現(xiàn)在空中的武裝直升機,包括戰(zhàn)斗機、無人機攜帶的從頂部攻擊的反坦克彈藥越來越多。而所有坦克乘員,對頂部的觀察手段都近乎是零。這樣就會造成一種心理風險:這就是坦克一旦被外界彈藥命中,哪怕這些彈藥的威力很有限,只是普通的非穿甲炮彈或者RPG一類的輕型反坦克彈藥,并沒有當即擊穿坦克的裝甲,引爆坦克的彈藥;但是里面的坦克兵如果心里素質(zhì)不過硬,就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家的坦克已經(jīng)被擊中,里面的彈藥馬上就會全部殉爆。如果自己不趕快逃出去,就會立即被烤熟!

于是在最近這些年的局部戰(zhàn)場,在反坦克武器似乎來自四面八方的情況下,經(jīng)常出現(xiàn)類似M1A1這種重型坦克,只被RPG榴彈碰一點皮。里面的坦克兵就立即心理崩潰,而拋棄坦克落荒而逃的情況。甚至有些坦克兵僅僅聽到有炮彈在非常近處爆炸,就丟下完好無損的坦克跑路了。這一方面說明這些坦克兵訓練不足;但更重要的需要適當緩解坦克兵在實戰(zhàn)中的心理壓力。目前想把類似5代機那樣的全方位感知系統(tǒng)安裝在坦克上,在技術(shù)和成本上都不太現(xiàn)實。因此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現(xiàn)階段最現(xiàn)實的辦法,還是采用加厚彈藥隔艙和每次戰(zhàn)斗盡量少帶炮彈。這樣即使坦克本身被擊穿,也不會當即殉爆。某些國家的實戰(zhàn)表明,這是非常有效的,提高坦克兵作戰(zhàn)信心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