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巧看了《毒液》

在網(wǎng)上找了資源,看完了《毒液》,怎么說,從一開始的起因看起,大概是因為剛剛受了新的教導(dǎo)吧,我對主人公艾迪的印象并不怎么好,我對他的定性基本屬于“有勇無謀”類型的,知道什么事正確的,也有勇氣去做,但是行事卻是極為魯莽而不計后果的,明顯是屬于了神經(jīng)大條類型的人,有智商,沒情商,結(jié)果他和女友都被解雇了。本性上來說,這個人是善良的人,我沒去過美國也沒體驗過美國的社會風(fēng)氣是怎樣的,也不能完全知道艾迪這樣的人在美國人民心中屬于什么樣的人。另一個細(xì)節(jié),艾迪公司的老板是個黑人——很多電影里都很習(xí)慣讓黑人也當(dāng)當(dāng)老板,一般的黑人是懶了些的,但也不是沒有當(dāng)了老板的人,不過主流就是這樣宣傳的,以這種方式來稍稍緩和民族歧視。
對于劇情而言,我只能說,簡單易懂,完全是靠特效和打斗情節(jié)輸出,而這種打斗不接讓我想起多年以前的一款游戲,叫做《虐殺原形》,一共出了兩部,都是講一種病毒感染了曼哈頓,主角碰巧與病毒完美融合并能操縱病毒使自己的身體擁有了超人的力量與形態(tài),手臂可以變成尖銳的利爪,鋒利的大刀,厚重的大錘,或者像是裝了拳擊護甲的雙臂,也有長長的鞭拳,也可以通過吃人補充能量。唯一不同的就是那游戲里病毒是沒有人格的。
只是這樣的情況在《變形金剛》系列中也有類似的,劇情變得簡介,加上了更為突出帥氣的臺詞,或許是因為時間過長而減掉了部分冗長的內(nèi)容吧,一整部片子最多的是打戲和特效,有些情節(jié)沒有一些鋪墊就突然出現(xiàn),反而覺得令人十分的愕然。
這樣的電影似乎沒有了那般的深度,品味起來,除了對突然出現(xiàn)的劇情的一些不適應(yīng)和困惑以外,好像也變得十分無味了吧,看完之后也沒什么開心的感覺,也不覺得悲傷,只覺得,似乎被宣傳片給騙來了。
我只覺得滑稽,安迪的女友安妮明明又找了一個男朋友丹,最后反而和丹又沒什么關(guān)系了,艾迪和安妮又親熱起來了,嗯?這是直接變綠了啊??吹梦乙荒樸?,這人怎么都是說變都變的,果然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從另一些專業(yè)方面來講,那個名為生命企業(yè)的公司完全就是CEO德雷克一人管理,此人甚至也并非是個專業(yè)的人,重視自己的項目,但實驗室內(nèi)部卻無人把守,順便還草菅人命,隨便糟踐生命,聽他的簡歷也是個相當(dāng)成功的人,但是在這件問題的處理上卻操之過急,沒有進一步研究就直接人體實驗,甚至連共生體的弱點都沒弄懂就臨床試驗了,導(dǎo)致跑了以后,抓都抓不回來。
······ ?······
早些年《蜘蛛俠》《鋼鐵俠》等剛出的時候,我還是挺喜歡漫威給我?guī)淼目苹靡暩械?,只是這些年來一年不如一年,我對漫威的印象也越來越差了,雖然塑造了各式各樣的英雄和故事,但是這樣的超現(xiàn)實的個人英雄主義完全對我是沒有幫助的。徒增無能的幻想嗎?故事的劇情也變得簡單明了了,雖然好像是現(xiàn)實,但是相比而言,恐怕尚且不及一些游戲的支線任務(wù)帶給人的觸動大。
不是我說,我今天恰巧看完了《狂人日記》和《毒液》,相比較而言,我覺得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尚不及一章40多分鐘的故事給我的觸動大。我如此這般“指責(zé)”這樣的電影,那些忠實的粉絲是否又會痛罵我,讓我“不想看就別看呢”?
——這并不是問題的關(guān)鍵?;蛟S不切實際的東西看多了,容易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我曾聽聞別人和我說過,這樣的“美國式英雄”既是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的詮釋,也是美國文化向中國的輸送······那可不就是所謂的“和平演變”了嘛。大概也因此,我慢慢對這些超級英雄不懷好感了。
魯迅先生告訴我們凡人是什么樣的,用令人痛心的事實,告訴我們絕望中還有一點希望······比較著看來,那些高高在上的、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倒實在有些“傻乎乎”的了。我突然覺得我這樣一個不夠好的人,還天天瞎做夢,還跑去看漫威,就真的是十足的可恥。
我哪里算得上是讀過兩本書的人,讀的書越多,我越覺得自己無知,自己是個文盲。更別說什么超級英雄了,好好學(xué)習(xí)吧。
每每想起,我只覺得,信了宣傳片去看漫威電影的我像祥林嫂似的——“唉,我真傻,我真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