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總是遇到“倒霉”事?

一個人倒霉
至少有這么一點好處,
可以認清誰是真正的朋友。
——巴爾扎克
?
前兩天,獾專門拜訪蛤蟆,要蛤蟆辭職,還說:
?
蛤蟆想,那就辭職吧,
畢竟獾那么強勢,
自己是沒法和他對著干的。
?
可轉(zhuǎn)念,蛤蟆又想:
?
為什么呀?
為啥我就得同意他的想法?
為啥我就不能按我的想法去做?
?
……

?你有過類似蛤蟆這樣的經(jīng)歷?
事情最后都是對方占了上風(fēng),讓你覺得自己很傻,主權(quán)被人侵犯,很氣憤,又很自責(zé)。
?
為什么總是如此?
?
到底是純屬倒霉,
還是其它原因?
?
一切的關(guān)鍵
就在于“人生坐標”——
?

在這個圖里,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四個人生坐標,每一個都代表了各自所屬的象限。
?
總遇到上述“倒霉”事的人,一般來說,就處在“我不好;你好”這個人生坐標位置;
?
而那些給我們制造“倒霉”事的人,恰恰處在“我好;你不好”這個人生坐標位置。
?
處在“我不好;你好”這個人生坐標位置的人,受童年成長環(huán)境影響,對應(yīng)的是兒童自我狀態(tài),行為和感受都像個孩子。
?
當然,這不同于幼稚。由童年遺跡搭建而成,包含小時候體驗過的所有情感,即使已成人,某些場景也會觸發(fā)。
?
不知不覺地玩著那些把自己變成受害者的游戲。比如:“PLOM可憐弱小的我”,然后,用自憐猛烈地攻擊自己。
?
同時,又無意識地配合了那些處在“我好;你不好”這個人生坐標位置的人,給自己制造了不愉快。
?

而那些處在“我好;你不好”這個人生坐標位置的人,對應(yīng)的是父母自我狀態(tài),常常占據(jù)權(quán)力和權(quán)威的制高點。
?
表現(xiàn)得像某類父母一樣挑剔、愛批評、易憤怒,喜歡控制別人,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
經(jīng)常喜歡玩的游戲是“NIGYYSOB我抓到你了,你個壞蛋”,所以,很會利用時機來評判、干涉別人。
?
有時候還會說些諸如“我是為你好”之類的話,但一般人都能聽出其中的虛情假意。
?
如果我們最終受他們影響而憤怒、悲傷……實際上,卻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
別人或許會說服我們,但沒有人能“讓”我們產(chǎn)生這些感受,除非他們用武力脅迫。
?
如果我們對自己負責(zé),就會認識到自己是有自主權(quán)的,有力量改變自己和處境,守好自己的邊界。
?
能幫自己的人是自己,
也只有自己。
?

這么說也許有些殘酷,但有許多問題確實需要自己發(fā)問:
?
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嗎?你能對自己好一些嗎?也許最重要的問題是,你能開始愛自己、保護自己嗎?……
?
就像蛤蟆一樣,他在心理咨詢師的引導(dǎo)下不斷回答自己的問題,進入“成人自我狀態(tài)”。
?
不再被腦子里父母過去的聲音所驅(qū)使,也不會被童年的情緒所圍困,思考當下的狀況,基于事實和本心來決定要怎么做。
?
于是蛤蟆給獾留了張便條,
告訴他:
?
?你呢?愿遇見更好的自己,
遠離“倒霉”事!
?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CBT高級咨詢師張譯穎,
在深圳各大心理機構(gòu)
個案時間達上萬小時,
擅長認知行為療法等,
助你進入更高的精神境界,
遇見更好的自己!
?
面向全國,線上咨詢
首次體驗,享鉅惠公益價
?
附:哪些人需要心理咨詢?
?
1)想宣泄情緒,需要傾聽
2)心理困擾,影響到生活和工作
3)想進一步成長,生活更幸福
4)遇到問題,想尋求啟發(fā)、引導(dǎo)、支持、鼓勵
5)神經(jīng)癥和精神病康復(fù)期間,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方式
?
圖片摘自網(wǎng)絡(luò),文案改編自《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羅伯特·戴博德著,天津出版?zhèn)髅郊瘓F、天津人民出版社),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易境文化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