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位科學家學明星走紅毯,你見過嗎?
嘿,辣條陪你嘮嗑
走紅毯一詞,在大眾眼中是與明星密切相連的,一般不會聯(lián)系到其他行業(yè)。
畢竟在大眾心中,這是一個娛樂屬性很強的活動。
所以一般除了娛樂圈,很少見到其他行業(yè)搞這種活動。
網(wǎng)友們,有時候也會想,如果科學家走紅毯會是什么感覺?
結(jié)果還真有城市舉辦了。
前兩天上海就搞了怎么一場科技紅毯儀式。
黃浦江邊,花團錦簇。
這個活動是上??萍脊?jié),每年都會辦,每次辦7天。
從1991年開始就舉辦了,到如今都31年,我們居然一無所知,這個活動還是一如既往的小透明一般的存在
一直都很低調(diào),不為外人所知,這也比較符合大眾對科學家的認知。
搞科學的,自然不適宜經(jīng)常拋頭露面。
今年的科技節(jié)主要展示,病毒、藥物、AI等方面的成果。
眾多頂尖科學家出席,什么博士、院士、研究員遍地走。
不過有意思的是,還邀請了不少大v,比如混子哥、吳姥姥(同濟物理學教授)等。
與往年相比,今年走紅毯的科學家人數(shù)有點少,才17人。
比如有填補國內(nèi)兒童肝移植手術(shù)空白的夏院長。
上海大學研究納米技術(shù)的王副教授。
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的物理學教授吳於人。
交大副校長、工程院院士范先群。
科學院院士趙東元、唐勇。
這17人中,最引人矚目的是--曾家,一家三口都是科學家。
父親曾溢滔,工程院首批院士,人類遺傳病防治和分子胚胎學專家。
母親黃淑幀,交大附屬兒童醫(yī)院終身教授。
女兒曾凡一,交大醫(yī)學遺傳研究所所長,首席科學家。
這一家子,實打?qū)嵉膬?yōu)秀基因,不讓人羨慕都不行。
不過科學家走紅毯是真的走紅毯,不像明星那般打扮得光鮮亮麗,各種定制禮服,佩戴百萬千萬的珠寶,搞各種花樣希望能在鏡頭前吸引目光。
他們穿得很隨意,都是日常裝扮,男士頂多穿一身西服。
捧著一束花,微笑著從頭走到尾。
明星走紅毯中什么助理提包、拎裙子,攙扶著才能走,在這里壓根不存在。
即便是花甲之年的科學家,也是最近走完紅毯的。
比如2021年的紅毯儀式上,最年長的科學家94歲的葉叔華,便是如此。
雖然旁邊跟著一位中年科學家,但并沒有讓其攙扶,反而是走得比他還快,還到一旁的觀眾看臺和小朋友互動。
葉叔華女士是我國首位女天文臺臺長,太空中還存在著一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去年一共有25位科學家走紅毯,其中也有一些在網(wǎng)絡上鮮為人知的人物。
其實這種活動應該鼓勵廣泛開展,只有掀起了影響力,才會讓很多人感興趣。
明星的名聲之所以大,就是她們經(jīng)常露面,被各種勢力推到人前。
都說用魔法打敗魔法,如果有一天科學家也成了明星那般,被億萬粉絲追捧,自然也就不用發(fā)愁“娛樂至死”的現(xiàn)象了。
當然肯定有人說,這么做,會影響科學的進步。
其實吧,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沒有退步,怎么會知道進步呢?
就比如上??萍脊?jié),現(xiàn)場去看的都是小學生,這種方式就非常好。
他們與科學家近距離的接觸,那么從小內(nèi)心就會種下一顆種子,雖然最后不可能都會長成參天大樹。
但只要有一個人長出來了,那產(chǎn)生的能量就是巨大的。
網(wǎng)友和家長們也不用,總是擔心“娛樂至死”的局面出現(xiàn)了。
【辣條原創(chuàng)搬運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