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超時空的浪漫對話 | 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閱讀一本書,是一種對話?;蛟S你不這么認(rèn)為,因為作者一路說個不停,你卻無話可說。
事實上,讀者才是最后一個說話的人。作者要說的已經(jīng)說完了,現(xiàn)在該讀者開口了。
閱讀一本書,是一種對話。
這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態(tài)度,意味著自己不是被動地接受,等著被灌輸思想,而是主動地思考,并且給予反饋。
書是作者思想的媒介。
從時間和空間上來說,我們很少有機會與智者交流。
我們不能坐在孔子和柏拉圖面前,聽他們講「學(xué)而不思則罔」和理想的烏托邦。但是通過《論語》《理想國》,2500 年后的我們也能學(xué)習(xí)他們的思想。
我們不能飛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見史蒂芬·平克或者理查德·道金斯,但是《語言本能》《自私的基因》就擺在書桌上,隨時可以翻開。
一本書就是作者對自己思想的一次完整講述,書里面裝著作者的靈魂。
每次閱讀都是一次超時空的對話,從這個角度看,閱讀是浪漫的,
對話是平等的,我們不必看低自己。
如果是增進理解的閱讀,那么作者必然比我們高桿。我們可以謙卑的求教,不用擔(dān)心作者傲慢不遜、藏著掖著,因為他的思想已經(jīng)寫在了書里,知無不言。
我們不必仰望作者,誠惶誠恐地將其思想照單全收。
因為當(dāng)我們真正讀完一本書,理解了一本書,至少在這本書的水平上,我們和作者是一樣的了。
這也是對話能夠進行的基礎(chǔ)。
既然是對話,就要有來有往。你說完我說,我說完你說。
你說的時候,我要關(guān)注你說的細(xì)節(jié)、重點。不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因為等你說完,我還要說,要提問、要評論、要給你反饋。
讀書時就是作者在說,遇到重點或疑惑地方我們要記下來,這樣讀完書才知道作者說了什么,才知道自己該做出怎樣的評論。
既然是對話,就要有禮貌。
我不能在你說到一半的時候就輕易下結(jié)論,或者粗暴地打斷你。這樣不僅無禮,還會打斷對話,甚至讓對話變成爭吵。
很多人沒有讀完書就著急評論,其實不用著急。不論作者說的是否有道理,至少他已經(jīng)真誠地把想法都寫出來,安靜地讀完再評論也不遲。
作者不會從書里跳出來為自己辯護,更不會和你吵架。
當(dāng)然,作者也不會說完就跑掉,他始終在書里,等著你來和他對話。
既然是對話,就要有自己的觀點。
我可以贊同你、反對你,也可以保留意見、不予置評。無論是什么態(tài)度,都應(yīng)該有論據(jù)來支撐,說出個 1 2 3 ,而不是一言不發(fā),保持沉默。
沉默和打斷對方一樣,都是不禮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