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早起”可能比熬夜“更可怕”!
“早起”
一個聽起來“很健康”的行為
但一年四季并不是都要“早睡早起”
有時一味追求早起反而傷身

大家可能都知道熬夜的危害,但是你知道嗎,“早起”可能比熬夜更可怕!過早起床會給身體帶來哪些危害?我們又應該如何好好睡覺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早起的危害
早起和過早起床是不同的概念,國外開展的一項研究發(fā)現,研究參與者的睡覺時間都是4小時,23:00~3:00睡覺的志愿者第二天的狀態(tài)比3:00~7:00睡覺的志愿者狀態(tài)還要糟糕。

過早起床的危害不亞于熬夜,注意,這種“早起”是指那些睡眠時間不足的人。
可能的原因是:過早起床的人睡眠中斷往往是很突然的,睡眠的突然中斷導致睡眠惰性(起床氣),睡眠惰性是發(fā)生在睡眠之后的一種負性情緒,表現為起床時昏昏沉沉、認知能力下降、情緒低落,嚴重者可有方向感障礙或意識混亂,睡眠剝奪還會加重睡眠慣性帶來的不適感。
過早起床的人體內皮質醇水平更高,它是一種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因此,過早起床的人更容易患肌肉疼痛、頭痛。皮質醇使人對外界刺激的警惕性增高,也更容易煩躁和疲憊。
過早起床的人很容易疲勞,因為白天較長,午餐和午休的時間也相對較短,更容易出現疲勞。晚上就會更早躺下,這樣會出現睡眠晝夜節(jié)律紊亂。

所以熬夜和過早起床都是不健康的,最重要的是要保證7~9個小時的完整睡眠。
5種睡法
想要改善睡眠質量,可以嘗試糾正5個影響睡眠質量的睡法:
1、睡得太早
有些人唯恐睡眠時間不夠,晚上8~9點就早早進入被窩,但太早上床,身體還沒做好睡眠準備,進入被窩也會輾轉反側,影響睡眠質量。
2、午睡過長
有問題的不是午睡本身,而是午睡時間過長。

據CCTV生活圈發(fā)文稱:研究顯示,超過30分鐘時間的午睡會使晚上慢波睡眠時間段變短,即讓大腦深度休息的時間變少,這可能就會影響睡眠質量,令人晚上睡覺的時候中途醒來或早醒,因此,建議午睡應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
3、房間溫度過高
如果睡前感覺外界環(huán)境太熱一方面不利于入睡,另一方面也會破壞正常的睡眠結構,影響睡眠質量。
4、睡前玩手機
如果睡前例行瀏覽社交媒體、看劇等,手機屏幕釋放的藍光會抑制人體褪黑素的分泌,應減少睡前看手機。
5、睡前飲酒

有些人覺得,睡前喝點酒能睡得更香,但實際上,在睡著后最初的幾個小時里,身體會代謝酒精,身體還要“加班”來代謝酒精,會頻繁起夜去衛(wèi)生間,這會使人在下半夜變得焦躁不安,睡眠質量大打折扣。
改善睡眠的方法
1、規(guī)律生活
盡量每天同一時刻起床,包括休息日,有助于調好“生物鐘”。
起床時間不要過早或過晚,建議7:30左右起床,也不要賴床,過多賴床會導致睡眠片段化和淺睡眠。
建議盡量23:00前入睡,但不要過早在床上醞釀睡意,等有睡意后再上床。

2、增加體力活動
如做操、跳舞、打太極拳、練瑜伽等,有助于減輕入睡困難、加深睡眠,但睡前兩小時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3、控制飲食
不要空腹或飽腹上床,避免攝入過多的咖啡因飲料,比如茶、咖啡、巧克力,盡量戒煙限酒。
4、做好睡前準備
睡前可洗個熱水澡或熱水泡腳;穿寬松睡衣;枕頭高低、軟硬合適,被子薄厚適當;關燈、關好門窗,拉上窗簾,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

5、控制夜尿次數
睡前兩小時盡量避免進食及大量飲水,以免頻繁起夜。如果患有膀胱過度活動癥,可考慮藥物治療。
6、提防心理問題
如有精神心理問題而導致睡眠不好,建議至專業(yè)的醫(yī)療機構診療,必要時可根據醫(yī)囑考慮藥物治療。
7、學會放松訓練,有助于改善睡眠質量
腹式呼吸放松法:保持坐位或平臥位,肩膀放松,閉上眼睛;雙手可放在腹部,緩慢深吸氣,暫停1秒~2秒;緩慢呼氣,再暫停1秒~2秒,如此循環(huán)往復。

漸進式肌肉放松:以手臂為例,先緊緊握拳,收縮前臂,體會肌肉緊張后脹、酸、麻的感覺,再逐漸放松打開,體會放松舒適、血流灌注后溫暖的感覺。按頭面、手臂、軀干、下肢的順序進行訓練。
注意:長期失眠不利于身體健康,更不利于情緒管理,如果經過上述調節(jié),仍存在失眠問題,建議到醫(y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