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如何作質(zhì)的研究設計(二)

5.2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
“研究的目的”指的是研究者從事某項研究的動機原因和期望,可以分成三種類型:個人的目的、實用的目的、科學研究的目的?!把芯康囊饬x”可以分成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前者指的是本研究對有關理論建樹的貢獻;后者指的是本研究對改善有關現(xiàn)狀的具體作用?!耙饬x”和“目的”的關系非常密切,對目的進行討論時便隱含了對意義的探討,因此下面只對目的進行探討。
5.2.1 個人的目的
“個人的目的”指的是促使研究者從事研究的個人動機、利益和愿望,如希望改變現(xiàn)存的社會制度,對某一社會現(xiàn)象感到好奇,希望親身體驗一下從事某類研究的滋味,通過發(fā)表研突成果提高自己的聲譽,把研究經(jīng)歷作為報考研究生的一個籌碼等。如果一項研究主要是為了“個人”的目的,研究的質(zhì)量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個人傾向的影響。由于研究的主要動因是個人,研究的設計以及對研究結(jié)果的解釋都很容易帶有研究者個人的“主觀”色彩。在量的研究中,個人的目的往往是被忽略不計的。但是在質(zhì)的研究中,個人的關懷不僅不被認為是一個障礙,而且被認為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可以為研究提供靈感、理論和資料。因此,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拋棄或否認自己的個人目的,而是想辦法積極地(然而是有意識地)利用它們。
5.2.2 實用的目的
“實用的目的”指的是研究者通過此項目可以完成某些具有實際價值的任務,如改變現(xiàn)存的不良現(xiàn)象,揭示有關問題,解決某些困難,完成某項工作,向有關機構(gòu)提供決策指導等。如果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用”,研究的結(jié)果可以產(chǎn)生更大的使用價值。然而,由于具有實用價值的研究項目比較容易獲得政府機構(gòu)或財團的支持,因而也比較容易受到這些利益集團的控制,研究者很難保持科學研究所需要的“中立”和“公正”。但是,如果我們設法在一定程度上擺脫這些控制,使自己的研究服務于需要的民眾,那么這種研究還是十分有價值的。
5.2.3 科學研究的目的
“科學研究的目的”與“純粹的”科學研究有關,指的是為人類認識世界、追求真理提供有益的知識和探索思路。這種研究通常是為了了解有關事情發(fā)生的原委、過程和效果,加深對有關問題的理解,為人類知識的增長作貢獻,為本研究領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論和研究方法等。如果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科學研究" ,那么研究者可能受本領域?qū)W術權威的影響比較大可能將一些理論作為先人為主的假設,希望在研究過程中驗證或批駁這些假設。這種對“純科學”的偏好可能會掩蓋研究本身的政治意義和個人動機,忽略研究給研究者本人和被研究者有可能帶來的思想上和情感上的沖擊以及生活上的改變。
雖然上面我們對研究的三種目的分別進行了探討,但是在實際研究工作中這三類目的常常是相互糅合在一起、共同對研究的決策發(fā)生作用的。在很多情況下,這三種目的可能同時激發(fā)我們從事一項研究,雖然側(cè)重點可能有所不同(見圖表1)。
圖表1? 研究目的舉例
有一位美國的女教師身材比較高大肥胖,不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不方便,而且經(jīng)常在找工作和社交活動時受到歧視。如果她計劃對美國社會里其他一些同樣肥胖的婦女進行調(diào)查,看她們是如何處理自己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受挫的情況的,以便為自己所借鑒,那么她的研究便主要是出于“個人的目的”。如果她從事這項研究主要不是為了個人方面的關切,而是受一個肥胖人俱樂部的委托設計一個培訓計劃,以幫助肥胖人學會對付社會對肥胖人的歧視,那么她的研究就主要是出于“實用的目的”。又假設她行這項調(diào)查純粹是為了了解肥胖人的日常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為人類對肥胖人的理解增添知識,那么她的項目便主要是為了“研究的目的”。如果她對三個方面都有所期待,那么她的研究就具有上述三種目的。
以上觀點主要來自于《教師如何作質(zhì)的研究》陳向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