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三陰病是指傷寒太陰、少陰、厥陰等三陰經證候,與三陽經證相對而言。三陰病多屬虛
傷寒三陰病是指傷寒太陰、少陰、厥陰等三陰經證候,與三陽經證相對而言。三陰病多屬虛寒證候。太陰為腸胃虛寒證,少陰為心腎虛證,厥陰為寒熱勝復,上熱下寒證。傷寒論把外感疾病發(fā)展、變化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證候,依據(jù)所侵犯的經絡、臟腑病變部位,受邪輕重,邪正盛衰,辨其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分為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六經。 ?三陰病兼表證的治法與方藥特點 (1)太陽病兼表證:癥見腹?jié)M而吐,食不下,下利,時腹痛,伴頭痛發(fā) 熱,惡寒身痛等。 病機是脾胃陽虛,寒濕中阻,兼感寒邪。脾虛不運則腹?jié)M不能食;脾陽 虛不能運化,水濕下注則下利;寒氣上逆,胃氣不降而嘔吐;寒濕中阻,陽 氣不得運行,輕則腹?jié)M,甚則腹痛;外感寒邪,太陽經脈受病,故頭痛發(fā)熱, 惡寒身痛。證屬太陰病兼表證,雖表里同病,但病還在太陰,里證不重,可 以表里同治。以桂枝人參湯主之,藥物組成為桂枝、人參、白術、干姜、炙 甘草。 (2)少陰病兼表證:癥見脈微細,但欲寐,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等癥, 又有頭身疼痛、發(fā)熱惡寒等。 病機是心腎陽虛,陰寒內盛,兼感寒邪。心腎陽虛,陽不化陰,精血不 足,心腎失養(yǎng),故脈微細,但欲寐;陽不外達則手足厥冷;命門火衰,火不 生土,所以下利清谷;表有寒邪,故見發(fā)熱惡寒;寒郁肌表,故見頭身疼痛。 病屬少陰里虛而兼表證,而里虛較重,必須先溫里,后解表。溫里宜用四逆 湯,解表宜桂枝湯。四逆湯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組成,桂枝湯由桂枝、芍 藥、大棗、生姜、炙甘草組成。 (3)厥陰病兼表證:癥見厥逆惡寒、脈微欲絕、下利、腹脹滿等寒厥證 癥狀,又有身痛等癥。 病機是心腎之陽氣恢復不足,陰寒內盛,復感傷寒。心腎陽虛,陽不外 達,所以厥逆惡寒,脈微欲絕;陰寒內盛,脾運失職則下利、腹脹滿;寒郁 肌表則身疼痛。因病入厥陰,正氣虛極,雖下利而不清谷,也當先溫里,后 解表,與少陰病兼表證的治法相同,方藥也相同。?